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篇“ 垄沟集雨“的相关文章
氮肥对垄沟集雨种植谷子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的生长、产量对氮肥的响应,以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谷子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选用陕豫谷3号谷子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垄沟集雨种植模式,R;传统平作种植模式,T),副因素为施氮量(0 kg·hm^(-2),N0;60 kg·hm^(-2),N1;135 kg·hm^(-2),N2;210 kg·hm^(-2),N3),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测定谷子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同一施氮量下,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降雨较多的2022年仅灌浆期有所提高,在降雨较少的2023年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则均有提高,两年间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均增强了谷子生育中后期的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谷子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在2022年的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高,在2023年各生育时期均有增加,且N1、N2、N3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0.6%—39.5%、0.9%—51.1%;籽粒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对籽粒贡献率在两年间均有显著增加,满足了谷子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改善了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谷子生育后期氮肥供应不足问题;氮肥偏生产力在两年间均有增加,分别提高了3.7%—14.3%、2.8%—27.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在2022年于210 kg·hm^(-2)施氮量下略有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在2023年施氮量超过135 kg·hm^(-2)时均有所降低,三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谷子穗粗、单穗重在两年间均有提高,穗长则有所下降;产量在两年间均有显著性提高,分别增加了3.7%—14.3%、2.8%—27.6%,在降雨较少的2023年增产效果更为显�
周浩露申朝阳罗新宇黄英惠王可心王云浩高小丽
关键词:谷子氮素利用黄土高原
垄沟集雨覆盖种植对红豆草根系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为选择集雨垄的环境友好型覆盖材料,提高中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降雨利用效率。【方法】通过随机区组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3种材料(土壤结皮、生物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的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条件、红豆草根系特征、根瘤特征、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垄沟集雨种植显著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增加红豆草根系和根瘤特征值。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显著提高红豆草水分利用效率,但降低红豆草干草产量;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显著提高红豆草的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平作相比,土壤结皮、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的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10.64、9.36和2.09 mm,垄上表层土壤温度分别增加2.0、3.4和4.2℃,红豆草根干重分别提高27%、72%和87%,有效根瘤数分别增加2.1、9.1和12.4个,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9、23.3和30.0 kg/(hm^(2)·mm)。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的红豆草干草产量比传统平作降低13%,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的红豆草干草产量比传统平作分别提高11%和23%。由于普通地膜残留极易导致土壤结构恶化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结论】在我国半干旱地区,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可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节水生产技术。
张登奎吕陇张晓娟周旭姣王琦
关键词:红豆草根瘤干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垄沟集雨种植改变垄沟结构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在干旱半干旱区,降水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定,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高效利用该地区的水肥光热等资源,实现农业上的高产稳产及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该农业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垄沟集雨种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水栽培措施,可有效缓解当地降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显著改善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热环境,因而在当地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综合国内外垄沟集雨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从土壤水热环境、作物光合特性、作物养分吸收和作物生长发育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改变垄沟结构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未来干旱半干旱区集雨农业发展作出展望。
王友财黎雪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区作物生长发育
基于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秸秆碎片-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方法
本发明公开1种基于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秸秆碎片‑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选地整地、修筑垄沟、施肥、秸秆碎片制备、筛选土料、秸秆碎片‑土壤结皮覆盖集雨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收获后维护集雨垄。采用本发明...
赵晓乐王琦徐彦花朱进辉刘青林李晓玲
秸秆碎片-土壤结皮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对红豆草生产效应的影响
干旱和水土流失是限制我国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垄沟集雨种植是该区域1种有效缓解干旱和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但该措施缺乏成本较低、覆盖时间长、联合性强等有机覆盖材料。为探寻新型有机覆盖材料,本试验采用裂...
朱进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可持续农业
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对水土流失及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缓解我国黄土高原区干旱胁迫和控制水土流失,本研究采用裂区设计,生物炭施加模式(生物炭施加和无生物炭施加)为主区,耕作模式(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为副区,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流失、养分流失、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19和2020年紫花苜蓿生育期,与平作处理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20.1%~37.7%和60.1%~64.7%,54%~75.5%和77.1%~87.6%,44.4%~65.5%和49.0%~81.8%,36.7%~75.3%和48.6%~87.3%,48.2%~72.9%和58.6%~85.4%,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9.5~52.1和31.2~60.5 mm,26.2%~31.7%和26.5%~35.2%,10.07~14.86和12.14~16.55 kg·hm^(-2)·mm^(-1)。与无生物炭施加处理相比,生物炭施加处理的径流量、泥沙、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48%~69%,94%~125%,12%~24%,28%~46%和35%~48%,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2.93~26.09 mm,106%~111%和1.96~6.90 kg·hm^(-2)·mm^(-1)。本研究表明,生物炭施加打结垄沟集雨种植是该区域适宜耕作模式。
朱进辉赵武成Erastus Mak-Mensah王琦张登奎周旭姣赵晓乐戚文佳马文崔循臻李旭春刘冰
关键词:耕作模式水土流失养分流失
CNKI期刊视域下垄沟集雨技术种植玉米研究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2023年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1989—2021年国内垄沟集雨技术种植玉米研究领域研究态势。结果显示:1989—2021年我国国内发表的垄沟集雨技术种植玉米研究文献50篇,从发文量可以分为2个阶段:萌芽阶段为2001—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为2007—2019年期间;关键词频次较高的为垄沟集雨、土壤水分、春玉米、全膜;团队分布主要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贾志宽团队、中国气象局兰州市干旱气象所王润园团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樊录廷团队、甘肃农业大学张恩和团队;从资源分布来看,主要是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为主,主要受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高新技术研发计划(863项目)的资助。综上所述,垄沟集雨技术种植玉米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区,基于资助项目可知其依然在国家层面备受关注。
杨明太牛洪涛刘昊李旭华
关键词:玉米CNKI
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结构和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寻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区紫花苜蓿可持续生产的适宜有机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布置大田试验,以平作(FP)为对照,研究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连续种植第5年不同秸秆炭覆盖量(0、30和60 t/hm^(2))和不同垄沟比(垄宽∶沟宽分别为30∶60、45∶60和60∶60(cm∶cm))对种植沟和集雨垄表层土壤结构和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显著降低沟和垄中表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垄沟比增加,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结构影响不显著;随秸秆炭覆盖量增加,土壤容重和广义土壤结构系数(TSPI)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呈增加趋势,>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R0.25)和紫花苜蓿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FP相比,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全生育期实际干草产量提高3.6%~24.0%。与0和60 t/hm^(2)秸秆炭覆盖量相比,30 t/hm^(2)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具有较低土壤容重、较高土壤孔隙度和较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其土壤三相结构分布接近理想状态,促使紫花苜蓿产量提升。【结论】当秸秆炭覆盖量为30 t/hm^(2)和垄沟比为30∶60时,秸秆炭覆盖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产量提升效果最佳。未来生物炭应用长期时间尺度内土壤结构变化规律与紫花苜蓿根系构型间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周旭姣张晓娟吕陇徐彦花柳小妮王琦
关键词:紫花苜蓿垄沟集雨水稳性团聚体
2MBG-1/2A型垄沟集雨铺膜精量播种机的设计和试验
2023年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频发,水资源严重缺乏,天然降水就成为可利用的主要水资源,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匀,降水期与作物需水期错位,能被作物利用的降水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覆膜播种能够有效集蓄自然降雨,特别是对于≤5mm的无效和微效降雨,起到改善玉米根际土壤水分状况、增温、增产效果,是实现玉米高产的一项重大农艺措施。
闫志文
关键词:精量播种机天然降水作物需水农艺措施水分状况
生物炭施加打结垄沟集雨对土壤水分动态和紫花苜蓿生长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生物炭施加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紫花苜蓿生长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模式为施加生物炭和不施加,副区耕作措施为打结垄、开敞垄和平作,探究不同生物炭施加模式和不同垄沟集雨耕作措施的影响效应。【结果】施加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总贮水量和空间水分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打结垄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提高产量。与不施加生物炭相比较,施加生物炭的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平均土壤含水量、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根颈粗、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39.38 mm、15.46%、95 kg/hm^(2)、25.19%、5.80%、29.24%、9.3%、12.3%和3.4%。与平作相比,打结垄的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平均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平均株高、分枝数和根颈粗、平均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增加69.09 mm、332 kg/hm^(2)、24.0%、21.0%、14.2%、17.7%、7.7%和4.0%;开敞垄的分别增加26.16 mm、267 kg/hm^(2)、16.8%、10.2%、10.1%、14.2%、7.3%和3.4%。【结论】生物炭施加坡地打结垄沟集雨模式是雨养农业区紫花苜蓿种植的有效模式,也是雨养农业可持续种植饲草作物的推荐模式,该模式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栽培饲草作物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赵武成王小赟张登奎周旭姣赵晓乐孙元伟王琦陈瑾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水分紫花苜蓿

相关作者

王琦
作品数:121被引量:1,081H指数:21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研究主题:垄沟集雨 灌溉 紫花苜蓿 水分利用效率 施氮
张登奎
作品数:22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研究主题:垄沟集雨 集雨种植 生物炭 干草产量 垄沟
刘青林
作品数:61被引量:484H指数:16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灌溉 垄沟集雨 水分利用效率 施氮 干草产量
李富春
作品数:13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研究主题:垄沟集雨 集雨种植 垄沟 土壤水分 干草产量
张恩和
作品数:197被引量:2,612H指数:30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当归 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施氮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