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篇“ 大后方文学“的相关文章
-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作品中的“独身女性”叙事
- 2024年
- 五四时期,在西方女权运动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作家笔下开始建构“独身女性”叙事。抗战阶段,女性解放话语融入民族解放洪流,在社会问题更突出、矛盾更尖锐的大后方,“独身女性”叙事得以保留,这也是大后方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决定的。“独身女性”叙事既是特殊时期对实现女性社会价值的实验,亦是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道路的反思和探索,更是艰难环境中女性为确保不再度沦为历史进程中缄默者所作出的选择。体察这些“独身女性”叙事,可以进一步了解战时女性的真实生活境遇;通过与西方社会“独身女性”成因形成观照,可以进一步理解我国女性解放进程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 李丹丹
- 关键词:抗战时期大后方独身女性叙事
- 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大后方文学转型被引量:4
- 2021年
- 1940年前后,抗战大后方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在这一变局中,作家所属的文人阶层相比战前经济地位变化最大,有着强烈的被剥夺感,由此带来的文化心理变迁促成了大后方文学的转型。经济生活问题的凸显,使作家们将目光由想象的前线移回现实的后方,并从民族主义的文化凝聚力量中分离出来,重新看到个人生存问题。1940年是大后方文学的转型之年,"保障作家生活运动"的发起和《雾重庆》《八十一梦》的成功,显示了恶性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生活问题对大后方文学转型的推动。此后,经济生活问题的书写成为抗战大后方文学的重要一脉。这一脉被遮蔽的文学,呈现着20世纪40年代两场战争及其伴随的文化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态,它作为关节点联结起了两大主潮——民族抗战和民主进步,显示了"史诗时代"的丰富性。
- 廖海杰
- 关键词:大后方文学
- 1940年文协座谈会与大后方文学观念变迁
- 2021年
- 在1940年举办的"一九四一年文学趋向的展望"等座谈会上,文协作家对战时的一些文艺创作及其理念进行了讨论和反思。其一,文艺自身的艺术追求与作为战时宣传武器的有限性获得了一定的共识。其二,经过文艺创作的实践,抗战文艺的语言形式也经历了"欧化——民间化——中西融合"的改造过程。此外,新文学作家力图在维护文艺本真追求的基础上对接民众需求,拓展文本篇幅,加强叙事性,扬弃传统文体形式等。从语言到文体,从作家创作观念到文艺价值,都体现出大后方文学观念在1940年前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演变。
- 蓝善康
- 关键词:大后方文学观念抗战
- 浅析抗战大后方文学创作
- 2020年
- 大后方庇护、滋养了战时作家,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战时作家也在大后方营造了浓厚的文艺氛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大后方文学创作打上了强烈的时代烙印——抗日救亡是战时作家书写的主题,是许多战时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大后方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 王进思扬
- 关键词:大后方小说散文抗日救国
- 大后方文学研究综述:现状、概念及边界
- 2020年
- 大后方文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的简称。学界对大后方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文学史编纂、各体文学、文学组织、文学刊物、文学活动等方面。基于此,进一步拓展研究路径、开拓研究视野则是推进大后方文学研究出新拓深的重要方法。理清大后方文学的内涵,需要对大后方文学的时间和空间范畴进行界定。大后方文学应以1938年3月"文协"成立为时间起点,以1946年5月"文协"会刊《抗战文艺》终刊为结束,其核心地域为重庆,而区域范围与边界处于动态演变之中。
- 蓝善康
- 关键词:大后方文学抗战
-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被引量:6
- 2019年
- 大后方文学对以公路为主体的交通方式的想象和书写,使"路"成为此期文学鲜明的中心意象,在抗战时期中国"国家共同感"的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路"的联结性功能,不仅把"现代中国"联结成了一个统一的空间整体,还通过这种空间同一性打通了古代和现代的时间断裂,发明了"现代中国"自身的历史同一性。普通民众也在修筑和维护道路等活动中,从匿名的农民变成了崇高的现代"国民",完成了"民众的发现",使中国的抗战获得了人类学的伟大意义。
- 段从学
- 关键词:抗日战争大后方文学人类学
-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 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 2019年
- 突如其来的战争和灾难,国破家亡的惨痛经验,的确让抗战时期的文学里一度弥漫着“无尽的苍凉旷野”,充满了在旷野上苦苦跋涉着,寻找着归宿的“流亡者”。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思考的深入,这似乎无穷无尽、毫无希望的苦役之路、逃亡之路,却在流亡者踏遍祖国大地的生死挣扎里,升华出一种特别的意义。
- 段从学
- 关键词:中心意象流亡者大后方文学苍凉旷野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成功举行
- 2019年
- 2017年4月15日,由重庆市'两江学者'、重庆师范大学周晓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会在重庆师范大学举行。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阳奎兴,重庆市社科规划评奖办主任唐旺虎,本次开题报告会评议组专家.
- 重庆师范大学'抗战大后方文学史料数据库建设研究'课题组
-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数据库建设文学史料国家社科基金报告会
- 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创作述论
- 2015年
- 随着抗战初期文学界名家内迁西南,加上当地原有的文学创作队伍,大后方的文学创作繁盛一时,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报告文学,都呈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为抗战文学乃至整个现代文学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文学家们亦翻译了大量俄苏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为抗日救亡贡献了力量。
- 李仲明
- 关键词: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创作
- 抗战文学研究的新收获——评王学振新著《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片论》被引量:4
- 2014年
-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不仅是历史悠久、魅力无穷的中华文学在民族危难与奋战之际特殊境况下的薪火传承,也是中国作家和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一种斗争武器;不仅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人生的历史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的展示。因此,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理所当然地在中华民族文学史册和世界文学史册上留下辉煌的篇章。”然而,抗战文学这一笔弥足珍贵的巨大文学遗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靳明全
- 关键词: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文学史民族品格
相关作者
- 李文平

- 作品数:19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抗战时期 闻一多 大后方 抗战文学 大后方文学
- 段从学

- 作品数:108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文协 中国现代文学 抗战时期 现代文学 诗歌
- 潘洵

- 作品数:57被引量:2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重庆大轰炸 抗日战争 轰炸 抗战时期 抗战大后方
- 李怡

- 作品数:311被引量:961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新诗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 吴福辉

- 作品数:90被引量:24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
- 研究主题: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史 海派文学 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