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3篇“ 多菌种制曲“的相关文章
一种酱油酿造菌种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油酿造菌种的工艺方法,涉及酱油生产领域,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分泌酶系单一,生产游离氨基酸的能力较弱,使得产品风味不足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处理:原料破碎至9mm网筛筛选,将豆粕和...
王立飞
文献传递
菌种在酱油发酵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介绍了用于酱油菌种菌种在酱油发酵中的应用。菌种能有效改变大中酶的比例、提高酶活,提升原料利用率。并且菌种能够提高酱油中总氮、氨基酸态氮和风味物质的含量,丰富酱油味型,改善酱油色泽,提升酱油品质。
王宪斌冯霞刘义张蓓蓓王柱朱英
关键词:多菌种制曲米曲霉黑曲霉红曲霉
霉型豆豉菌种工艺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得到菌种混合发酵备豆豉的最优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探讨各因素对中性蛋白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0℃、相对湿度86.5%、时间5.2天,米霉A-ZK1、米霉A-ZK2、米根霉R-ZK1按照1∶1∶1(质量比)的配比进行接种,接种量5%,此条件下中性蛋白酶酶活达到426.23U/g。
潘平平邱琳邓开野
关键词:豆豉米曲霉米根霉响应面
一种菌种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种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该方法模拟天然酿造酱油菌种过程,采用酵母、乳酸菌与复合米霉共同。所述菌种开始阶段按原料重量接种1‰~5‰米霉和酵母10<Sup>3</Sup>~1...
徐宁刘晶晶李冬生胡勇曹约泽汪超高冰
文献传递
霉型豆豉菌种及豉酶活性调控的研究
豆豉作为我国传统大豆发酵品,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豆豉至今仍以自然发酵发酵为主,豆豉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生产周期过长、质量不稳定、可能有卫生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豆豉的产品质量和工...
潘平平
关键词:发酵
文献传递
一种菌种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菌种的酱油及其生产工艺,该方法模拟天然酿造酱油菌种过程,采用酵母、乳酸菌与复合米霉共同。所述菌种开始阶段按原料重量接种1‰~5‰米霉和酵母10<Sup>3</Sup>~1...
徐宁刘晶晶李冬生胡勇曹约泽汪超高冰
文献传递
菌种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研究试验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河内白、细菌、酵母的培养流程、操作要点及将菌种应用于麸酱香白酒的酿造工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参数。利用菌种生产夫酱香型白酒具有降低消耗、缩短发酵时间、缩小南北方因微生物菌群的不同给酒质造成的差异等优点。
赵素芬
关键词:多菌种酱香型白酒
一种以米渣为原料菌种生产酱油的工艺
本发明属于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以米渣为原料菌种生产酱油的新工艺,它包括红霉、米霉、黑菌种混合,固态发酵、保温稀醪发酵、常温稀醪发酵、保温后熟等工艺阶段。以糖工业、味精工业、米醋工业...
胡伟莲戴德慧李巍陈贵才
文献传递
酱油菌种改善酶系组成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米霉3.042、黑霉3.350、根霉3.010进行混合试验,以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为指标,研究不同比例、温度、时间对复合菌种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菌种霉3.042、黑霉3.350、根霉3.010的比例为3:2:0.5,温度36℃,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酶系丰富,酶活力高,蛋白酶、淀粉酶、纤维酶分别达到3830 U/g、630 U/g、1800 U/g。
靳文生
关键词:酱油多菌种酶系米曲霉根霉
菌种在原池浇淋酱油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原池浇淋工艺,添加糖化增香(HQ)、精(QJ)与米霉沪酿3.042进行混合,以沪酿3.042米霉、精分别单独进行对照实验,对过程中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和糖化增香混合,成的酸性蛋白酶活力比精单独提高42.6%,但是菌株组合混合较单菌株,成的中性蛋白酶酶活力没有增加,淀粉酶酶活力均不高,未检测到纤维素酶活。
袁圆纪凤娣鲁绯黄持都高国胜程永强
关键词:酱油多菌种

相关作者

戴德慧
作品数:61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红曲霉 原生质体 发酵生产 泔水 嗜热芽孢杆菌
高冰
作品数:257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发酵 富硒 曲霉 发芽 酱制品
张雪松
作品数:49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翠微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主题:酿制技术 酿制 淀粉质原料 发酵周期 人工孵鸽
李冬生
作品数:457被引量:810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发酵 虫草 富硒 保藏期 萝卜
汪超
作品数:509被引量:816H指数:16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发酵 魔芋葡甘聚糖 富硒 虫草 保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