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大气能量“的相关文章
北极对流层大气能量变化特征及趋势
2024年
在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北极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不断增加,提示北极对流层大气基本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作为大气基本状态的度量,北极对流层大气能量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何种变化,是北极研究者关心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基于对北极对流层大气地-气能量交换、侧边界能量交换和大气能量变化研究的简要回顾,给出了北极对流层大气能量变化及趋势的物理图像和基本数据。以上研究表明,(1)北极下垫面向对流层大气能量输送不断增加,夏季中高纬度向北极对流层大气能量输送也在增加,从能量收支的角度提示北极对流层大气能量增加的可能性;(2)采用再分析资料的最新研究也表明,近数十年来,北极对流层大气能量不断增加,大气基本状态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孔琳琳邹捍周立波
关键词:大气能量地-气交换对流层
高海拔大气能量存储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得能够存储位于高海拔的上空的空气的能量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的新结构的高海拔大气能量存储装置,具备:空气罐,其使得能够存储空气;供气管,其沿上下方向延长地配备,下端连接于所述空气罐;压缩装置,其配备于上空,连...
李乐荣
全球大气能量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大气能量学是大气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大气能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能够为大气科学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本文基于1948~2016年NCEP逐月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的总能量及其内能、位能、潜热和动能的分布、变化趋势和主模态变化等方面阐释了全球大气能量变化的整体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除高海拔地区外,总能量呈现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的分布,且全球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内能和位能的分布和变化与总能量较为接近;潜热能的极大值区和显著变化区均位于赤道及低纬地区;动能的极大值区分布在中纬度长波槽和西风急流出口区,其在南半球双西风急流区的变化最为显著。(2)总能量呈现出不连续的阶段性跳跃式增长特征;北半球的总能量多于南半球,而增速却慢于南半球,即两半球间的能量呈趋同趋势;海洋上空的总能量多于陆地,且海陆间差额有增大趋势;火山爆发事件可能对大气能量在年际尺度上的减少有重要作用。(3)大气能量第一模态的空间特征与其各自变化趋势分布非常相似,并先后在1975年左右发生了年代际突变。就第二模态而言,大气的总能量、内能和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南北极与其它地区呈反向变化的特征;部分低纬度地区的潜热能与其它地区呈反向变化;动能主要呈现从热带太平洋向南北两极的经向波列分布;它们的时间系数均有一定的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可能与气候系统的内部变率有关。
陈凯奇李建平谢铁军汪秋云王兰宁
关键词:大气能量主模态
高海拔大气能量存储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得能够存储位于高海拔的上空的空气的能量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的新结构的高海拔大气能量存储装置,具备:空气罐,其使得能够存储空气;供气管,其沿上下方向延长地配备,下端连接于所述空气罐;压缩装置,其配备于上空,连...
李乐荣
文献传递
全球变暖不同阶段热带辐合带的移动及其与大气能量输送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第五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The phase 5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5)中在4.5 W/m^2的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4.5)试验结果,本文通过能量框架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变暖不同阶段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的南北移动及其主要机制,发现在温室气体持续增加的海洋快响应和温室气体达到稳定后的海洋慢响应两个阶段,ITCZ的移动都和跨赤道的大气能量输送(Atmosphere Heat Transport,AHT)变化显著相关,但两者变化的原因在两个阶段中是不同的。在快响应阶段,ITCZ位置的移动以及跨赤道AHT受大气层顶(Top of the Atmosphere,TOA)的能量变化驱动,主要与南大洋云短波辐射响应、北半球中高纬度云和地表的短波辐射响应有关,气溶胶减少引起的辐射响应变化使得ITCZ在大多数模式中表现出向北移动的特征。在慢响应下辐射强迫保持稳定,ITCZ在大多数模式中表现出向南移动的特征。这一时期ITCZ的移动由大气表面能量通量变化驱动,主要与潜热通量变化的南北半球差异有关。全球变暖不同阶段ITCZ移动与大气能量输送变化的关系差异反映了海洋对于气候变化的重要调控作用。
杨静郑小童
关键词:全球变暖热带辐合带
21世纪初期北美地区最低温与大气能量的变化特征
自全球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在温室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在21世纪初期,北半球陆面温度的增长速率出现了明显的停滞,即增温减缓现象。增温减缓现象的出现激化了关于温室效应是否会导致全球继续变暖的质疑,...
甘泽文
关键词:最低温度大气能量
全球大气能量演变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2018年
利用1979—2010年间的JRA-25再分析资料、太阳常数观测资料,重现了1979—2010年间的各能量的时间序列,并对整层大气、对流层大气和平流层大气这3个大气能量的演变规律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整层大气的总能量和对流层大气的总能量,两者都存在一个显著的3.7 a的周期;而平流层大气的总能量具有一个显著的11~22 a的振荡周期;平流层大气对太阳活动的响应,与对流层大气对太阳活动的响应有所不同:平流层大气的总能量的变化略落后于太阳常数的变化,但是整层大气和对流层大气的总能量的变化均是超前于太阳常数的变化。(2)整层大气、对流层大气和平流层大气这3个层次的总能量和太阳常数分别具有显著的4~11 a的共振周期、5.5~7.3 a的共振周期和3.7~11 a的共振周期。
郑丹宣王芬何宁
关键词:太阳活动连续小波变换
基于V-3θ图特征的呼和浩特市大气能量结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利用FNL1°×1°资料和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对呼和浩特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和另一次降雪天气过程分别进行了诊断分析,并通过对两次降水过程的V-3θ图特征的诊断分析,得到呼和浩特市不同降水相态时的大气能量结构的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暴雨天气中的超低温层高度较低,表明冷空气的势力较强,而暖层云的存在则表示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气对流活动较为活跃,能量结构相较以层状云为主的降雪天气过程更为不稳定。
刘晓敏张志杰朱峰
近10a新疆短时强降水湿度层结及大气能量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为更好地把握中亚低涡造成新疆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机理特征,利用温度露点温度廓线图(T-lnP图)和大气位温-风矢能量图(V-3θ图)研究了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短时强降水的湿度特征和大气能量结构特征。主要结论有:(1)根据对短时强降水T-lnP图及湿度特征的分析统计,将短时强降水分成三类:对流层高低层干而中层湿度大型、对流层中层干燥型、对流层整层湿度都显著型。其中第一类最多,占短时强降水总个例的60%;而第二类和第三类分别占27.5%、12.5%。(2)一般在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前V-3θ图特征为:三条θ曲线呈曲折增长;有"顺滚流"结构存在;有"蜂腰"形构造;有较为浅薄的超低温层存在。
毛列尼.阿依提看玉素甫.木沙郭品文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大气能量学揭示的高原低涡个例结构及降水特征被引量:17
2015年
能量角度分析了发生于2010年7月21-25日的一次高原低涡天气过程及降水特征。定量讨论了高原低涡发展不同阶段显热能、潜热能和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各能量分量变化的原因。发现:(1)显热能在高原低涡生成初期是总能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潜热能则在高原低涡东移下坡之后对总能量的变化起主要作用;(2)潜热能的空间分布证实高原低涡在成熟阶段出现与台风类似的螺旋结构;(3)标准化对流有效位能(NCAPE)在高原低涡发展最强盛时呈现明显的空心结构;(4)高原低涡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中心的东南侧或南侧,这与高原低涡的环流以及能量分布特征有密切关系。
董元昌李国平
关键词:高原低涡降水分布

相关作者

王玉军
作品数:306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热泵 控制装置 出水温度 储热水箱 冷凝器
杨奕
作品数:311被引量:259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热泵 检漏 配件 出水温度 热泵系统
王天舒
作品数:346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热泵 控制装置 换热器 热泵系统 烘干
王颖
作品数:30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热泵 控制装置 热泵系统 烘干 储热水箱
李建平
作品数:180被引量:1,963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季风 可预报性 环状 北半球 非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