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多房棘球蚴病“的相关文章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DNA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的DNA疫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成核酸疫苗质粒(pVAX1T/B);(2)合成壳聚糖硒纳米颗粒(CS‑SeNPs);(3)通过细胞膜展示技术获得在细胞膜表面表达D...
刘刚刘超安晓宇张晨昊
多房棘球蚴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2024年
多房棘球蚴病(HAE)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HAE可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地区经济,其防治工作仍然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HAE的首选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的晚期HAE可行姑息性手术、介入治疗、肝移植术等治疗手段。本文就HAE的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祖力皮喀尔·图孙尼亚孜蒋铁民温浩
关键词:手术治疗
巨噬细胞调控多房棘球蚴病所致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2024年
多房棘球蚴病(A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AE病变周围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可造成以肝脏为主的种重要器官纤维化,并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几种巨噬细胞在AE肝脏炎症的进程以及纤维化形成的不同时期分别表现为M1型巨噬细胞或M2型巨噬细胞,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以此来促进早期棘球蚴的清除作用和中晚期的抗炎作用从而在AE肝脏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本文从AE所致肝脏纤维化中几种巨噬细胞的调控机制作一论述。
尹先敏种世桂陈根秦俊梅赵玉敏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巨噬细胞肝脏纤维化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肝多房棘球蚴病手术方案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辅助设计针对肝多房棘球蚴病手术治疗方案中的创新性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术前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50例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原始数据传输至人体三维可视化虚拟手术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重建测定全肝体积、预切肝体积、预留肝体积以及棘球蚴病灶体积,计算残肝比,对比术中实际所见,评估三维可视化技术对肝多房棘球蚴病的应用价值。另选择同期未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50例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维增强CT影像+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E)分析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切除部位、病灶直径、切除肝脏体积、剩余肝脏体积等一般资料,以及在CT特征及MRI等影像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28.56±29.47) min]、Pringle法全肝阻断时间[(26.65±4.78) min]更短,术中出血量[(435.14±98.76) ml]更少,住院时间[(15.27±2.13) d]更短,住院费用[(4.58±0.79)万元]更低,医患沟通满意度(89.65±9.23)更高(t=3.856、3.561、6.069、3.561、5.400、3.812,均P <0.05)。重建的三维模型可进行旋转、缩放、平移等操作,还可以隐藏或者半透明化肝实质、静脉、动脉等结构,可清晰、直观地了解肝脏各重要解剖结构与病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可视化技术预测的预切肝脏平均体积为2 154.43 ml,预留肝脏平均体积为1 203.27 ml,平均残肝比为41.22%;术中实际切除肝脏平均体积为2 138.75 ml,实际剩余肝脏平均体积为1 193.46 ml。三维可视化重建拟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5,P> 0.05)。GEE分析结果显示,肝棘球蚴边缘浸润带有侵犯和三维可视化重�
李振伟王成王志鑫刘津铭赵乾王海久谢智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技术预后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获取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信息
2024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获取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信息。方法1.提取冻存组织细胞核。2.构建cut&tag文库。3.分析生物信息:1)评估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测序数据;2)确定reads在基因组上的分布;3)分析单个样本富集区间信息;4)分析peak转录因子;5)分析与Peak关联基因的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情况;6)分析差异关联基因基本情况;7)分析差异关联基因的GO功能富集情况;8)分析差异关联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情况。结果1.提取冻存组织细胞核: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计数>100000,表示细胞核提取成功。2.测序文库构建后,用qubit软件检查测序文库,结果显示合格。3.生物信息分析结果:1)实验组与参考基因库之间的数据相似程度>98%(测序数据良好),可进行下一步检测;2)多房棘球蚴病组和健康小鼠组的reads在TSS明显起峰;3)通过单个样本的富集,筛选出显著性Peak;4)与peak关联的转录因子主要集中在zf-C2H2、Homeobox和BHLH等;5)与Peak关联基因的GO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蛋白大分子定位、细胞发育调节、解剖结构形态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与peak关联基因的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MAPK、cGMP-PKG、Hippo等信号通路;6)多房棘球蚴病组与健康小鼠组的组蛋白H3K4ME1存在5547个差异关联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56个、下调基因2929个;7)组蛋白H3K4ME1差异关联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的生物过程主要有细胞投射组织的正向调节、GTPase的活性调节等,细胞组分主要有细胞投影膜、突触等,分子功能主要有肌动蛋白结合、细胞黏附分子结合等;8)组蛋白H3K4ME1差异关联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分布在MAPK、Wnt、Rap1等信号通路上。结论获得了多房棘球蚴病组蛋白H3K4ME1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信息。
朱鑫琳陈佳昕任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生物学信号通路
贵州省儿童多房棘球蚴病1例
2023年
患儿,男,9岁,学生,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人。2021年8月起,患儿常感右上腹疼痛不适。2022年9月10日以“肝占位病变:疑似肝脓肿并钙化或肿瘤”收治于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无流行区旅居史,其父母长期从事牲畜(犬)宰杀职业,部分犬只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等棘球蚴病流行区引入,患儿常与待宰犬只接触。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稍有压痛,肝脏包块未触及。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百分比20.1%。肝功能检测结果示,γ谷氨酰转移酶36 U/L。上腹部增强CT显示,肝右后叶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呈分叶状,内见发斑点状、迂曲蚯蚓状高密度钙化影,呈簇状分布;增强扫描病灶见发网格样分隔影,病灶边缘及分隔呈轻度持续强化。腹部彩色超声示,肝右后叶可见类椭圆形不均匀强回声团。9月14日行腹腔镜下肝右后叶切除术,见肝右后叶代偿性增大,Ⅵ、Ⅶ段可见乳白色肿块,约6 cm×7 cm×5 cm,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术后病理切片结果示,肝组织炎性坏死。术后复查,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百分比正常;上腹部CT提示术后改变,余未见明显异常,遂出院。11月10日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查,血清学检测结果示棘球绦虫抗体阳性。11月29日病灶组织DNA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检测,PCR扩增出棘球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1(nad1)基因片段,分别与棘球绦虫的cox1基因(参考序列登录号AB477010)和nad1基因(参考序列登录号AJ132907)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9.42%和99.59%,确诊为多房棘球蚴病。予患儿阿苯达唑15 mg/(kg·d),早晚餐后分服,继续治疗6个月。定期回访。
朱爱娅王旭王江友王颖李杨宋珊耿燕兰子尧戴佳芮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儿童
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营养评估及干预措施
2023年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且广泛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由棘球蚴幼虫寄生在人体肝脏所致。目前感染人体的棘球蚴病主要分两型,即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和细粒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其中,AE比较特殊,作为好发于肝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变对肝脏和周围组织、器官的持续损伤压迫,影响消化,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如白蛋白减少和消瘦,可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和经济损失[1]。而营养不良会损害身体对手术和感染等压力事件的免疫抵抗力,还会损害身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并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比如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总费用等[2]。既往有研究显示,入院AE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17.8%~18%[3,4]。因此,深入了解AE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和机制,通过早期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及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改善AE患者的临床结局和预后。
朱青马洁戴尧庞明泉樊海宁崔红元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营养评估
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阿苯达唑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之一,具有强大的杀灭寄生虫作用,且驱虫谱较广。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或身体状态差而无法耐受手术的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使用阿苯达唑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进展。近年来,多房棘球蚴病相关实验研究取得大量成果。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并对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加对阿苯达唑治疗多房棘球蚴病效果的认识,为未来用于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崔紫烟冶赓博于文昊王志鑫孔繁玉任利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阿苯达唑
多房棘球蚴病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多房棘球蚴病(AE)是一种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流行、危害程度高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AE通常原发于肝组织,棘球蚴在患者体内呈浸润性生长,对累及脏器的形态及生理功能造成严重损伤。研究表明,棘球蚴及生发层细胞的增殖、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细胞的分化均与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胰岛素(insulin,Ins)、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等细胞信号通路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在多房棘球蚴病中对棘球蚴及宿主产生的免疫调节作一综述。
马慧种世桂陈根张伶慧秦俊梅赵玉敏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病细胞信号通路免疫调节
多房棘球蚴病导致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感染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肝脏是多房棘球蚴病的原发器官,病灶呈浸润性生长,故有“虫癌”之称。根治性病灶切除术是治疗肝多房棘球蚴病的首选且有效方法。终末期肝多房棘球蚴病合并有寄生虫性肝硬化,如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或布加综合征。目前,关于肝多房棘球蚴病导致肝硬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肝多房棘球蚴病灶侵犯肝内重要血管、胆管而导致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淤血性肝硬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王苗苗安秀青周鸿乾孟凯蔡剑平刘光辉阿吉德杨金煜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布加综合征

相关作者

樊海宁
作品数:381被引量:951H指数:12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肝泡型包虫病 多房棘球蚴 肝细胞癌 多房棘球蚴病
王志鑫
作品数:130被引量:297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 肝泡型包虫病 肝细胞癌 预后
王海久
作品数:206被引量:512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肝泡型包虫病 多房棘球蚴病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韩秀敏
作品数:118被引量:513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 包虫病 流行病学 感染率
温浩
作品数:793被引量:3,054H指数:2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包虫病 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蚴 肝泡型包虫病 阿苯达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