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6篇“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文章
- 内界膜部分剥除辅助玻璃体后脱离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部分内界膜剥除辅助完成玻璃体后脱离治疗玻璃体与后极部视网膜粘连紧密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就诊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PDR合并玻璃体积血30例(30眼),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黄斑区部分内界膜撕除辅助完成玻璃体后脱离。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周,1、3及6个月BCVA分别为1.35±0.33、1.32±0.30、0.97±0.24、0.94±0.22。术后各时间点BCVA较术前(1.69±0.43)明显提高(均P<0.001);术后1周,1、3、6个月CMT分别为(296.77±36.76)、(291.50±32.69)、(255.57±23.96)、(252.73±24.44)μm。不同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59,P<0.001)。BCVA和CMT在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出现并发黄斑前膜2眼(6.67%)、玻璃体积血1眼(3.33%)。结论对于玻璃体与后极部视网膜粘连紧密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黄斑区部分内界膜剥除辅助完成玻璃体后脱离是可行的手术方法,术后BCVA及CMT均得到明显改善。
- 张竖程艳卢方琨李大鹏
- 雷珠单抗联合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探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联合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到福州东南眼科医院金山新院接受治疗的90例PDR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单独行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术前雷珠单抗药物的注射。对比两组术中电凝止血次数、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电凝止血次数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R患者治疗中选择雷珠单抗联合3D可视化手术系统下玻璃体切割治疗方式,可减少患者术中电凝止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欧丽萍郑建亮张帅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并发症
- 抗VEGF、PRP对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独治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及联合治疗对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选取符合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数据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软件(版本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RCT。对于视力提高程度,抗VEGF优于P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7,95%CI(2.32,5.41),P<0.000 01],抗VEGF优于联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20,95%CI(-0.38,4.78),P=0.1],联合治疗优于P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47,95%CI(2.63,8.31),P=0.000 2]。新生血管消退比较,抗VEGF优于P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7,95%CI(0.73,1.88),P=0.51],联合治疗优于抗VEGF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5,1.24),P=0.12],联合治疗优于P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3,0.76),P=0.01]。结论 与PRP治疗相比,单独抗VEGF及联合疗法更有利于PDR患者视功能恢复和新生血管消退,而联合治疗的疗效又略胜于单独抗VEGF治疗,这可能为将来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专家共识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但仍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出现以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
- 王悦黄巧珍余亚信
-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META分析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 李忠庆许艺民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睫状体平坦部行23G/25G+玻璃体切除术的PDR 171例(171只眼)。其中男性78例, 女性93例;年龄(56.04±11.13)岁。对比分析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术后随访3~4个月。结果 171只眼中, 发生脉络膜脱离者11只眼(6.43%), 发生时间为手术后1 d。发生与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者两组手术过程中巩膜伤口缝合与否(χ^(2)=4.21,P=0.040)、手术后1 d眼压(t=7.05, P<0.001)和不同填充物所占比例(χ^(2)=5.16,P=0.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41, P=0.524)、年龄(t=1.59, P=0.113)、糖尿病病程(t=1.16, P=0.248)、血清白蛋白ALB(t=1.598, P=0.1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t=1.12, P=0.263)、PDR分期(χ^(2)=0.49,P=0.114)、术前眼压(t=0.92, P=0.358)、晶状体状态(χ^(2)=0.03, P=0.873)、术前7 d内抗VEGF治疗(χ^(2)=0.57, P=0.451)、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χ^(2)=0.00, P=0.969)、激光光凝点数(χ^(2)=0.06, P=0.812)、手术时长(χ^(2)=0.23, P=0.634), 以及切口类型(χ^(2)=0.70, P=0.403)等因素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巩膜创口未缝合(OR=0.23, P=0.003)、填充物为灌注液(OR=0.24, P=0.004)和术后1 d低眼压(OR=0.11,P<0.001)是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结论巩膜创口未缝合、灌注液填充和手术后1 d低眼压是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危险因素;缝合巩膜伤口、填充硅油或气体是脉络膜脱离的保护因素。
- 高韶晖裴晗赵朝霞吴众金学民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疾病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 目的:研究P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PPV(pars plana vitrectomy,玻璃体切割术)术后发生NVG(neovascular...
- 祖雪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集2018年6月—2019年3月乌鲁木齐普瑞眼科医院确诊为PDR的60例(60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30眼)。在临床治疗中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试验组患者术中使用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视野系统,行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EPRP),对照组术中使用传统接触式透镜,行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比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压以及BCVA分别为(276.34±86.48)μm、(14.15±1.43)mmHg、(0.58±0.14),与对照组患者的(280.51±93.27)μm、(14.64±2.08)mmHg、(0.55±0.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分别为3.33%(1/30)和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与传统接触式透镜,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均能达到理想的疗效。但前者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低于后者。
- 肖晋李昀熹银丽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
- 抗VEGF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激光手术治疗,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50,仅进行手术治疗)及治疗组(n=50,给予抗VEGF药物),对其治疗效果及视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治疗效果发现,相较于常规组(76.00%),治疗组(94.00%)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通过比较常规组及治疗组视功能及手术指标发现,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高于常规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RNV)水平低于常规组,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结论: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围手术期才有抗VEGF药物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相关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视功能,促进视功能恢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建议临床采纳。
- 谢献珍
- 关键词:围手术期激光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中心视力好的高危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或不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中心视力好的高危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c...
- 初笑冉
-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射中心视力
- 文献传递
-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前房深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y,PDR)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含前后联合手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早期变...
- 姚晓楠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手术前房深度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