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2篇“ 外植体培养“的相关文章
大蒜花梗茎部外植体培养诱导研究
2024年
大蒜在生产中多利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但长时间的无性繁殖导致病毒的传播、种质的退化,为生产带来极大的弊端,因此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提供优质种苗既是生产所需,也是对其进行更深更广的研究应用提供了材料保障。本试验研究结果为:花梗茎部作为外植体:在萘乙酸与细胞分裂素的组合下,更易形成块状愈伤组织;萘乙酸浓度为0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1和10μm,萘乙酸浓度为1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1μm,萘乙酸浓度为10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10μm,四种组合下花梗茎部外植体块状愈伤组形成率最高为9和75%,叶片数为9片,是最适浓度组合。大蒜花梗茎部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萘乙酸浓度为5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0μm时生根外植体数、生根率最大为10和83.3%,是最适的浓度组合。大蒜花梗茎部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萘乙酸浓度为1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5μm时,外植体形成试管苗数、试管苗形成率最大为24和100%,是最适的浓度组合。织形成个数、形成率相同且最大为12和100%;萘乙酸浓度为10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0μm时,粒状愈伤组织形成数、形成率最大为6和50%。大蒜花梗茎部愈伤组织作为外植体:萘乙酸浓度为1μm、细胞分裂素浓度为5μm时外。
刘维彬杨燕峰董程明王胜利刘江河
关键词:大蒜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一种龙骨马尾杉外植体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骨马尾杉外植体培养方法。为了解决龙骨马尾杉生长速度慢、资源更新周期较长的问题,本发明人对龙骨马尾杉的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利用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龙骨马尾杉,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难以获得...
肖友利杰斯·艾美特范震吴世文
文献传递
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用培养基及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
本申请涉及芫花种苗繁育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的培养基及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其培养基由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组成,各个培养基为花宝1号、花多多1号、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鲜榨椰子汁...
胡春宏常苹王婷婷季翔
用于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的培养基及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
本申请涉及芫花种苗繁育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的培养基及芫花外植体培养繁育方法。其培养基由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组成,各个培养基为花宝1号、花多多1号、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鲜榨椰子汁...
胡春宏常苹王婷婷季翔
文献传递
一种龙骨马尾杉外植体培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龙骨马尾杉外植体培养方法。为了解决龙骨马尾杉生长速度慢、资源更新周期较长的问题,本发明人对龙骨马尾杉的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利用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龙骨马尾杉,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难以获得...
肖友利杰斯·艾美特范震吴世文
文献传递
一种荸荠外植体培养用浸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荸荠外植体培养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荸荠外植体培养用浸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机在螺纹柱和螺纹筒配合下通过支...
江文高美萍黄诚梅王艳陈丽娟蔡炳华蒋慧萍闭志强
文献传递
一种珍稀植物无性繁殖外植体培养装置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研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珍稀植物无性繁殖外植体培养装置;其工作模式较为多样,方便调节放置腔内的培育温度和氧气含量,降低其使用局限性,培育的效果较好,实用性较高;并且,方便放出放置腔内的全部...
吴艳王庆徐英宏
文献传递
玉米不同外植体培养能力、基因表达及遗传转化研究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人们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玉米转基因技术得到迅速地发展。玉米外植体的选择以及在组织培养各阶段的状态是限制玉米遗传转化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室从200多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中筛选出骨干玉米自交系Y4...
魏慧慧
关键词:玉米外植体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用于获得干细胞的组织回收、存储以及外植体培养装置
提供了用于从生物材料固定组织试样(26)的装置(20)。组织试样容纳在底和顶台板(22、24)内,所述底和顶台板被构造成促进组织试样(26)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允许运输或低温流体接触试样。附加地,试盘组件(70...
R·J·施魏策尔
文献传递
淡水沙梨外植体培养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控制外植体褐化及促进外植体的萌芽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以淡水沙梨新梢为材料,以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活性炭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顶芽、腋芽和节间茎段.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2 g/L活性炭的淡水沙梨褐化率为6.9%,而未添加活性炭的淡水沙梨褐化率为11.1%,新梢当天接种褐化率为13.3%,第二天接种的褐化率为46.7%,第四天接种的褐化率为66.7%.新梢顶芽的出芽率为48.5%,愈伤组织形成率为9.0%,腋芽的出芽率为30.3%,愈伤组织形成率为51.5%,节间无芽茎段的出芽率为0,愈伤组织形成率为45.2%.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降低褐化率,离体时间对外植体培养的褐化有很大影响,新梢离体时间越长,接种后褐化率越高,带顶芽的外植体比带腋芽的外植体出芽率更高.
宋冠华沙洁王绍芬叶翰江曾令达
关键词:外植体茎段褐化

相关作者

李淑娟
作品数:112被引量:86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长白落叶松 旅游 胚性愈伤组织 生态系统服务 不定芽诱导
王克坚
作品数:220被引量:309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拟穴青蟹 抗菌肽 SUB 抗菌多肽 青蟹
何艺宾
作品数:1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细基江蓠繁枝变种 水稻 细基江蓠 外植体培养 基因克隆
彭会
作品数:63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抗菌肽 拟穴青蟹 SUB 抗菌多肽 水产饲料添加剂
李倩
作品数:35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成都平原 紫色马铃薯 栽培技术 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