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2篇“ 坚强内固定“的相关文章
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固定术治疗面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固定术治疗面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面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38例,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和联合组(38例,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指标、牙周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口腔功能。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张口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菌斑指数、牙龈指数、软垢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P<0.05);两组患者各项口腔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组(均P<0.05)。结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联合坚强固定术治疗面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改善牙周状况,促进口腔功能恢复,满足面部美观度的治疗需求,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姜伟王萍
关键词:坚强内固定术
小型钛板坚强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4年
颌骨骨折的患者使用小型钛板坚强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选择6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31,传统固定治疗)和实验组(n=31,小型钛板坚强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颌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固定效果更佳(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效果更佳(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较少(P<0.05);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评价较高(P<0.05)。 结论 对颌骨骨折的患者使用小型钛板坚强固定,能够有效提升固定效果,且安全性加高。
刘大志
关键词:颌骨骨折
三维坚强固定技术在下颌骨前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部,具有特殊的弓形,质地坚硬,是颌面部唯一可活动的骨骼。近年来,颌面部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损伤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下颌骨在颌面部的位置较为突出,受到外力作用后容易发生骨折。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将下颌骨固定在外侧,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二维空间的有效固定,防止骨折产生的弯矩,但不能有效防止骨折产生的扭转。而在下颌骨颏正中和颏孔区的骨折中,骨折段存在明显的扭转。正中联合骨折的固定以两点固定为宜,并尽量增大两点固定的距离,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同时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因此,下颌骨正中、副中轴骨折的固定,除在根尖水平下水平固定以克服张力外,还应固定下颌骨骨折下缘以克服扭力。因此,钛板下缘与下颌骨下缘的三维固定,骨折段移位小,移位越小,固定越稳定,越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古丽米热·麦提图尔荪木拉地力·买合木提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咬合有限元钢板
坚强固定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探讨坚强固定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受诊治的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切口+手法复位治疗,试验组给予坚强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疼痛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坚强固定手术治疗颧上颌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体炎性因子的水平,减轻其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江海涛唐秋玉
关键词:坚强内固定手法复位
三维坚强固定技术在下颌骨前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古丽米热·麦提图尔荪
钛板坚强固定术在颌面骨折患者中的运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颌面骨折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颌面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钢丝结扎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钛板坚强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均<0.05)。结论:颌面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钛板坚强固定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提高满意度。
石田伟
关键词:颌面骨折住院周期
犬颌骨骨折小钛板坚强固定方式的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小钛板用于颌骨骨折两种坚强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方法:选用24只杂种犬,随机分为A(上颌骨对照组)、B(下颌骨对照组)、C(上颌骨实验组)和D(下颌骨实验组)4组,上颌骨对照组游离骨片应用2个钛接骨板(MNS104)⁃4孔钛板和ψ2.0 mm×7 mm钛钉加以固定;实验组应用相同尺寸钛接骨板(膨胀芯体型)和钛钉加以固定。下颌骨对照组应用钛接骨板(MNS104)⁃4孔钛板和ψ2.0 mm×7 mm钛钉加以固定;实验组应用相同尺寸钛接骨板(膨胀芯体型)和钛钉加以固定。4组均分别于第20天和第40天各取半数(即每组3只)动物处死,应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法及组织学观察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骨折愈合速度的差异。结果:各组动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0天及40天,各组骨折部位表面钛板无松动,固位钛钉稳固,骨折线愈合良好无错位。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可见更多的骨小梁和血管增生,其成骨密度较相应的对照组为高。四环素荧光染色提示术后第40天后4组骨折区域均可见新骨的形成;A组平行的相邻两条成骨线距离约为(28.54±1.77)μm;B组为(17.08±1.07)μm;C组为(30.14±5.72)μm;D组为(18.06±2.77)μm;A组平行的相邻两条成骨线距离明显窄于C组,B组明显宽于A组,D组明显宽于C组(P<0.05);而B、D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成骨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固定方式均能为颌骨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固固定,膨胀芯体型小钛板固定对上颌骨等游离骨固位更加方便快捷。
马天骅顾永春杨涛
关键词:坚强内固定颌骨骨折小钛板
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固定(RIF)治疗下颌骨骨折(M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10太康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2例M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RIF组(A组)和螺钉微型钛板固定组(B组),各4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张口度,以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骨钙素(sOC)水平。统计骨折愈合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相仿,咀嚼效率、咬合力、张口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长短于B组,术后的BMP-2、sOC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钉微型钛板固定与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RIF治疗MF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后者更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王占基王晓宇徐倩倩
关键词:聚左旋乳酸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骨代谢
钛板坚强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年
骨间钢丝结扎固定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传统术式。本文分析钛板坚强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满足手术指征,具备配合能力,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精神疾病、严重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0±7.50)岁;骨折原因:跌倒12例,交通事故13例,坠落9例,打击伤6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62岁,平均(43.30±7.80)岁。
张鹏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知情同意书打击伤影像学检查传统术式
聚左旋乳酸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聚左旋乳酸(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拟行手术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1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常规组予以微型钛板联合螺钉治疗,研究组给予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固定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3个月AXB角、AF-BF距、张口度、咀嚼功能、术后3个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优良率(96.49%)高于常规组(84.21%)(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AXB角(4.64±0.57)°、AF-BF(4.32±0.45)mm,均高于常规组的AXB角(3.59±0.51)°、AF-BF(3.69±0.36)mm(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张口度及咀嚼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51%)低于常规组(14.03%)(P<0.05)。结论:PLLA可吸收骨固定系统坚强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能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增强下颌骨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王景涛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聚左旋乳酸坚强内固定咀嚼功能

相关作者

孙庚林
作品数:60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坚强内固定 有限元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
周健
作品数:28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坚强内固定 有限元 下颌骨骨折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三维有限元
吴炜
作品数:29被引量:95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坚强内固定 三维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 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
张益
作品数:318被引量:1,740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 下颌骨 眼眶骨折 下颌骨骨折 颞下颌关节
李祖兵
作品数:308被引量:1,068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下颌骨缺损 口腔鳞癌 下颌骨 颧骨骨折 坚强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