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933篇“ 大学地理“的相关文章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背景下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及培养的路径探索——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的样本分析
2025年
培养地理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当前地理教育学科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迫切要求。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概念,界定了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提出了包括人工智能知识、应用技能、态度与价值观、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观等五个维度的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结构体系,并开发了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评估工具。本文对华东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人工智能素养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其人工智能素养处于中等水平,态度与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相对较高,应用技能和知识较为薄弱。本文提出了优化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设置、促进教师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方式转型、强化师范生的人工智能实践应用等提升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的路径,成效有待实践检验。
段玉山卢晓旭
关键词:师范生地理教育
从地学到地理学:竺可桢与中国近代大学地理学系的构建
2024年
竺可桢被公认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推动我国大学地理学学科建制的关键人物。1921年,他在东南大学创设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创建了统合地理学和地质学于一系的学科模式,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地理学人才。1929年前后,在竺可桢及其弟子的推动下,中央大学地理门独立成系,地理学与地质学分道扬镶。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以其地理学教育的精英模式,成为中国培养地理学者的重要学术机构。
牛力
关键词:学科建制近代地理学学术机构气象学
牛津大学地理专业入学考试特点与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牛津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水平。2023年牛津大学新增加地理专业入学考试。本文通过解析牛津大学地理入学考试的两套样本试卷,发现牛津大学地理入学考试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学术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试题情境多与国际热点问题相关,较为新颖,且多来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试题图表质量较高。基于其考试特点,本文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地理教学与评价的改革提供参考。
牛爱军梁振民李雪凤
关键词:地理专业入学考试
中外大学地理学通识教育模式与实践比较研究
2024年
地理学通识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提升地理知识分析与应用能力。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2023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大学通识教育和地理学通识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同时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法,梳理国内外(QS大学学校排名和地理学学科排名均较前的6所高校)地理学通识课程培养目标及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设定、学分构成及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通识教育与地理学教育融合的研究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瑞士洛桑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地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机构;中国、英国和美国高校在地理学通识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应用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英国高校侧重于地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及实践应用,而美国高校强调地理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完善高等教育中的地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创新大学地理学教育提供全球视角和参考。
姜璐严萌史晓楠陆海波史培军
关键词:通识教育地理能力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志愿西部,筑梦地图——记兰州交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李精忠
2024年
地图,作为跨越三维与二维界限的桥梁,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地图都能为我们指引方向,辅助我们规划行程,预见旅途美景,为生活增添便利与惊喜。同时,地图也是科学研究、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基石。科学家借此分析地理格局与变迁,预测自然灾害;城市规划者利用地图优化布局,构建智慧城市;环保工作者利用动态地图实时监测监控生态指标,守护地球家园。
杨洁郑皓馨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生态指标动态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映照真实世界——记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蒲英霞
2024年
古人以舆图标绘空间信息,而今人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映照真实世界。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管理分析和集成显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GIS诞生十余年后,1977年我国也拉开了GIS的研发序幕。半个世纪以来,中国GIS从模仿到自主研发,不断与先进技术融合,逐渐应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这背后离不开广大教研人员在理论、方法、应用上的探索,以及在人才培养上的付出。
王芳杨立亮
关键词:空间信息教研人员舆图
以“党建+实习”实践育人品牌创建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以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
2024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组织生活形式化、教学业务与党建脱节、党建吸引力不足等现象,且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品牌不够突出。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充分利用长短途实习专业特色,探索依托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建+实习”的实践育人新思路,打造学院党建品牌,推动学院学生党建品牌建设,发挥学生党建品牌导向作用,将党建与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党建促学习,实现党建与实习水平双提升,更好地推动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从而提升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谢碟妮董旭明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党建品牌
大学地理学中地貌章节的教学设计——以长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貌教学为例
2024年
为适应高校教学体制改革,改变长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理学中地貌教学浅、散、繁的现状,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地理学课程,实现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教育教学目标,确立了地貌章节“总—分—总”的教学设计方向,构建了“一个模型,辩证统一;两种作用力,内外兼施;三类效果,三位一体;纵横耦合,贯通时空”的教学内容体系,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筛选适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地貌教学的“两性一度”得以彰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运用地貌学理论和方法认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李智超马超群王晓峰员学锋
关键词:地貌教学设计土地资源管理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
2024年
以河北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讨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河北地质大学在教学课程设置中新设创新创业“双创”课程以培养学生“双创”意识与“双创”思维,促使学生从机械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同时河北地质大学注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多样性的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成果评价阶段,摒弃了之前仅针对在校生的量化考核标准,转变为对已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定性评价和对在校生创新创业能力定量模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求最真实、最全面地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最终建立起“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反馈机制的培养路径,旨在为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开拓可实现的新路径。
朱骥于淑会李炜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倾心人地系统耦合与统筹共治研究 促进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同频共振——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胡宝清教授
2024年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面对中国当代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胡宝清教授聚焦综合地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发展需要,围绕生态脆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主题,针对广西区域的喀斯特、西江流域、北部湾和山江海地域系统特色,开展了资源综合评价、地质-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性等系列创新性研究。
王英丽
关键词:教书育人同频共振西江流域生态脆弱区

相关作者

王艺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大学地理 教学有效性 有效性
斯德斌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学前教育 科学游戏 幼儿学前教育 幼儿 高校
张佳静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地理 近代地理学 教育研究 民国前期 地理系
罗华玲
作品数:40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义务教育 PDS 教师专业发展 美国教师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薛德胜
作品数:216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磁性 FE 穆斯堡尔谱 X 磁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