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8 篇“ 基督教史 “的相关文章
基督教 史 0215070731 段琦关键词:基督教史 基督教 史 本书是一部基督教 世界史 ,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 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 。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 产生前的犹太社会,止于基督教 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 王美秀等著关键词:基督教史 基督教 史 本书叙述了基督教 自古及今发展嬗变的基本情形。内容分为:基督教 的渊源、基督 徒社团时期、早期教 会、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 会、宗教 改革、中国近代的基督教 等21章。 唐逸主编关键词:基督教史 边缘与中心——中国基督教 史 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2022年 在中国宗教 史 研究领域内,已有学者有意识地将“边缘与中心”当作一种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考察和研究宗教 与中国思想—文化体系之间多元、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互动关系。①本文试图在中国基督教 史 研究领域内倡导这一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期待不同学科学者从各自学科(文学、历史 学、宗教 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角度出发. 瞿旭彤关键词:宗教学 多维度 互动关系 人类学 政治学 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中国基督教 史 研究的薪火相传 2022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章开沅先生因偶然因素开启了中国教 会大学史 研究,并由此发现了耶鲁所藏他的业师、金陵大学历史 系创办者贝德士的文献。“贝德士文献”内容极为丰富,彰显了贝德士献身教 育、追求学术、寻求正义、无私奉献的一生。晚年的章先生以研究“贝德士文献”为志业,先后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历史 文献、教 会大学史 、中国基督教 史 等领域的论著,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的巨大反响,成就了章先生学术生涯的又一高峰。章先生继承了贝德士未竟的中国基督教 史 研究,强调传教 士研究对“走出中国近代史 ”的重要意义,并以“呼唤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建”响应贝德士“给全球以和平,给人类以慈悲”的呐喊,实践了“史 学的参与”。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从学术追求到人生理想,两代学人学脉绵延、薪火相传,他们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学术精神,值得后人传承发扬。 刘家峰基督教 中国化的历史 之鉴(一)——从中国基督教 史 看其适应主流文化的本质2020年 基督教 中国化是当前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全国宗教 工作会议以后,而且这种热度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热议之余,我们需思考基督教 中国化的本质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其本质就是适应社会的主流文化,基督教 与主流文化融合得越好,适应得越好,越有光明的未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下面,我谨尝试用中国基督教 史 的这面历史 之镜,谈一下基督教 融入中国文化最本质的问题——适应主流文化。 徐晓鸿关键词:主流文化 基督教 中国化的历史 之鉴(三)——从中国基督教 史 看其适应主流文化的本质2020年 五、自立运动和本色化思考,基督教 中国化的新尝试公平地说,不是所有传教 士都反对中国文化,有的还十分热衷中国文化,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1861-1935)、花之安(Ernst Faber,1839-1899)等热心向欧洲人译介四书五经;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 徐晓鸿关键词:本色化 花之安 林乐知 理雅各 基督教 中国化的历史 之鉴(四)——从中国基督教 史 看其适应主流文化的本质2020年 七、任重道远,基督教 中国化仍有漫长的道路1998年,在丁光训(1915-2012)主教 的倡导下,“济南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1,正是为了针对神学思想上的问题。丁光训主教 曾说:“就教 会而论,三自不过主张教 会的中国化,主张它发展中国特点,正像英国的教 会有英国的特点,美国的教 会有美国的特点一样。” 徐晓鸿关键词:神学思想建设 丁光训 教会 基督教 中国化的历史 之鉴(二)——从中国基督教 史 看其适应主流文化的本质2020年 三、尊重中国文化的"利玛窦规矩",却毁于教 廷的神权至上明末清初天主教 再次来华,以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利玛窦(Matt eo Ricci,1552-1610)、艾儒略(Jules Aleni,1582-1649)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不仅自己是饱学之士,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比较尊重,从而赢得了士大夫甚至皇帝的好感。在此期间,传教 士不断摸索适应中国的主流文化,当然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教 。 徐晓鸿关键词:范礼安 传教士 中国传统文化 耶稣会士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基督教 史 研究 2019年 对于历史 的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块空白。也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的假设和方法。历史 学科或历史 起源、方法论和写作方法的研究产生于欧洲启蒙时期,即将历史 写作置于批判之中,从而形成一种更清晰、更自觉、更准确的对待历史 本身的方法。(1)这是历史 研究的解放。这使得历史 可以不再是'官方的''普遍的'或'神学'的历史 ,而是“wie est eigentlich gewar”(历史 如其确实发生)。 魏克利关键词:基督教史 中国基督教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史学
相关作者
陶飞亚 作品数:47 被引量:194 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基督教 传教士 中国基督教 天主教 基督教史 唐晓峰 作品数:48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督教 基督宗教 宗教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基督教 赵晓阳 作品数:77 被引量:181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督教 圣经 考述 汉语 华人 徐以骅 作品数:116 被引量:228 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研究主题:宗教 序言 基督教 中国基督教 圣公会 吴梓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58 H指数:4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主题:传教士 马礼逊 宗教 心灵教育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