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93篇“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文章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社会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过渡。近几年来,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也略有增长,但是难...
- 罗丽莎
-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服务均等化城乡统筹劳动就业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引量:3
- 2010年
-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刺激农村消费需求。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公共服务的供给。但事实表明,要想充分挖掘出我国强大的农村消费需求,需要各级政府着力解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罗丽莎
-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引量:3
- 2009年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其规定的是一定阶段上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均等的内容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一个国家的公民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
- 李善峰
-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社会共识社会稳定社会正义凝聚力
- 泰安市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尤其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不仅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也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入剖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现状及原因,探索促进均等化的有效路径和策略,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王继冬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2024年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技术作为公共服务创新的核心要素,正以其高效性、共享性、通用性等特征快速渗透到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当前,数字技术赋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存在数字化人才力量短缺、数字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数字共享机制不够健全等客观问题。在新发展阶段,需要加快建设农村数字化人才队伍与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数据共享机制,有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能,真正实现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 杜维博李奋生
- 关键词:数字技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数字化
- 共同富裕背景下新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疆属于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区位与历史遗留等因素,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总体短缺,公共...
- 马雪莹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综合评分法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格局及驱动效应被引量:1
- 2024年
- 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和信息熵函数测算了省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综合考察了其分布动态特征、空间差异来源、空间关联性及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年均增长率为3.63%,且整体呈现出“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以及地区间差异均呈缩小态势,且地区间差异是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为56.06%。(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以“低-低”集聚特征为主。(4)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效率效应则表现为负向驱动作用且驱动力不断增强。研究结论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制定依据。
- 李维露张明斗
- 关键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吗?
- 2024年
- 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背景下,政府能否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0—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分别测度城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引入信息熵概念计算得出均等化程度,据此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水平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两条作用路径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此外,对西部和低均等化城市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仍需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需要发挥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其赋能功效;同时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均等化程度实施差异化供给策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 程波辉罗培锴
- 关键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长江经济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乡融合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结合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城乡融合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用时间固定的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城乡融合水平逐步上升,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的城乡融合水平最高、发展最快;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也在逐步上升;同时发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城乡融合有显著正效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会促进该省以及邻省的城乡融合发展;最后,长江经济带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地理位置越远,城乡融合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弱。
- 刘小妍
- 关键词:城乡融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滞后模型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流动人口消费——来自医保整合的证据被引量:1
- 2024年
- 释放流动人口消费潜力有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基于医疗保险理论和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 2018),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构造反事实框架,研究城乡医保整合对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和Bootstrap法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经过替换变量和数据年份后,结论仍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灾难性医疗支出减少、预防性储蓄动机降低是城乡医保整合促进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医保整合后以地级市统筹为主的情况使医保整合对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的促进效应受到制约,表现为在不同流动距离下,对市内跨县、省内跨市、跨省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的促进效应依次降低,此外,在不同健康状况下,城乡医保整合对不健康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此,从稳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基本医保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方面提出建议。
- 李隆林张强周芯竹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