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1篇“ 大兴安岭南段“的相关文章
- 大兴安岭南段后卜河-马场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
- 2025年
- 赤峰市后卜河-马场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始于1958年,迄今已发现并开采六座有色金属矿山。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获得的地质信息,结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该区众多矿产与燕山晚期胡都格绍荣花岗岩体演化的关系,依据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岩体与各矿床的远近与矿化蚀变定位的关系,总结了找矿地质标志,明确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并提出了重点靶区。
- 吕耿毅富广全李永新张清华徐巧
-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马场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 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小大川铅锌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背景
- 2025年
-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小大川铅锌铜矿赋存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在空间上受到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影响。其成岩成矿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尚不清楚,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内铅锌成矿规律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小大川铅锌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小大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5.9±0.8 Ma和134.9±0.8 Ma,表明铅锌矿化发生在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SiO_(2)(71.29%~72.92%)、K_(2)O+Na_(2)O(7.17%~7.89%)、Al_(2)O_(3)(13.35%~14.48%),贫MgO(0.61%~0.64%)、CaO(1.24%~1.73%),富集Nb、Ta、Zr、Hf、Th元素,亏损Ba、K、Sr、P、Ti元素且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海鸥型”分布,δEu值为0.35~0.47,负Eu异常明显,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A2型花岗岩。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87Sr/86Sr)i值为0.70545~0.70548,ε_(Nd)(t)值为-1.7~-0.3,Nd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957~1071 Ma。【结论】结合年代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石成因为新生地壳和幔源物质混合同时受到上地壳混染。小大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环境同时还导致了区域内成岩成矿作用的发生。
- 刘永强吕志成王虎程海明
-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锆石U-PB定年SR-ND同位素
-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边家大院、毛登、宝盖沟矿床为例
- 2025年
-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边家大院、宝盖沟和毛登锡多金属矿床是其中典型代表,其矿体均与燕山期花岗质侵入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对上述矿床含矿花岗侵入岩,即边家大院石英斑岩,宝盖沟花岗岩以及毛登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测定,结果显示成岩年龄分别为(136.9±0.8)Ma,(143.6±0.8)Ma和(135.0±1.4)Ma,均侵位于早白垩世。全岩主量元素分析显示,这些花岗侵入岩都具有高硅、钾和钠,低钙、镁和钛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它们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根据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TZr温度(753~796℃)判断,这些花岗岩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研究表明3个岩体_(εHf)(t)为–0.86~13.7,T_(DM2)=307~1240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为新元古代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纪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较大的寻找锡矿的潜力。
- 张雪旎张宇飞彭蓉杨颖曾庆栋
-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锡矿
-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 2025年
-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 顾玉超陈仁义杜继宇鞠楠
-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多源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
- 2025年
- 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铅锌银锡钨铜锂铍铌钽钼铁矿产资源,是大兴安岭南段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银成矿带的重要组成区域。前人对大兴安岭南段,特别是赤峰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物、化、遥和矿产等各方面的调查,但仍缺少有效的浅覆盖区找矿方法。考虑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等综合因素,本文采用多源遥感技术对赤峰北部的克什克腾旗和林西县开展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利用多光谱数据(Landsat-8、ASTER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不同类别的矿物蚀变信息;针对GF-5数据,采用混合调谐匹配滤波技术对矿化蚀变信息进行提取;再将三种遥感提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完成成矿靶区的圈定,并开展野外验证,进一步深化遥感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基于Landsat-8、ASTER两种多光谱数据对铁染、羟基类(Mg-OH、Al-OH)矿物信息进行了提取;基于GF-5数据识别出了白云母、绿帘石、高岭石3种蚀变矿物。经过野外验证发现,遥感提取结果与实际蚀变异常对应良好,并在圈定的靶区内发现了锡铜银铅锌矿化。本次研究结合不同数据源的提取与叠加结果,同时通过野外验证,印证了本文使用的矿化蚀变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的准确度。多光谱-高光谱遥感数据相结合有助于后续蚀变分带的分析与更精确的成矿预测,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矿产资源调查等领域。
- 吴畅宇代晶晶武广佘宏全庞绪勇赵天辰
- 关键词:多源遥感数据蚀变信息提取
- 大兴安岭南段银铅锌矿床成矿规律
- 2024年
- 大兴安岭南段银铅锌矿床的矿种组合,主要包括铅锌矿、银铅锌矿、银铅锌多金属矿和银金矿。其成因类型以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亦有少量的斑岩型和海相火山岩型矿床。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四个时期,主要集中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高峰期为早白垩世。由早到晚矿床成矿元素组合逐渐增多,华力西晚期成矿元素以Pb-Zn-(Ag)为主、印支期成矿元素以Pb-Zn为主、燕山早期成矿元素以Cu(Mo)-Ag-Pb-Zn为主、燕山晚期以Sn-Cu-Ag-Pb-Zn为主。前中生代的二叠系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其更重要的是为成矿提供优越的成矿空间;中生代地层更多为盖层而起到成矿圈闭作用。矿床主要受北西、北东和东西向断裂、侵入体及其与地层接触带构造控制,部分受火山构造控制,其中北西向张性断裂是最重要的赋矿空间。大兴安岭南段银铅锌矿床元素组合和矿床类型是大地构造环境、岩浆源区组成和岩浆结晶分异演化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主脊附近的华力西晚期海相火山岩型Pb-Zn-(Ag)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背景,与海相火山岩有关;东坡西拉木伦断裂以南的华力西晚期—印支期Pb-Zn-(Ag)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后碰撞和造山后伸展环境,与分异较弱的酸性侵入岩有关;东坡西拉木伦断裂以北Cu(Mo)-Ag-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早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弧后伸展环境,与壳幔混源分异程度较弱的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主脊和西坡Sn-Cu-AgPb-Zn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回撤有关的陆内伸展环境,与壳源高分异火山―侵入杂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 李士辉武广张彤李雪娇陈毓川
- 关键词: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模式成矿规律大兴安岭南段
- 大兴安岭南段乌苏图如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 2024年
- 乌苏图如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其相邻地区已发现多处重要矿床,找矿潜力巨大,但区内基础地质矿产调查程度总体较低。在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5543件样品元素进行的相关性及因子分析等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元素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规律及主要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Ag、Sn、As、Sb、Bi、Pb等元素呈富集或强富集状态,特别是在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大石寨组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背景区中含量较高,而Cu、Au、V相对贫化;区内各成矿元素均呈不均匀分布,且Sn、Ag、W、Mo、Pb、Zn、Cu等元素在二叠系寿山沟组、大石寨组和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晚侏罗世花岗岩背景区中呈分异—极强分异分布,在局部区域存在富集甚至强烈富集,较为利于成矿。因此,可确定Cu、Pb、Zn、Ag、Sn、Au为区内主要成矿或伴生成矿元素,Mo、W、Bi、Sb、As、V等为成矿指示元素,并以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的中高温热液成矿作用为主,主要成矿类型为热液型和接触交代型。依据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矿(化)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圈定出找矿预测远景区5处,并进行了工程验证。
- 闫红圃李山坡张得恩孙国锋刘文毅王世权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大兴安岭南段
-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研究区植物共22科52属61种,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豆科。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种类,群落的生物量、高度、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3)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群落中的重要值逐渐增加,形成狼毒型退化草地。【结论】随着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程度加重,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多样性逐渐降低,草地质量急剧下降,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被破坏。
- 赵力兴徐兴健其格其李宇宇王松杰姜永成王洋候伟峰王忠民
-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 大兴安岭南段莲花山铜银矿床钨矿化的发现及找矿指示意义
- 2024年
-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铅、锌、银、铜、锡多金属成矿带,内蒙古莲花山矿床是该成矿带南段东坡的一个中型的热液脉型铜银矿床。文章在详细的研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全位成矿”和“缺位找矿”的思路,提出该矿床存在中高温钨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可能,并通过实施找矿勘查示范研究工作,新发现了白钨矿体,确认钨矿化的存在。该发现不仅对莲花山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提供指导,同时也对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钨矿潜力评价及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陈郑辉牛之建黄宇王岩马旭东尤俊杰铁朋范建福王刚李嘉宝
- 关键词:白钨矿
- 大兴安岭南段蒙古栎粗根非结构性碳对不同坡向的响应
- 2024年
- 在半干旱区,掌握树木根部碳储存规律对探究水分胁迫影响地上、地下器官碳分配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湿润年)、2022年(干旱年)、2023年(正常年)的生长季每月采集不同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蒙古栎粗根样本,测定非结构性碳(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及其组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粗根NSC组成以淀粉为主,粗根NSC及其组分含量随5月、6月、7月、8月、9月的顺序递增且差异显著(P<0.05)。(2)NSC含量及淀粉含量随湿润年、正常年、干旱年的顺序递增;不同坡向淀粉含量随阳坡、半阳坡、阴坡的顺序递减,且二者均差异显著(P<0.05)。(3)通过对粗根NSC及其组分影响的主导因素分析,坡向因素影响大,反应了粗根NSC对潜在蒸散量梯度反应敏感。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干旱环境下地下器官对树木生长碳分配的调节机制。
- 刘艺伟魏江生黄利东赵鹏武赵鹏武李慧敏曹立春张婷
-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蒙古栎坡向
相关作者
- 周梅

- 作品数:187被引量:1,068H指数:1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兴安落叶松 大兴安岭南段 冻土 火烧迹地 碳储量
- 赵鹏武

- 作品数:152被引量:76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兴安岭南段 兴安落叶松 火烧迹地 冻土 碳储量
- 武广

- 作品数:143被引量:1,377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规律 大兴安岭南段 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北部
- 祝新友

- 作品数:289被引量:1,264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流体包裹体 钨矿
- 邹滔

- 作品数:66被引量:30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大兴安岭南段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斑岩型钼矿床 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