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篇“ 夏季环流“的相关文章
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对东亚-太平洋区和北极地区夏季环流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对对流层大气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将关注点聚焦在QBO与夏季尤其是夏季热带外地区对流层关系的探索分析上。基于这一情况,本文选择东亚-太平洋区和北极地区为主要的研究区域,利用E...
高翔
关键词:夏季
莱州湾夏季环流垂向结构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完善莱州湾三维环流结构,对进一步认识莱州湾海域的物质输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但前人对于莱州湾环流三维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一套高分辨率的海洋数值模式,从三维角度研究了莱州湾夏季8月份环流的气候态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数值研究表明,莱州湾夏季环流垂向结构呈现双层环流特征,其中在跨等深线方向,环流的双层结构环流特征比较显著且存在显著的密度锋面结构。动量诊断的结果进一步表明,这种双层结构环流的形成与底层密度锋面所导致的斜压梯度力密切相关。此外,通过量化温盐场对于密度锋面的贡献,本文证实了温度梯度是莱州湾顶的密度锋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斜压梯度力的贡献占比达到99%,而盐度梯度对于莱州湾中部区域的密度锋面十分重要,对斜压梯度力的贡献占比达到58%,这与夏季黄河所带来的淡水通量密切相关。
林道荣吴文凡刘子洲殷冰冰张利张乃鹏孙超袁鹏杰翟方国
DERF2.0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及其低频分量的延伸期预报检验评估
2022年
利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月动力延伸期模式业务系统(DERF2.0)的环流产品,通过距平相关系数(ACC)、时间相关系数(TCC)、预报误差、Butterworth滤波等方法,对DERF2.0在东亚环流及其低频分量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DERF2.0模式对东亚夏季500hPa高度场预报技巧随时效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可预测性在10d以内较高;对7月预报技巧优于6月和8月。(2)在高纬度地区对500hPa高度场的预报值偏小,在中纬度地区预报值偏大;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预报误差较小,对位置的预报误差偏北;6月和7月的误差分布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预测偏北,8月则更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3)DERF2.0模式对30~60 d低频分量的预报技巧较好,10~20d低频分量在10~40d的预报技巧和稳定性欠佳。
李天宇朱晓彤付冬雪
关键词:东亚环流
东亚夏季环流多齿轮耦合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东亚夏季风成员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东亚夏季风高、低层环流的"多齿轮耦合"形态。本文利用多变量主成分分析(MV-EOF)等方法诊断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多齿轮耦合的变化特征、耦合机制、时间稳定性、空间稳定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典型多齿轮耦合形态影响夏季降水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多齿轮耦合受到垂直温、压场的强迫和青藏高原大地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际变化上(周期为2~6年)。其前两个模态稳定地反映了东亚夏季风成员典型联动作用。在第一模态中,北方气旋、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主要耦合系统。其中北方气旋为正压结构,在高层通过南侧偏西气流与南亚高压耦合,南亚高压则通过中纬东部地区下沉辐散气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联动。当该耦合模态增强时,有利于中国夏季降水呈自北向南"+-+-"分布。第二模态主要反映中高纬气旋、东亚副热带西风气流、南亚高压、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耦合特征。其中,中高纬气旋和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为正压系统,两者通过其间的东南气流联动。气旋系统在高层通过南侧西风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和南亚高压联动。反气旋在中低层通过南侧的偏东气流影响副热带高压强度和面积。当该耦合模态增强时,中国黄河以北及河套地区降水偏多,黄河以南降水偏少。
庞轶舒祝从文马振峰秦宁生
关键词:夏季降水异常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环流和降水模拟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东亚夏季区域气候模拟中最常选用的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选用对大尺度环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Kain-Fritsch(KF)方案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及环流的模拟效果较好,虽然KF方案模拟降水偏多,但是时空分布与TRMM降水分布接近;Grell-Freitas(GF)方案对流加热率过大,从而模拟的南海—菲律宾区域对流异常增强,在南海—菲律宾洋面上的垂直输送异常增大,非绝热加热的范围偏大,导致副高南侧下沉区辐散减弱,抑制了副高北抬西伸,进而影响到水汽输送和季风环流,最终对东亚夏季降水的模拟产生不利影响。修改GF方案对流加热率和干燥率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减小对流加热率和干燥率参数能有效抑制南海—菲律宾区域过强的对流,东亚大尺度环流的模拟得到明显改进。
刘伟光陈海山俞淼
关键词:RESEARCH大尺度环流
新疆偏东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夏季环流形势分析
本文利用2010-2014年新疆14站探空资料,对4000米以下偏东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利用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分析与夏季强降水相联系的偏东低空急流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并进行分型。结果表明...
齐贵英; 博尔楠; 李广军;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环流形势
文献传递
“丝绸之路”模态与东亚夏季环流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1979—2015年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即SR)模态与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SR模态正异常年,200 hPa亚洲急流在东亚地区比较弯曲,在中国新疆和环渤海地区500 hPa上分别有一个高度脊和一个高度槽,在蒙古国、中国内蒙古以及日本以东500 hPa上有显著的位势高度正异常,风场异常与高度场配合较好。在对流层中低层的中国北方,有明显的下沉气流,在中国内蒙古、蒙古国以及日本以东,出现位涡负异常,而在朝鲜半岛附近,则有位涡正异常出现。中国环渤海地区降水偏少,而日本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在SR模态负异常年,200 hPa急流相对平直且更强,500 hPa的波列特征比正异常年更加显著,在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朝鲜半岛、日本以东分别有"-、+、-"分布的位势高度场异常。与正异常年相比,位于东亚135°E附近的正异常中心变得显著,在该异常中心的西侧和东侧分别有上升和下沉异常气流,对应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附近有较大的位涡负异常。在环渤海、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日本以东洋面上,降水分别出现偏多、偏少和偏多现象。
李艳张英华郑凤魁袁有林
关键词:东亚大气环流降水位涡
浅圆仓大豆储藏夏季环流均温通风试验被引量:4
2017年
浅圆仓冬季进行降温通风后,基础粮温较低,第二年入夏后“冷心热皮”现象比较明显。仓温、表层粮温较高,受外温影响较明显,最高温可达27℃以上,对大豆内在品质影响较大。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发现,浅圆仓夏季6月~10月平均仓温在28.5℃以上,最高仓温达33℃;表层平均粮温在27.5℃左右。如果表层水分过高,极易孳生虫霉,
肖明亮
关键词:夏季环流浅圆仓通风试验均温储藏降温通风
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及其对热带海洋的响应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的三个季节预测模式(CFS V2、BCC_CSM V2和MRI-CGCM)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评估了模式对东亚夏季风(EASM)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强度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温异常的响应能力,以及ENSO事件对EASM和WPSH预测的影响,阐述了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三个模式对EASM和WPSH的预测技巧较高,但TCC模式对WPSH的预测技巧相对较低。三个模式预测的850 h Pa风场在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异常气旋,使得预测的EASM偏强和WPSH偏弱。同时,二者的年际变率整体比观测小。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的响应随季节演变特征与观测比较接近,但NCEP模式和T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热带太平洋和前期、同期热带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响应要强于观测,N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比观测强。此外,三个模式预测的WPSH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强于观测。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在ENSO年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整体而言要比正常年的小很多,NCEP模式和N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La Ni?a年和El Ni?o年差别不大,而T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El Ni?o年比在La Ni?a年大很多,表明ENSO事件是东亚夏季环流重要的可预报源。
顾伯辉郑志海封国林王正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北半球夏季环流低频振荡与波包活动及对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的影响
本文采用2003年、2007年及2011年NCEP/NCAR再分析和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一点滞后相关等方法,对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与不同周期长度(10-30d、15-45d、30-6...
陈丹萍
关键词: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朱建荣
作品数:151被引量:1,209H指数:2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盐水入侵 数值模拟 长江口 径流量 海洋模式
冯士筰
作品数:30被引量:32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风暴潮 海洋生态系统 夏季环流 近海
袁耀初
作品数:65被引量:329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黑潮 夏季 东海黑潮 环流 台湾岛
楼如云
作品数:12被引量:85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谱分析 夏季 海流观测 环流 气旋
陈晓亮
作品数:5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非结构网格 LAGRANGIAN 拉格朗日 夏季环流 有限体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