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9篇“ 增龄变化“的相关文章
- 颈椎钩突相关夹角增龄变化的特征与意义
- 2024年
-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 张德洲王超群史君李琨张少杰马渊侯二飞赵丹阳郝韵腾王思敏李筱贺王海燕李志军王星
- 关键词:钩突增龄变化颈椎稳定性
- 青少年骶骨骶髂螺钉钉道增龄变化的数字化评估
- 目的:通过数字化分析、测量青少年骶骨安全骨性螺钉钉道并观察钉道增龄变化的规律,为10-17岁青少年骨盆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20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7岁健康青少年志愿者160...
- 阿拉木斯
- 关键词:青少年骶骨数字化
- L-[1-13C]-苯丙氨酸呼气试验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增龄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L-[1-^(13)C]-苯丙氨酸呼气试验(^(13)C-pheBT)对不同年龄组健康人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并与老年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探讨肝脏储备功能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志愿者37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0例)、低龄老年组(9例)、高龄老年组(9例)、长寿组(9例);老年肝硬化对照组(8例)。研究对象均口服100 mg L-[1-^(13)C]-苯丙氨酸,在口服本试剂前及服用后150 min内的12个不同时间点采集呼气样本,用气体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检测样本中^(13)C丰度值,计算各时相^(13)C排除速率(^(13) CO_(2)ERt)、各时相^(13)C累积排除率(^(13)Ccumt)和服药后^(13)C排除速率峰值(^(13) CO_(2)ERmax),并对^(13)C-pheBT参数与常用肝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3) CO_(2)ER30_(13)、^(13) CO_(2)ER_(45)、^(13) CO_(2)ER_(60)、^(13)Ccum_(45)、^(13)Ccum_(60)、^(^(13))Ccum_(75)、^(13)Ccum_(90)、^(13)Ccum_(105)、^(13)Ccum_(120)、^(13)Ccum_(135)、^(13)Ccum_(150)在健康志愿者组中,长寿组与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肝硬化组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各亚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13) CO_(2)ERmax、^(13) CO_(2)ER_(30)、^(13)Ccum_(45)、^(13)Ccum_(60)、^(13)Ccum_(75)、^(13)Ccum_(90)、^(13)Ccum_(105)、^(13)Ccum_(120)、^(13)Ccum_(135)、^(13)Ccum_(150)参数的均值在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长寿组、老年肝硬化组中依次降低(均P<0.05)。健康志愿者中^(13) CO_(2)排除速率曲线和累积排除率曲线显示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两组曲线几乎重合,而其高龄老年组、长寿组依次降低,长寿组与中青年组、低龄老年组差异最为显著。结论^(13)C-pheBT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定量肝功能试验方法,建议采样时点控制在口服试剂后60 min以内,以^(13) CO_(2)ERmax、^(13) CO_(2)ER_(30)、^(13)Ccum_(45)、^(13)Ccum_(60)为主要参数;肝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和代偿功能,健康人的肝脏储备�
- 庄艳杜杰郑松柏
- 关键词:苯丙氨酸呼气试验肝脏储备功能
- 口腔矫治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功能增龄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接受口腔矫治(OA)对睡眠呼吸功能增龄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OSAH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OA使用是否规范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未规范使用OA,观察组规范使用OA。比较2组基础资料及随访前后的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SaO_(2)<90%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SLT90%)、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等。结果:2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2组LSaO_(2)、LAT、SLT90%、A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诊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随年龄增长其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呈不断加重趋势,而对患者规范使用OA进行治疗,则可有效改善其增龄性恶化,因此需予以重视。
- 霍红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增龄变化
- 性别对肾功能增龄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估性别对健康人群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健康研究对象36911例,其中男性占43.61%(16096例)、女性占56.39%(20815例),依年龄分为6个亚组(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使用基于肌酐的全年龄阶段(FAS_(Scr))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计算eGFR年下降率,男女性别间eGFR下降率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评估,χ^(2)检验比较男女性别不同eGFR水平占比的差异。结果无论男女,随增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均逐渐上升,而舒张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但上述指标男性的均值普遍高于同龄女性。40岁前男女性eGFR水平相对平稳,但女性eGFR均值明显高于男性[(121.98±16.77)ml·min^(-1)·1.73 m^(-2)比(111.01±13.36)ml·min^(-1)·1.73 m^(-2),t=-53.793,P=0.000];40岁后男女性的eGFR均随增龄而下降,且70岁前女性eGFR的下降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尿酸均值普遍高于同龄女性,男女性尿素氮水平随增龄呈现上升趋势,女性Scr水平在40岁后也开始升高,而男性Scr水平未见随增龄上升的变化。结论增龄过程中多项指标存在性别差异,中青年女性的eGFR水平高于同龄男性,但女性的eGFR随增龄下降速度更快。
- 沈雪魏璐马尧赵卫红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年龄因素性别特性
- 青少年骶骨骶髂螺钉钉道增龄变化的数字化评估
- 2022年
- 目的通过数字化分析、测量青少年骶骨安全骨性螺钉钉道并观察钉道增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160名10~17岁健康青少年志愿者骨盆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测量S_(1)、S_(2)横向骶髂螺钉最优置钉通道的轴向狭窄处的宽度,测量S_(1)、S_(2)最优钉道经“骶骨经髂骨”(trans-sacral trans-iliac,TSTI)螺钉通道长度,测量S_(1)、S_(2) TSTI通道投影长短轴长度并观察通道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S_(1)骶髂螺钉安全通道宽度,男性:左(8.96±2.02)mm,右(9.03±2.24)mm;女性:左(8.26±1.96)mm,右(8.37±2.11)mm。S_(1)处TSTI螺钉长度,男性(141.25±5.92)mm,女性(134.37±5.68)mm。S_(2)骶髂螺钉安全通道宽度,男性:左(6.49±1.98)mm,右(6.38±1.88)mm;女性:左(6.21±1.76)mm,右(6.14±1.55)mm。S_(2)处TSTI螺钉长度,男性(126.28±4.94)mm,女性(122.31±5.13)mm。结论青少年在S_(1)、S_(2)均存在影像学上安全的骨性髂骶螺钉通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通道投影长短轴比例逐渐加大,高度的增长速度快于宽度的增长速度。
- 阿拉木斯张元智胡旭锋刘刚刘亚欧莫伟鹏郝晓东李严兵
- 关键词:青少年骶骨数字化
- 北京老年人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验证及增龄变化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在北京健康老年人中的适用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血细胞分析结果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按照WS/T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行业标准要求,筛选在清华大学医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2324名,采用希森美康XE-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统计行业标准中列举的18项血细胞参数在老年人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分析超出参考区间的情况。结果除外Lymph#、Baso%,其余参数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的WBC随年龄变化不大(P>0.05),RBC、HB、HCT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MCH随年龄呈递增趋势,PLT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RBC有13.63%的参考个体、HCT有15.8%的参考个体在新参考区间以外,其余参数均有小于10%的参考个体落在新参考区间之外。结论老年人血细胞分析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呈动态变化,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大部分新参考区间适用于老年人,男性RBC和HCT是否需要单独制定老年人的参考区间还需进一步分析。
- 房亚哲马萍郭楠
-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增龄
- 肾小球滤过率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大样本量体检人群肾小球滤过率(eGFR)增龄变化,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成年患者,依据年龄分为7组(18~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岁)。使用基于血清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Scr)计算eGFR,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eGFR<60 ml·min^(-1)·1.73m^(-2)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33824例体检者纳入本研究,eGFR随增龄下降,平均年下降速度为0.83 ml·min^(-1)·1.73m^(-2),在30~39岁及70~79岁组eGFR的年平均下降速度显著增快(F=9.51、5.37,均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非老年组或老年组,年龄均为eGFR降低的最主要因素(β=-0.604、-0.534,均P=0.000),其次为血尿酸(BUA)(β=-0.270、-0.280,均P=0.000)及空腹血糖(FBG)(β=-0.064、-0.046,均P=0.000)、收缩压(SBP)(β=-0.015、-0.028,均P<0.05)和舒张压(DBP)(β=-0.010、-0.026,均P<0.05)。非老年组中eGFR与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β=-0.028、-0.047,均P=0.000);在老年组中eGFR与ALB呈正相关(β=0.022,P=0.031),但与BMI、TC、LDL-C无明显相关性。体检人群eGFR<60 ml·min^(-1)·1.73m^(-2)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总发生率为1.55%(523/33824),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73.80%;各年龄组发生率自18~29岁组的0.22%(14/6453)升至≥80岁组的22.57%(214/948),上升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71,P=0.000)。结论体检人群eGFR随增龄显著降低,老年人eGFR<60 ml·min^(-1)·1.73m^(-2)发生率高;除年龄外,BUA、FBG、SBP、DBP水平增高及ALB降低是老年人eGFR降低的影响因素。
- 张娟魏璐张宇裴小华柏云雍珍珠沈雪张群赵卫红
-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
- 胰腺大体形态的增龄变化:191例胰腺磁共振图像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人体胰腺大体形态的增龄变化。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华东医院健康体检对象中选取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每组20~30例)7组,在此基础上再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两组,采用MRI技术观察各组胰腺的大体形态特点,分析各年龄组胰腺头、体、尾部前后径和胰腺体积的差异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研究对象共191例,其中男性96例(50.3%)、女性95例(49.7%),20~29岁组28例、30~39岁组28例、40~49岁组27例、50~59岁组26例,60~69岁组30例、70~79岁组28例和≥80岁组24例;中青年组109例、老年组82例。老年人胰腺磁共振图像的直观表现为:胰腺出现萎缩、以胰腺尾部为著,胰腺边缘不平整呈锯齿状,可见分裂样胰腺小叶分布,T3、T2加权序列可见胰腺信号不均匀,反相T1加权序列可见胰腺脂肪变性的“勾边效应”,主胰管呈增粗趋势。胰腺头、体、尾前后径及体积在30~39岁达峰值,分别为(28.21±4.55)mm,(24.00±4.45)mm,(24.91±5.08)mm、(100.91±27.44)cm^(3),此后逐渐下降,≥80岁组分别为(18.87±3.82)mm、(15.63±3.96)mm,(13.70±3.70)mm,(43.88±10.47)cm^(3),降幅分别为33.10%、34.88%、45.00%、56.51%。老年组胰腺头体、尾前后径及体积分别为(21.59±4.35)mm,(18.10±4.29)mm,(17.00±4.56)mm,(59.85±22.73)cm^(3),低于中青年组(26.18±4.57)mm,(22.10±4.64)mm、(22.42±4.71)mm,(90.09±25.06)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2、6.19、8.10、8.71,均P<0.001)。胰腺头、体、尾部前后径及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52、-0.45、-0.56、-0.57,均P<0.001)。结论胰腺头﹑体、尾前后径及体积于30~39岁达峰值,此后随增龄逐渐萎缩,60岁后萎缩加剧,形态退化,主胰管呈逐渐增粗趋势。
- 王璐郑松柏贾惠惠林光武
- 关键词:胰腺衰老磁共振成像
- 王锦蛇心的位置及其组织学参数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增龄变化
- 2021年
- 为阐明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心的位置、组织学参数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发育可塑性,采用形态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测定了1龄、2龄以及50日龄内王锦蛇个体身体大小和心位置,同时测定并分析了50日龄内个体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的厚度,以及胶原纤维含量的增龄变化。王锦蛇的体重、体全长和体重与体全长的比值都在2龄组最高,1龄组其次,2和1龄组均显著高于50日龄内各组(P<0.05)。肥满度3日龄组和7~10日龄组都显著高于1和2龄组(P<0.05)。心与吻端的距离,1和2龄组都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组(P<0.05),但心与吻端的距离与体全长的比值未见组间差异(P>0.05)。心肌层厚度50日龄组显著高于3日龄组、20日龄组和30日龄组(P<0.05),心外膜和心内膜厚度未见日龄差异(P>0.05)。心肌层和心壁胶原纤维含量50日龄组都显著高于3日龄组和20日龄组(P<0.05)。王锦蛇心与吻端的距离与体全长的比值随发育进程无明显变化,在首次蜕皮和主动摄食后,心肌层厚度增厚、胶原纤维含量增多,提示心肌功能逐渐增强。
- 冯文红伍亮吴海燕吴文欣杨雨晴姚利刘溯源海思娆张志强
- 关键词:王锦蛇胶原纤维
相关作者
- 郭志坤

- 作品数:338被引量:6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脏 心肌细胞 房室结 免疫荧光 心肌
- 郑松柏

- 作品数:263被引量:1,654H指数:2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人 增龄变化 老年 增龄 比格犬
- 朱星红

- 作品数:87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增龄变化 解剖学 大鼠大脑中动脉 大鼠纹状体 纹状体
- 张志强

- 作品数:123被引量:35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消化道 植物血凝素 长爪沙鼠 PHA 分布密度
- 徐振平

- 作品数:91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心肌细胞 心脏 连接蛋白43 CX43 增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