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篇“ 地壳混染“的相关文章
东昆仑造山带中的岩浆铜镍矿床地壳对硫化物饱和的制约研究
世界上绝大多数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都发育在稳定陆块边缘,多与大火成岩省或大陆裂谷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东昆仑造山带中新发现的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含有118万吨镍、24万吨铜及4万吨钴,已达到超大型规模,也是继金川矿...
王驰源
关键词: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东昆仑
云南二叠纪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地壳与矿化的关系被引量:22
2008年
云南金平白马寨-营盘街一带的奥陶纪变砂岩和板岩中出露大量小型约260Ma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白马寨地区三个岩体具明显铜-镍硫化物矿化:三号岩体有一个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一号和二号岩体可见微弱矿化。一号岩体的Ni/Cu值为0.7~2.2,二号岩体的Ni/Cu值为1.4~4.0,与三号岩体的比值(Ni/Cu=0.5~6.7)相近,说明他们的母岩浆成分接近,为富Mg的镁铁质或苦橄质岩浆。三个岩体遭受不同程度的地壳,表现为强烈的Nb(Ta)异常,很低的Nb/La值(0.5~0.7)和很负的εNd(t)值(-5.1~-9.0)。根据全岩的Th/Yb和Nb/Th值估算,一号岩体的地壳程度为5%~20%,二号岩体的地壳程度为5%~10%,而三号岩体的地壳程度高达35%。三个岩体的地壳程度与岩体中硫化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地壳是导致白马寨岩体硫化物饱和的主要因素。
王焰
关键词:铜镍硫化物矿床地壳混染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几个典型Ni-Cu-PGE矿床Nd-Os同位素特征——岩石圈参与地幔柱岩浆作用及地壳分析
峨眉大火成岩省是我国重要的Cu-Ni-PGE矿床成矿区,典型矿床主要有金宝山铂钯矿、力马河镍矿、朱布(铜镍)铂矿床等.这些成矿岩体基本都是小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均为大陆拉斑玄武岩型式,可与峨眉...
陶琰胡瑞忠杜安道屈文俊
关键词:火成岩成矿岩体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圈地壳混染
文献传递
西昆仑阿卡孜达坂绿片岩:受大陆地壳的板内玄武岩被引量:9
2005年
形成于震旦-早寒武纪的西昆仑阿卡孜达坂变质火山岩是一套绿片岩相的中基性岩石,其构造性质对于西昆仑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这些变质火山岩具低到中的SiO2(42.3%-64.7%),MgO(2.69%-7.54%),宽的TiO2(0.94%-3.05%)和Fe2O3T(7.64%-18.47%)含量,显示出玄武质或安山质的母岩特征。这些岩石富含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稀土(∑REE=-407μg/g),并具有相对高的Ti/Y(183-673),Th/Yb(0.5-3.9)以及较低的Hf/Ta(1.6-8.6)比值。它们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5.4-20),除了两个具有Nb正异常的样品外多数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负Nb异常(Nb/Nb*=-0.2)并呈现介于板内和消减带有关岩浆之间的过渡特征。这些变质火山岩所具有的消减带特征排除了其来自大洋中脊,洋岛,板内海山和大洋台地玄武岩的可能性,而岩石所具有的板内特征以及两个具Nb正异常的样品表明这些变质火山岩并非形成于破坏性的板块边缘环境(如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它们相对高的Gd/Yb比值(1.4-2.9)明显不同于典型的岛弧拉斑玄武岩,同时其较高的Zr/Y(3.1-12),Ta/Yb(0.27-0.73)和较低的Zr/Nb(多数小于12)显示出强烈的大陆板内特征。这些特征表明阿卡孜达坂变质火山岩的原岩是受陆壳物质的板内玄武岩,很可能形成于一个陆内裂谷环境。阿卡孜达坂变质火山岩与东昆仑和北祁连所发育的同时代的板内火山岩一起,可能反映了塔里木克拉通从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事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期间的西昆仑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
袁超孙敏杨经绥周辉周美夫
关键词:西昆仑冈瓦纳绿片岩大陆裂谷地壳混染
冈底斯铜矿带埃达克质含矿斑岩的源区组成与地壳:Nd、Sr、Pb、O同位素约束被引量:46
2004年
本文通过对冈底斯铜矿带甲马、拉抗俄、南木、厅宫、冲江及洞嘎 6个矿区含矿斑岩的全岩 Nd、Sr、Pb、O同位素分析 ,发现它们具有比较清楚的变化规律。Sr、Pb同位素组成总体上表现为放射成因组份自西向东逐渐增高 ,87Sr/ 86 Sr、2 0 6 Pb/ 2 0 4 Pb、2 0 7Pb/ 2 0 4 Pb和 2 0 8Pb/ 2 0 4 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 0 .70 4 6 35~ 0 .70 792 0 ,18.315~18.6 6 1,15 .5 0 1~ 16 .6 2 6和 38.175~ 38.96 0 ;Nd同位素比值自西向东则逐渐降低 (1 43Nd/ 1 44 Nd=0 .5 12 313~0 .5 12 931)。综合分析显示这些含矿斑岩主要产生于俯冲到深部的雅鲁藏布江洋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的部分熔融 ,同时有少量俯冲沉积物参与了源区合。上述同位素比值的区域变化与沉积物入量沿成矿带自西向东不断增多有关 ,大体的比例是西段洞嘎矿区 <1% ;中段冲江、厅宫、南木和拉抗俄各矿区在 1%~ 5 %之间 ;东段甲马矿区为10 %~ 15 %。与 Nd、Sr、Pb同位素不同 ,氧同位素缺少上述变化规律。它们的 δ1 8O值在整个成矿带上都比较稳定 ,从 5 .5‰~ 9.8‰ ,平均为 7.7‰ (冲江和厅宫矿区以石英斑晶为准 ) ,明显高于亏损 MORB源区的 δ1 8O值 (5 .70‰ )。这说明在沉积物源区合很少的情况下 。
曲晓明侯增谦国连杰徐文艺
关键词:斑岩源区Δ^18O铜矿带PB同位素
台湾─吕宋弧北部火山岩径迹年代测定:喷发年代和地壳证据
1996年
响应南中国海板块俯冲于西菲律宾海板块下面形成的台湾-吕宋弧的北部现在正在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图1)。该弧的北部早已增生到大陆边缘,导致形成了台湾东部的海岸山脉,在那里所有火山活动已停止(Teng,1990)。在它的南端,此弧已与北巴拉望-民都洛陆区相碰,而俯冲作用和相关的岩浆作用在两碰撞带之间的区段内继续着。这种空间构造背景为研究与俯冲作用和弧-陆之间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地方。 本文讨论的是碰撞带北部。该区的火山岩喷发年代在过去已通过一些方法研究过。已获得了29.7~0.14Ma的K-Ar年代、9.4~0.9Ma的Rb-Sr矿物等时线年代,16.0~1.1Ma的Ar-Ar年代。在使用这些方法时有某些假设,即:残留的Ar没有问题,所研究的样品的初始同位素均匀和喷发后有封闭的系统同位素演化。然而,Lan等(1986)和Chen(1989)
Tsanyao F.yang
关键词:火山岩
南祁连亚曲含镍铜矿基性杂岩体的岩浆源区与地壳
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张江伟
文献传递
壳源碳酸岩特征、成因及意义被引量:4
2022年
自1999年Lentz David R.重新提出碳酸岩壳源成因以来,已有越来越多壳源成因碳酸岩实例的报道。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发现的壳源成因碳酸岩的时空分布、产出特征、岩石矿物学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对该类碳酸岩成因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壳源碳酸岩在空间上均分布于造山带内部,并以克拉通边缘的造山带为主,在特提斯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中分布最为集中;时代上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发育,不同时代的岩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有所差异;其围岩多为经历过高级变质的花岗片麻岩和大理岩组成的合岩;成分上多为钙质,微量元素具较弱的轻重稀土分异,显著的Eu、Nb、Ta、Zr和Hf负异常及Pb和Sr正异常,Sr-Nd同位素组成介于球粒陨石和大陆地壳演化线之间,C-O同位素介于原生碳酸岩浆与沉积碳酸盐岩之间。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异于克拉通内的碳酸岩,而多与造山带内的碳酸岩相似。实验岩石学工作揭示方解石和白云石在地壳深度、温度低至650℃以及有足够多水参与的情况下可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碳酸盐岩浆,而高级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变质流体或热液卤水有助于碳酸盐矿物的部分熔融。这种方式形成的碳酸岩在矿物组合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与其母岩大理岩、灰岩或白云岩具有相似性。因此,鉴于壳源碳酸岩规模较小且多与其母岩共存,厘定是否发生过部分熔融尚存在一定难度,其成因机制亦存在较多争议。壳源碳酸岩浆的成因机制包括中酸性侵入体引起碳酸盐岩熔融、基性岩浆高温热流引起碳酸盐岩熔融、强烈区域变质作用造成碳酸盐岩部分熔融和大理岩深熔作用。壳源成因碳酸岩的发现对以往碳酸岩成因上的疑惑给出了合理解释,亦对主流的碳酸岩幔源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对碳酸岩用于反演地幔演化、深
苏本勋王静李晓春朱明帅
关键词:碳酸岩壳源造山带大理岩部分熔融地壳混染
塔里木东北缘罗东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岩石成因和镍成矿作用的指示
2021年
罗东岩体位于塔里木东北缘,主要岩相有橄榄岩、橄辉岩和辉长岩,矿化多以浸状硫化物产于橄榄岩相中。岩石具高镁、低硅、低碱,具平坦的稀土分布模式和明显的Ba,Nb负异常和Pb,Sr正异常。母岩浆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改造的亏损地幔发生的高程度部分熔融,具高温高镁含水和氧化特征。结晶分异是主要的岩浆作用,岩体同时经历了显著的地壳。早期深部熔离造成了铂族元素亏损,浸状硫化物是晚期熔离的产物。据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信息,罗东岩体具有良好的铜镍矿找矿前景,高品位富矿是下一步找矿重点。
呼冬强张强孟和
关键词:铜镍矿床地壳混染
秦祁结合部红土堡变基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被引量:2
2021年
红土堡基性火山岩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变质级别可达低绿片岩相,原岩以基性火山岩(玄武岩)为主,有少量浅成辉绿岩侵入,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弱的右倾型,轻稀土比重稀土稍富集;基性岩富集Th和LREE元素,亏损Nb、Ta、Zr、Hf和Ti元素。弧后盆地玄武岩不同于洋中脊玄武岩(MORB)单纯地减压熔融,亦不同于岛弧玄武岩(IAB)具有大量的俯冲流体加入的熔融,而是在减压和俯冲流体加入的共同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程度上的熔融而形成。因此,推测本文研究的红土堡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与弧后拉张作用有关。
尚渊甲陈亮
关键词:拉斑玄武岩地壳混染

相关作者

焦建刚
作品数:164被引量:854H指数:16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铜镍硫化物矿床 小岩体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夏林圻
作品数:117被引量:2,134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研究主题:火山岩 北祁连山 岩石成因 早古生代 地幔柱
李文渊
作品数:252被引量:1,471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东昆仑 地球化学 铜镍硫化物矿床 铜镍矿
夏祖春
作品数:88被引量:1,829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火山岩 北祁连山 岩石成因 火山作用 地幔柱
李向民
作品数:116被引量:1,95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研究主题:岩石成因 蛇绿岩 地球化学 火山岩 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