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4篇“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的相关文章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SOCS1、CKLF1的表达及祛风清热凉方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SOCS1、CKLF1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FCDD)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部分相关实验室指标和病情评分的相关性;探讨祛风清热凉方在FCDD中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FCDD组与40例正常对照组空腹PBMC中SOCS1、CKLF1 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FCDD组予祛风清热凉方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SOCS1、CKLF1 mRNA水平。结果:PCDD组PBMC中SOCS1、CKLF1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C中SOCS1、CKLF1 mRNA表达量与FCDD病情评分呈正相关(P<0.05);FCDD热毒炽盛证患者外周血中SOCS1、CKLF1 mRNA表达量经祛风凉方治疗2 w时较治疗前、治疗4 w时较治疗2 w时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OCS1,CKLF1可能参与了FCDD的发病过程;祛风清热凉方对FCDD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成娟陈宏刘德华冯爽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SOCS1
药疹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中巨细胞病毒的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4例药疹患者(其中重型药疹13例)及5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一细胞中CMV DNA阳性率及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清CMV IgM阳性率.结果 44例药疹患者CMV DNA阳性率(65.91%,29/44例)高于健康对照组(28.00%,14/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52,P<0.05);重型药疹患者(11/13例)、轻型药疹患者(58.06%,18/31例)及健康对照组CMV DNA阳性率不完全相等(x2=16.153,P< 0.05),其中重型组高于轻型组(X^2=13.817,P<0.05)及对照组(X^2=7.237,P<0.05);药疹患者CMV DNA载量(28 183.829±19 527.654)拷贝高于健康对照组(3 019.952±1 760.952)拷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7,P< 0.05),重型药疹患者(554 813.389±722 642.498)拷贝、轻型药疹患者(13 290.558±14 082.356)拷贝与对照组间CMV DNA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疹患者CMV IgM阳性率(13.64%,6/44例)与健康对照组(6.00%,3/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药疹(6.45%,2/31例)、重型药疹(4/13例)及健康对照组各组均数不完全相等(X^2=7.832,P<0.05),其中重型组高于对照组(X^2=6.409,P< 0.05).结论 药疹患者存在CMV感染,CMV感染可能是药疹发病或加重的因素之一.
李双庚陈官芝肖君刚王君潘敏
关键词:药疹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
外周血单一细胞的体外活化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不同活化剂对外周血单一细胞(PBMC)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以及PBMC活化后培养上清液[称为条件培养基(CM)]对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产生MMP的影响。方法 抽取、分离健康人PBMC,分为植物凝素(PHA)组、双抗体组、对照组,分别用活化剂PHA、CD3和CD28双抗体、含10%胎牛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处理细胞,72 h后收集三组CM,并将获得的CM按不同比例稀释后作用于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以不加CM作为对照组,培养48或24 h。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半定量反转录(RT)-PCR法检测细胞MMP-1、MMP-3、MMP-9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IL)-6、MMP-1、MMP-3、MMP-9蛋白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key HSD检验、Games-Howell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HA组PBMC增殖活性及分泌IL-6、MMP-3水平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活化后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MMP-1、MMP-9蛋白。对照组、双抗体组、PHA组PBMC中MM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靶基因与β肌动蛋白mRNA之比表示)0.083 ± 0.016、0.188 ± 0.030、0.714 ± 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MP-3、MMP-9 mRNA均无表达。不同稀释度CM刺激成纤维细胞后上清液中可检测到MMP-3蛋白,MMP-3含量以原液CM中最高,1/10 CM刺激时最低;在相同的稀释度刺激时,上清液中MMP-3含量以PHA刺激组最高,对照刺激组最低;不同CM刺激成纤维细胞后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MMP-1、MMP-9蛋白。不同处理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MMP-1、MMP-3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MP-9 mRNA无表达。 结论 PBMC活化后可表达MMP-1 mRNA并分泌MMP-3蛋白,PBMC活化后上清液不能刺激成纤维细胞MMP-1、MMP-3、MMP-9 mRNA及蛋白表达,提示炎症细胞可能通过自身产生MM
康玉英孙彩虹鞠梅陈崑顾恒
关键词:单核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细胞增殖
TSLP和IL-25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一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中TSLP和IL-25水平变化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80例...
解奎霞潘小钢陈宏董红程晓蕾门剑龙
关键词:湿疹患者IL-25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文献传递
IL-18和IL-33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具有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可迁延多年不愈,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从疾病发生机理上,湿疹主要是由各种内外因子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研究发现...
解奎霞
关键词:湿疹单一核细胞
文献传递
转录因子FOXP3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斑秃(Alopecia areata AA)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 FOXP3蛋白的表达,探讨转录因子 FOXP3在斑秃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在斑秃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蛋白质印...
陈林
关键词:斑秃外周血检测发病机理
文献传递
活化抗原CD69、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单一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活化抗原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CF淋巴细胞和皮损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3+T细胞中CD69和HLA—DR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皮损组织中HLA—DR的表达并进行对比。两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双侧t检验。结果CD69和HLA—DR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0±1.90)%、(8.97±1.79)%,比健康对照组[(1.56±0.95)%、(3.02±1.15)%]明显升高(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D3+HLA—DR+细胞百分比与银屑病皮损和严重程度评分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O.5626,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中HLA—DR表达升高,但表皮中HLA—DR表达降低(均P〈0.05),HLA—DR在健康人主要分布在管周围,而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则广泛表达于真皮组织。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3CF淋巴细胞及皮损中的炎症细胞存在异常活化,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陈文娟顾俊瑛龚瑜刘至昱许辉熊惠姊史玉玲
关键词:抗原CD69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利多卡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TSST-1刺激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激活特应性皮炎患者单一细胞的影响.方法 抽取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常规分离培养单一细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刺激共孵育,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3H-TdR掺入法检测单一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和Th2细胞因子的释放.Western印迹法检测利多卡因对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刺激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单一细胞共孵育的HaCaT细胞中间丝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SST-1(100 μg/L)显著刺激了特应性皮炎患者单一细胞的增殖(SI=75±2.12,P<0.05),并刺激α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2、IL-12、IL-4、IL-5、IL-13细胞因子的释放(均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利多卡因显著抑制了TSST-1刺激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单一细胞的增殖(SI=58±3.14,P<0.05),亦显著抑制了TSST-1刺激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4、IL-5、IL-13、α肿瘤坏死因子以及γ干扰素的释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100 μmol/L利多卡因阻断了HaCaT细胞中间丝相关蛋白表达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利多卡因对TSST-1刺激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单一细胞的激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媛媛胡明洁张静黄银久汤必奎陈昌杰吴守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利多卡因
HO-1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TNF-α和IL-10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确定红素氧合酶同工酶1(HO-1)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PBMC)TNF-α和IL-10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PBMC,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BMC中HO-1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10水平。结果:CoPP(HO-1特异性诱导剂-钴原卟啉)可诱导健康者和银屑病患者PBMC表达HO-1蛋白,表达量随CoP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不同浓度CoPP所诱导的HO-1均可抑制TNF-α的分泌和增强IL-10的分泌,其抑制和增强作用均在CoPP 10μmol/L浓度下达高峰。结论:HO-1可调节银屑病患者PBMC TNF-α和IL-10的分泌,从而可能对银屑病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马良娟宋颖姚军英柏冰雪
关键词:银屑病血红素氧合酶-1白细胞介素10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和白介素-25在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一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一细胞(PBMC)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介素(IL)-25水平变化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80例急性期湿疹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PBMC中TSLP、IL-25mRNA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用△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CT值与mRNA的表达量成反比。按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标准对湿疹患者进行评分。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湿疹患者PBMC中。TSLP和IL-2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CT值分别为:1.03±0.43 vs 1.65±.0.87,1.03±0.25 vs 1.。74±0.93,P<0.05),且湿疹患者PBMC中TSLP、IL-25mRNA的水平与EASI评分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8和-0.941,P<0.05);湿疹患者PBMC中TSLP和IL-25mRNA表达水平与嗜酸『生粒细胞计数(EO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和--0.46,P<0.05)。结论:湿疹患者PBMC中TSLP和IL,-25mRNA水平升高,且与皮损的面积及严重程度有关,说明TSLP和IL-25可能参与了湿疹的致病过程;湿疹患者PBMC中TSLP和IL-25 mRNA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性,因此,EOS计数的变化可以作为推测湿疹患者严重度指数的指标,有助于湿疹的疗效判断。
解奎霞潘小钢陈宏董红程晓蕾门剑龙
关键词:湿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相关作者

陈志强
作品数:170被引量:866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 银屑病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银屑病患者
李遇梅
作品数:138被引量:372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癜风 趋化因子受体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姚煦
作品数:120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皮炎 荨麻疹患者
陈敏
作品数:78被引量:38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银屑病 银屑病患者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荨麻疹患者 特应性皮炎
高建明
作品数:26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
研究主题:趋化因子受体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荨麻疹患者 慢性特发性 银屑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