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绵羊多胎基因FecB在滩湖杂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可辅助开展滩羊多胎新品种(系)的培育工作。该试验利用TaqMan探针对滩湖杂羊G0、G1和G2代242份样品进行,通过对FecB基因的SNP进行分型,研究FecB基因在滩羊和湖羊杂交后代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规律。FecB基因来源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 1B,BMPR1B),该基因外显子第746位A突变为G即为FecB。而FecB基因在滩湖杂羊群体中具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BB型(突变型)、B+型与++型(野生型)。结果表明:G0代群体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6%、14.10%和83.33%,B、+等位基因频率为9.62%和90.38%;G1代群体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17%、38.73%和33.10%;B、+等位基因频率为47.54%和52.46%;G2代群体中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18%、54.54%和27.27%,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45%、54.54%。可见,FecB基因可作为滩羊多胎品系选育的分子标记,选留带B基因的公母羊进行繁殖,可显著改善滩湖杂交羊群体中FecB基因的基因型结构和基因频率,提高群体的产羔数,加快滩羊高繁品种(系)的建立。
本研究旨在利用单碱基编辑系统(single base editing system)实现欧拉藏绵羊成纤维细胞FecB和GDF9基因靶位点A到G和C到T的碱基替换并检测其编辑效率。首先设计合成靶向欧拉藏绵羊FecB和GDF9基因的sgRNA序列,再分别连接至epi-ABEmax、epi-BE4max质粒,构建载体并电转至欧拉藏绵羊成纤维细胞,最后对阳性细胞FecB和GDF9基因进行Sanger测序鉴定靶位点突变结果,并通过T-A克隆估算单碱基编辑系统的编辑效率。结果显示获得了靶向欧拉藏绵羊FecB和GDF9基因的sgRNA,并构建使欧拉藏绵羊FecB和GDF9基因单碱基突变的载体,FecB基因靶位点编辑效率为39.13%,GDF9基因靶位点(G260、G721、G1184)编辑效率分别为10.52%、26.67%和8.00%。本研究运用单碱基编辑系统在欧拉藏绵羊成纤维细胞上实现了FecB和GDF9基因靶位点突变,为改良欧拉藏绵羊一胎多羔的繁殖性状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