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9篇“ 多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章
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商河县沙河镇卫生院2023年2月—12月收治的90例疑似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行CT检查,以临床最终结果为依据,分析CT检查结果及其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CT检查病灶数量、病灶直径、检查时间分别为(2.62±0.75)个、(11.71±2.85)mm、(7.82±2.45)min。CT对直径<10 mm病灶的检出率为38.89%,对直径≥10 mm病灶的检出率为47.78%。CT检查结果显示90例患者中共检出236个病灶,其中位于基底节区的最多,共132个(55.93%)。CT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12%(78/82)、100.00%(8/8)、95.56%(86/90),Kappa值=0.776,与临床最终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其诊断效能较高,考虑到CT的经济性好、检查效率高,首选CT作为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方式临床可行。
刘怀玉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多发性脑梗死
CT及MR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比较CT及MR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7例,均进行CT、MR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CT、MR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比较脑梗死检出数量、病灶大小检出情况。结果:MR对室旁、颞叶以及小部位梗死灶检出率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对丘、顶叶、基底节以及额叶部位梗死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检查梗死灶检出数量(2.34±0.51)个,多于CT的(1.66±0.42)个,检出病灶大小(8.15±0.35)mm^(2)小于CT的(10.24±0.44)mm^(2)(P <0.05)。MR检查病程<24 h脑梗死检出率高于CT(P <0.05);两种方法检查病程24~72 h、> 72 h脑梗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使用CT、MR均可准确诊断,MR比CT有优势,尤其是微小病灶、早期诊断,是更为理想的诊断手段。
崔展铭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CTMR
CT、MRI联合检查在急性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能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检查在多发性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85例疑似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ACI的结果、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金标准检查结果显示,85例疑似ACI患者中,阳性60例,阴性25例;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5例,阴性30例;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6例,阴性29例;CT、MRI联合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9例,阴性26例;CT、MRI联合检查诊断ACI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CT、MRI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CT检查与金标准检查诊断ACI的一致性尚可;MRI检查诊断与金标准检查诊断ACI的一致性尚可;联合检查诊断与金标准检查诊断ACI的一致性良好。结论:CT、MRI联合检查诊断ACI的效能高于二者单项检查。
陈文亲徐丽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多发性急性脑梗死
MRI与CT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效果对比
2024年
对比MRI与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收治的80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比较二者不同时间脑梗死诊出率、脑梗死相关指标检出状况及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状况。结果:MRI总检出率为97.50%,明显高于CT的53.75%,72h内梗死者检出率优势更突出(P<0.05)。较CT,MRI检出病灶部位面积更大、病灶更多,检查所需时间及疾病发作到检查时间更短(P<0.05)。MRI对顶叶、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40.00%、61.25%、20.00%、72.50%、41.25%,明显高于CT的18.75%、31.25%、8.75%、47.50%、25.00%(P<0.05);MRI对小室旁等脑梗死部位异常检出率与CT检查差异不大(P>0.05)。结论:MRI、CT均是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常用检查方法,较CT,MRI影像技术多发性病灶的检出率更高、检查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宋丽刘梅
关键词:CTMRI多发性脑梗死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颅磁共振成像(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老年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溶栓术治疗,并于术前行颅MRI检查。随访3个月后评估预后,并将MCI患者分为A组(预后不良)和B组(预后良好),比较两组颅MR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颅MRI对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MCI患者中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12%(59/168)。A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血容积(CBV)、血流量(CBF)均低于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P、MTT、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CRP水平均是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DC、CBV、CBF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CBV、CBF、TTP、MTT联合预测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4.92%、0.916,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其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基本一致。结论颅MRI参数ADC、TTP、MTT、CBV、CBF均可预测老年MCI溶栓术后预后情况,但各参数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余占江石少聪谢文轲薛朕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溶栓术预后不良
MRI与CT影像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采用颅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120例患者分别采取MRI检查与CT检查,对比MRI与CT的诊断效能。结果: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不同直径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24 h、24~72 h发病时间的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72 h病灶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基底节区、干、旁室、顶叶以及丘部位的梗死病灶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MRI、CT检查均能有效检出多发性脑梗死,但MRI检查在多发性脑梗死的早期病灶、不同直径病灶以及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
刘佳王俊英
关键词:颅脑MRI颅脑CT多发性脑梗死
分析MRI与颅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2024年
探究MRI及颅CT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武警甘肃总队医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抽出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8例患者接受MRI,将其作为研究组,38例患者接受颅CT检查,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检查手段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同梗死时间段、不同梗死部位、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上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颅CT比较,在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疾病中MRI的准确率更高,尤其对于一些微小病灶能够有更高的检出率,并能明确梗死的部位及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
徐强陈柱鸿赵武巩胜利郭翔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CTMRI
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对于改善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心理情绪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情绪指标评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值得推广。
郑雨娴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预后影响
研究分析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4年
以本院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治疗病例为研究数据,调查中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入院时间在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范围内的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纳入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50例)和中药组(给予患者常规联合中药治疗,共治疗50例)。我们使用了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生活质量简易量表(SF-36)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了评估。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的NIHSS评分都比治疗前要低,而ADL和SF-36的评分则高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中药组的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和SF-36的得分则明显高于参照组;统计学结果显示P都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病人应用中药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效果确切。
刘红彬
关键词:中药治疗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神经功能
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6例患者按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心理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更好,P<0.05。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受到疾病和环境的因素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会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和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疾病恶性发展。个性化心理护理以患者基础信息为依据,采取符合实际和病情的护理方案,兼顾生理与心理多方面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洪碧佳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心理情绪睡眠质量

相关作者

周郦楠
作品数:46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鼠海马 多发性脑梗死 吗啡依赖性 CA1区 解剖学
王光蕊
作品数:25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银杏 多发性脑梗死 口服溶液 大鼠模型 络通胶囊
宋文婷
作品数:73被引量:63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黄芩苷 微透析 脑缺血 多发性脑梗死 络通胶囊
徐立
作品数:276被引量:1,68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药理学 小鼠 高尿酸血症 动物模型 中药
刘建勋
作品数:869被引量:5,758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复方 小型猪 药代动力学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