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02篇“ 城市儿童“的相关文章
基于数字化赋能的城市儿童亲自然创新发展
2024年
当前城市儿童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缺失已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数字化技术的空间赋能,儿童接触和体验自然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城市存量绿色空间为载体,结合当前数字化技术发展,探索城市儿童亲自然体验的发展模式,分析总结面向儿童成长的自然教育发展阶段,并基于生态场景、数字场景与知识场景,提出构建数字化赋能的自然教育发展框架,并以徐汇田林社区公园、上海创智农园等数字化应用为例,详细阐述知识场景增强的数字化科普学习模式和自然体验增强的线上+线下情境化模式,探讨数字化赋能提升当前绿色空间的服务效能、体验维度、情境内容与知识学习的路径,以促进当代城市儿童亲自然力的发展,实现儿童亲自然行为、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增强。
杨丹汤湃魏维轩董楠楠
关键词:自然教育
我国城市儿童友好性财政支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数据的动态QCA分析
普遍获得公共服务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实现该目标就必须触及未触及的人,而不留下任何人。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在公共服务中应该受到重点关注。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目标的手段,财政支出的水平也反映着公共服务...
王佳鑫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城市儿童公园设计——以青岛城阳山火主题自然教育公园为例
2024年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儿童对户外自然活动空间产生新需求。文章基于自然教育理念,对城市公园规划中的理论与设计进行探讨,提出设计需遵循儿童安全、自然友好、教育互动、因地制宜与可持续的原则,以重建城市儿童与自然间的关系为目标,以森林山火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展开公园的规划布局与生态体验设计,以期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绿色空间提供参考。
王娴潘剑彬
关键词:自然教育
隔代教育对城市儿童社会化的不利影响--一项基于Z某社区田野经验的比较性研究
2024年
隔代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不利影响一直是儿童社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现有的相关研究多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忽略了隔代教育对城市儿童社会化的不利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对Z某大型社区儿童社会化过程进行长期田野调查研究,通过对比该社区隔代教育、亲子教育两组观察样本中儿童社会化的不同发展趋向,发现隔代教育模式下的城市儿童更易出现语言表达能力发育迟缓,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社交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更弱、攻击性交往行为倾向更明显,不尊重他人、不尊重公共秩序这四种不良社会化倾向。本文认为,祖辈在主导儿童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过度溺爱、过度宽容、忽视儿童能力培养的不良教育方式是促使城市儿童上述不良社会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张永霞
关键词:隔代教育城市儿童社会化
在山城长大 城市儿童群像拍摄
2024年
场景:穿梭在城与桥之间。这六个小朋友是从小一起玩要的伙伴,今年他们刚好都小学毕业,于是我想创作一组关于少年与重庆的主题毕业照。拍摄的场景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的楼、路、桥,这也是生活气息最浓并且刻满他们成长印记的地方。重庆,是闻名遐迩的桥都,一座座飞架南北的桥梁,就像是连接梦想和现实的纽带,同时也见证了孩子们成长中的欢声笑语。
雨霜(摄影)墨樱
关键词:小学毕业
书写新时代城市儿童的成长生活
2024年
为什么过马路时是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天气睛朗时天空会格外的蓝?对于生活在北京故宫附近胡同里的小男孩晴朗来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生活也是新奇的:他对人工智能、航天等前沿科技有浓厚兴趣,喜欢拼机器人;他喜欢沿着城墙跑步,到午门广场喂鸽子,担当“故宫小讲解员”;他参加航天夏令营时,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梦想也在心中点燃。睛朗和他的小伙伴无忧无虑。朝气蓬勃,他们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科学,心怀志向与梦想灿烂成长,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郭梦婕
关键词:热爱科学人工智能跑步讲解员
全球城市儿童现状与未来
2023年
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计,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人。其中城市人口占比在不断上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儿童发展机构高度关注城市中最脆弱的儿童群体,尤其是居住在贫民窟和非正规住区的儿童和家庭。目前,全球有10亿人居住在贫民窟和非正规住区(其中大约有3.5亿儿童),且数量呈增长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会达到现在的3倍。这意味着到2050年每3.3人中就有一人居住在贫民窟和非正规住区。值得注意的是,南亚地区的贫民窟居民数量最大,占全球贫民窟人口的61%,而非洲贫民窟和非正规住区面积比例最高。
Thomas George
关键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贫民窟儿童群体非正规住区
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解读被引量:5
2023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地促进地方落实《指导意见》,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2022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儿童中心和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开展《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课题研究,旨在进一步帮助城市明确我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原则、建设内容、技术要求和实施保障。这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工委办公室也对《导则》的编制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导则》技术框架内容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
张菁刘昆轶付冬楠
关键词: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团队
基于杭州劝学公园的城市儿童公园互动景观设计探讨
2023年
为了实现呵护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丰富精神需求等目的,以杭州劝学公园的营造为实例,分析了城市儿童公园中互动景观设计的可行性,总结了城市儿童公园互动性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及可以运用的设计策略。
刘树龙刘俊熙
中国城市儿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从满足儿童最基本需求的安全健康、教育成长、自然游憩、文化休闲4个方面出发,使用空间统计工具探讨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儿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儿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人均配置水平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北地区优势明显,而地均配置水平高值区集中在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的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②按照地理区域、行政等级和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东北地区人均配置水平优势显著,东中部地区地均配置水平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副省级、省会城市设施整体配置水平最高,城市规模与设施整体配置水平呈正相关关系。③儿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各指标的高值和低值的集聚分布模式存在一定差异。④人均配置水平的均衡程度优于地均配置水平,组间差异随着地区发展水平、城市等级、城市规模三者差异的变大而扩大。⑤设施配置水平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人口、经济、自然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城镇化率和GDP是设施配置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各类设施配置水平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各异,但总体与地区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朱佩娟黄秋菊万义良邹志坚
关键词:城市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异

相关作者

马冠生
作品数:946被引量:8,289H指数:4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研究主题:儿童 营养 健康 肥胖 饮食行为
胡小琪
作品数:301被引量:3,778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主题:儿童少年 儿童 农村人口 肥胖 学生营养
张倩
作品数:410被引量:1,62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农村人口 骨量 儿童 青春期 学生营养
戴耀华
作品数:134被引量:1,148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婴幼儿 血铅 铅中毒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
谈藏文
作品数:58被引量:691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儿童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 影响因素 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