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5篇“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相关文章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的崩塌形成机理研究:以藏东昌都地区上三叠统石灰石矿山采场崩塌为例被引量:9
- 2022年
- 石灰石矿山采场崩塌是藏东昌都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和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地质安全问题之一。文章采用基础地质、构造地质和灾害地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详实的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崩塌发育规律,分析岩体结构面特征,探讨崩塌灾害的形成机理,并建立其破坏模式。结果表明:藏东昌都地区上三叠统石灰石矿山采场崩塌沿区内褶冲带呈线状展布;岩体内发育纵张节理(S_(1))、横张节理(S_(2))、“X”型共轭剪节理(S_(3)、S_(4))及层间剪节理(S_(5))共5组与区域褶皱和对冲系断裂配套的陡倾构造结构面,将岩体切割为破碎的块体;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耦合的产物。晚三叠世(T_(3))早期,昌都地区陆内裂谷盆地环境沉积形成的上三叠统波里拉组(T_(3) b)灰岩是崩塌发育的沉积建造基础;新生代(Cz)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发的强烈褶皱造山运动奠定了区内构造格架,是崩塌发育的必要条件;第四纪(Q)以来的强烈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Q3)以来的湿-热气候频繁交替、充沛降雨、现代人类活动等做为内和外动力的耦合作用是崩塌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区内崩塌灾害存在倾倒式、坠落式和滑移式3种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对岩溶区崩塌灾害防治与相关铁路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李洪梁高波张佳佳田尤张佳佳黄海陈龙李宝幸
- 关键词:崩塌结构面铁路工程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 以虎跳峡地区为例
- 本书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等情况。
- 胡瑞林等著
- 大拐弯北然乌-鲁朗路段地质灾害反映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征
- 在前期地质灾害分类和工程地质分区基础上,本文结合雅鲁藏布大拐弯北侧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综合对比该区和邻区地质灾害研究结果,运用野外调查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川藏线然乌一鲁朗段沟谷地形和工程地质岩组与地质灾害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认...
- 尚彦军杨志法丁继新张路青
- 关键词:地质灾害外动力地质作用
- 文献传递
- 外动力地质作用监测
- 2000年
- 1976年由前全苏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所在黑海沿岸地区(从南部的苏联一土耳其边界到西北部的苏联—罗马尼亚边界)开始组织的国家外动力地质作用监测,是国家外动力地质作用(滑坡,泥石流,冲蚀,侵蚀)监测的雏形。监测的最初目的是,对1974—1975年制定的该区外动力地质作用发育所做的长期(至2000年)区域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
- В.С.Крулодеров
- 关键词:外动力地质作用动态监测灾害预测影响因素
- 全文增补中
- 我国外动力地质作用基本规律
- 我国境内广泛发育着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其所引起的外动力地质现象种类繁多,往往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危及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国以来,各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在编制一比四百万...
- 任国林
- 关键词:外动力地质作用地震序列地震活动
- 文献传递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
- 2013年
- 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
-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外动力地质作用虎跳峡动力作用变形破坏规律深厚覆盖层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
- 2013年
- 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
-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外动力地质作用虎跳峡变形破坏规律深厚覆盖层发育状况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提出了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ma算法和大型堆积体现场试验试验和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FCJ—GIS的地质动力区划及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对虎跳峡地区的斜坡危险性进行了区域评价。
- 胡瑞林
-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外动力地质作用虎跳峡变形破坏规律最危险滑裂面地质动力区划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
- 胡瑞林
-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外动力地质作用虎跳峡变形破坏规律深厚覆盖层发育状况
-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斜坡稳定性——以虎跳峡地区为例
- 2012年
- 内容概要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提出了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rna算法和大型堆积体现场试验试验和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FCJ-GIS的地质动力区划及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对虎跳峡地区的斜坡危险性进行了区域评价。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与斜坡安全评价、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矿山环境工程以及山地与城镇建设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参考使用。
- 胡瑞林
- 关键词:斜坡稳定性外动力地质作用虎跳峡灾害危险性动力作用变形破坏规律
相关作者
- 吕桦

- 作品数:26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二叠纪 三叠纪 城市群 长江中游 区域经济
- 杨志法

- 作品数:236被引量:2,112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边坡 岩石力学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川藏公路
- 陈丽霞

- 作品数:54被引量:6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 研究主题:滑坡 滑坡灾害 三峡库区 信息量模型 降雨
- 翁望飞

- 作品数:51被引量:25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研究主题:燕山期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
- 曹峰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黄蜡石 矿物集合体 外动力地质作用 石英岩 赏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