搜索到4144篇“ 地壳上地幔结构“的相关文章
- 越南及南海北部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变形特征研究
- 南海作为特提斯与西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系统的共同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其成因及演化历史一直是地学研究的前沿热点。现有的研究表明,南海的形成不是单一动力学机制可以解释的。现有的成因机制,例如碰撞挤出模型,弧...
- 杨旋
-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方位各向异性红河断裂带
- 苏鲁造山带地壳上地幔结构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扬子与华北板块在三叠纪的俯冲碰撞形成了著名的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其板块碰撞接触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利用国家台网中心64个省台记录的1079个近震事件的10922个P波到时和251个远震事件的11931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远近震联合反演的层析成像方法对苏鲁地区进行了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两个低速异常区分别对应山东半岛西部的华北板块地幔上隆区和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区.在地幔300 km深度之下出现的高速异常体可能代表了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之前俯冲拆沉的古特提斯洋板块.传统观点的扬子板块岩石圈向北俯冲不明显,华北板块表现为向东南俯冲的高速特征.华北板块俯冲以苏鲁造山带中部的北纬35°为界,分为南北两种俯冲样式.北部俯冲不明显,华北板块停滞在郯庐断裂带以西;南部则表现华北板块向东南陡倾俯冲到苏鲁造山带之下.
- 郑洪伟李廷栋苏刚
- 关键词:苏鲁造山带壳幔速度结构
- 利用接收函数分析川滇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 川滇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邻稳定的华南克拉通(SCC),其西侧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引起的青藏高原的隆起上升以及下地壳物质的向东逃逸。由于构造应力场形式复杂,不同区域、不同的地球圈层可能受到不同的应力场控制,...
- 朱帅帅
- 关键词:地壳厚度波速比B值
-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动力学解释
- 面波层析成像和线性迭代反演方法是构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及腾冲火山区域作为地学研究的两大热点区域,其区域的壳幔结构、变形及动力学特征等对研究青藏高原的演化、隆升和物质逃逸及火山区域深部...
- 吴腾飞
-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面波层析成像方位各向异性青藏高原
- 冈底斯中东部底垫-俯冲转换带附近地壳上地幔结构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
- 2018年
- 利用冈底斯中-东部197个宽频带天然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据和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区域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层析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变化。首先,在藏南拆离系断层(STD)以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中存在着较强的低速异常,但是该低速异常的北端在远离裂谷带的地方并没有明显越过雅鲁藏布江缝合线(YZS),这与前人的观测结果略有不同;在亚东-古露(YGR)和措美-桑日(CSR)裂谷带的下方存在低速异常,但异常强度都没有前者大;在两个裂谷带之间的拉萨地块中-南部,地壳表现为强高速特征。这些结果表明,影响青藏高原地壳构造演化的"地壳通道流(Crustal Channel Flow)"在藏南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在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以北的冈底斯地区,可能主要局限于沿裂谷带分布。其次,被解释为印度岩石圈地幔的上地幔高速异常,在研究区西部,抵达了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以北100km或更远的地方,而在研究区东部,并没有越过雅鲁藏布江缝合线,而是停留在缝合线以南~100km的高喜马拉雅下方,印证了前人给出的印度板块俯冲角度在研究区附近存在东西向变化的层析成像结果。此外,我们的层析成像结果还印证了冈底斯东南侧的上地幔低速异常根植于上地幔底部,我们认为该现象可能与巽他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引起向东俯冲的缅甸弧向西后撤有关。
- 史健宇史大年吴珍汉赵文津宋洋薛光琦宿和平
- 关键词:冈底斯带
- 用接收函数研究云南省地壳上地幔结构
-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活动性强、断层分布广泛。中国大陆42.4%以上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这里。此外在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火山地区存在大量的第四纪火山活动的遗迹以及丰富的火山温泉。独特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长久以来受...
- 王方
-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演化泊松比
- 文献传递
- 华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大地震深部构造成因被引量:37
- 2017年
-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大陆东部的一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20世纪60~70年代,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地震学家对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开展了大量的探测和研究,在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与强烈地震相关的深部构造环境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华北大震区的深地震剖面探测显示了地壳上部铲式正断层和低角度的滑脱构造与震源下方贯通下地壳直至莫霍面的高角度深断裂共存的复杂构造图像.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华北大震大多都发生在高速与低速区的过渡带上,而唐山地震区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震源区下方的低速异常带,地壳深浅构造不一致,高角度超壳深断裂,上地幔顶部速度偏低,以及莫霍界面局部隆起等,是华北伸展构造区深部孕震环境的共同特征,表明华北岩石圈结构具有高度不均匀性.华北克拉通现今的强烈地震活动性以及偏低的下地壳速度,显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稳定克拉通.所有这些都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证据.尽管深地震探测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大大丰富了深部构造和孕震环境的知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王椿镛吴庆举段永红王志铄楼海
- 关键词:地壳上地幔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
- 基于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的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研究
- 过去几十年里,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地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云南地区处于俯冲的印度板块、隆起的青藏高原和稳定的华南板块的交汇地带,各历史时期受到的主应力不断变化,使得该区域具有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和复杂的构造变形。...
- 秦维秉
- 文献传递
- 利用地震波形特征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 青藏高原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造山带,与地球上其它区域相比,也是壳幔结构最为复杂、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带域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的交汇部位。该区域新构造活动强烈,是青藏高原正在形...
- 焦煜媛
- 关键词:青藏高原上地幔结构地震波形
- 中国东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
- 中国东北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夹持于南面的中朝克拉通和北面的西伯利亚板块之间,东临西太平洋边缘海,西属兴蒙造山带,是由多个微板块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的复合块体。东北地区先后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范围内,中、新生代以...
- 高占永
- 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上地幔俯冲板块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王良书

- 作品数:239被引量:2,979H指数:3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岩石圈 地球动力学 接收函数 大地热流
- 于大勇

- 作品数:42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壳上地幔结构 函数研究 岩石圈结构 鄂尔多斯南缘
- 胥颐

- 作品数:150被引量:1,35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震层析成像 地壳结构 岩石层 上地幔 地壳
- 李华

- 作品数:50被引量:63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壳上地幔结构 地球动力学 岩石圈 函数研究
- 米宁

- 作品数:42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接收函数 地壳上地幔结构 函数研究 地壳结构 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