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86篇“ 地方行政“的相关文章
- 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
- 2025年
-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始皇根据社会状况和统治需求,创立并完善中央官制与地方行政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制度基础,对后世封建王朝影响深远。
- 陈锦格
- 关键词:地方行政制度中央官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
- 西夏的二元地方行政体制(下)
- 2025年
- 地方行政体制是关联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重要议题,目前学术界对西夏行政体制有多种看法。从西夏职官设置类型入手,通过对《法则》《亥年新法》中新译出的有关西夏地方行政体制史料的分析,可知西夏同时实行府县制与类头下军州制。府县制沿袭唐宋制度而来,为府领县的二级制,县之下设乡里;类头下军州制与西夏的部落制存在密切联系。拥有私属人口、私属土地甚至私甲的部落首领在西夏建立后转变为“■”,这些有“■”的州县城寨归属监军司、经略司管理系统并设“州主”作为行政长官。西夏由此完成由从部落制到国家行政体制的转变,成为集权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的府县制和类头下军州制各成体系、相互独立,二元性是其显著特点。这种二元行政体制并非西夏首创,而是沿袭了这一地域的统治习惯,这既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同时存在的历史必然,也是由松散部落制向集权制国家转变的不二选择。从现有材料看,西夏晚期府县制与类头下军州制依然并行,类头下军州仍在当时社会占有较高比重。
- 梁松涛周龙龙
- 关键词:二元性
- 汉魏时代的“教令”与地方行政
- 2025年
- 在汉魏时代,郡太守经常会主动发出“教令”或在对僚属提出的建议予以认可、修正后拟定并发出“教令”。由于郡太守与属吏之间的关系类似君臣,“教令”的执行力往往会相当可观。如此,因为地方官府与中央在为政思路上未必始终一致,“教令”在推动中央政令落实的同时也对朝廷统治之强固带来了冲击。朝廷对此当然有所认识并提出了某些救弊之方,但终因郡太守的位高权重和地方势力的持续增长而收效有限。
- 朱腾
- 关键词:地方政治
- 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
- 2025年
-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面对基层具体业务工作,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多更杂。因此,文章站在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研究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主要包括预算编制质量不高,编制基础不扎实;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随意性大;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全员全过程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加大预算执行监控力度、提升预算绩效监管水平等对策,以期为完善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陈晔
-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
- 清前期盛京将军统御下的辽沈地区地方行政建制——论满汉文化交融中的碰撞与选择
- 2025年
- 清朝入主中原后在陪都盛京设置了旗民双向建制的地方行政机构,即八旗驻防与府州县制。由于府州县建在八旗驻防区内,二者的辖区重叠错落,作为政治中心的旗署与民署同置一城,形成两种政治文化的交融共体。在政治运行中,虽有旗民分治之名,但因府州县佐贰官的设置不足,使得城守尉等旗官直接参与钱粮刑名等政务。而民人不断冲破封禁,流寓各州县和八旗驻防区,又使国家不得不在这些区域中派出府级佐贰官“通判”行使正印官的职能,从而形成旗民之间的满汉文化在权力空间中的碰撞、攘夺与交融。虽然统治者为维护“满洲根本之地”的利益,将府州县官、通判等设为满缺,令五部侍郎监管奉天府府尹的事权,但是清朝统治者在诸种力量的作用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大一统”的政治文化。
- 刘凤云
- 关键词:八旗驻防文化交融
-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乙部 下
- 严耕望
-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乙部 上
- 本书为地方行政制度史领域的经典研究著作。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类型,其组织与运转截然不同,而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之历史为其转型过渡期,在制度的演进中尤为复杂。本书考据严密,极大地占有材料,以地方行政制度为切入口,...
- 严耕望
- 行政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审查制度的优化--以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为中心
- 面对“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的要求,各地方积极出台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在备案审查制度发展过程中,针对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决议、命令等行政规范性文...
- 蒲玥凝
- 关键词: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政府主导
- 论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被引量:1
- 2024年
- 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我国备案审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备案审查对象范围不明确、备案审查机制运行不顺畅、备案审查标准适用不均衡等实践困境。上述实践困境的成因主要包含规范主义进路界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弊端、行政机关与人大机关之间关系的失衡、人大机关现实有限的审查能力等三个方面。规范主义进路未能揭示我国备案审查实践的真实形态,难以解决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存在的实践问题。功能主义进路立足于我国实践,能够充分发挥地方人大监督权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有助于弥补规范主义进路的不足。在功能主义进路下,应结合备案审查功能确定备案审查的对象范围、构建以人大为主导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提升人大机关的适当性审查能力。
- 宋方青丁思绮
- 关键词: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功能主义
- 地方行政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023年最新修订的《立法法》将“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为立法原则,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我国人...
- 马祎
- 关键词:行政立法公众参与
相关作者
- 冯贤亮

- 作品数:111被引量:32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研究主题:地方社会 清代 晚明 明清时期 明清
- 傅小随

- 作品数:67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行政管理 公共服务 行政执行 政府 政府改革
- 谭海波

- 作品数:35被引量:437H指数: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J 行政服务中心 政府 地方行政 地方政府
- 徐继敏

- 作品数:74被引量:63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行政 行政程序 证明标准 服务型政府 行政许可
- 孙彩红

- 作品数:101被引量:36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公民参与 地方政府 绩效评估 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