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篇“ 大肠锯齿状腺瘤“的相关文章
不同类型大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大肠锯齿状腺瘤(SA)的发病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3-2017年经病理诊断为增生性息肉(HP)、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广基锯齿状腺瘤(SS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类型SA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从6 820例结直肠息肉中筛选出SA 402例,其中HP 176例(43. 78%),TSA 83例(20. 65%),SSA 143例(35. 57%)。近15年来三种SA的检出率分别上升了92. 0%、50. 0%、111. 1%。SA好发于50岁以上,HP、TSA、SSA 5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77. 27%、81. 92%、79. 72%,中位年龄分别为55岁、61岁、60岁。HP和TSA分布于直肠为主,分别占50. 57%、49. 40%,SSA以右半结肠为主,占57. 34%。HP、TSA、SSA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比例分别为2. 84%、13. 25%、15. 38%,直径≥1. 0cm的进展性腺瘤的比例分别为10. 80%、30. 12%、40. 56%。SSA中形态表现为LST的有35例,占24. 48%,明显高于TSA和HP。结论:不同类型SA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示SA可能存在多种发病机制和多条癌变通路,各亚型的鉴别诊断需引起病理医师和内镜医师的重视。
陆宝钿李兆滔崔西玉刘韶辉王艺霖欧阳勇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锯齿状腺瘤流行病学
佛山地区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大肠锯齿状腺瘤(SA)的发病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17年的大肠息肉病理切片中筛选出SA,并总结分析其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从6820例结直肠息肉中筛选出SA 402例,占全部息肉数的5.89%,误诊率为65.67%。402例SA中,增生性息肉(HP)176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83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143例。男221例,女181例,男:女为1.22:1,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SA分布于直肠的比例最高,占43.28%;检出进展性腺瘤(≥1.0 cm)85例,有34.48%的右半结肠SA会发展为进展性腺瘤,高于左半结肠和直肠;检出45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SA),其中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20.20%,高于非LST型SA;有25.29%的右半结肠SA呈LST型,高于直肠和左半结肠。结论近15年来佛山地区SA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表面形态的SA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误诊率高,需引起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的重视。
陆宝钿李兆滔崔西玉杨雪竹王艺霖刘韶辉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锯齿状腺瘤流行病学误诊
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的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分析本院内窥镜室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所有接受结肠镜并经病理证实的SA 48例。结果:48例患者共检出SA90枚,其中37枚为扁平型,53枚为隆起型;SA常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病理学轻度异型增生72枚,中度10枚,重度8枚,其中6枚癌变。大于或等于10mm SA较10mm以下的SA异型程度重(P<0.05)。结论:大肠SA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郭海梅娄丽华吴建龙王贺吴迪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结肠镜检查病理学特征
大肠锯齿状腺瘤肠镜表现与病理形态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大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途径。方法:对3例大肠锯齿状腺瘤的肠镜表现和病理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内镜下锯齿状腺瘤与普通息肉外观无明显差异,本组3例均表现为扁平隆起性息肉,表面pit形态:Ⅱ+ⅢL型1例,ⅢL型2例。病理形态分别为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结论:大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主要依据结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活检,依据病理学特点,明确诊断。
张谦栗兰芳贾会兵高淑娟
关键词:大肠锯齿状腺瘤肠镜病理形态
大肠锯齿状腺瘤和腺癌组织HIF-1α表达及其与VEGF和血管密度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腺癌组织HIF-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和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结果:锯齿状腺瘤HIF-1α蛋白阳性率(62.5%)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13.3%),χ2=15.78,P<0.01;显著低于大肠癌组(85.0%),χ2=4.8,P=0.028。锯齿状腺瘤VEGF蛋白阳性率(53.1%)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10.0%),χ2=13.17,P<0.01;而与大肠癌组(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89。HIF-1α表达与VEGF正相关(r=0.317,P=0.041);与MVD正相关,r=0.468,P=0.02。结论:HIF-1α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参与大肠锯齿状腺瘤癌变。
江鹏飞丁世华桂水清王鹰邓若愚
关键词:大肠肿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表皮生长因子
32例大肠锯齿状腺瘤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肠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消化内镜中心及病理科检出的32例大肠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结肠镜及病理特点。结果32例大肠锯齿状腺瘤患者以腹痛就诊者20例(62.5%),腹泻7例(21.7%),便血2例(6.2%),CEA升高体检2例(6.2%),结肠癌术后复查1例(3.1%);结肠镜检查病变位于直肠者18例(56.2%),位于乙状结肠者3例(9.3%),位于直乙交界处者5例(15.5%),位于降结肠者2例(6.2%),位于横结肠者3例(9.3%),位于升结肠者1例(3.1%);多发4例(12.5%),单发28例(87.5%);腺瘤直径多在1~6mm,最大直径20mm,平均直径9.5mm,32例大肠锯齿状腺瘤中广基息肉(Is)25例(77.3%),亚蒂息肉(Isp)6例(19.6%),有蒂息肉(Ip)1例(3.1%)。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单纯锯齿状腺瘤8例(25.8%),活检结果为锯齿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68.2%),锯齿状腺瘤,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3.1%),锯齿状腺瘤,局部恶变1例(3.1%),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中分化腺癌。结论大肠锯齿状腺瘤作为一种独立的腺瘤形态与直结肠肿瘤密切相关,应引起重视。
李莉李月娴胡小萍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结肠镜病理特点
Bcl-2与PCNA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与PCNA在20例大肠锯齿状腺瘤、普通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的表达。结果Bcl-2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的表达积分分别为2.58±0.55和3.13±0.64,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中(0.79±0.21)的表达积分(P<0.01)。PCNA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中的标记指数分别为(78.33±13.37)%和(55.15±11.64)%,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中的指数(30.24±5.12)%(P<0.05)。结论大肠锯齿状腺瘤比普通腺瘤存在更活跃的细胞增殖,且同时有细胞凋亡的改变,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失常共同导致肿瘤发生。
詹建生舒晴谭永港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大肠腺瘤BCL-2
大肠锯齿状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1990年由Longacre等命名的一种独立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具有增生性息肉的结构特点及腺瘤的细胞学特征,由于其不仅可以发生癌变,而且在组织学发生、形态结构、分子遗传学改变等方面均与传统腺瘤不同,故越来越受到临床与病理学家的关注。笔者收集了26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如下,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
王佩飞陈建武黄巨丹
关键词:大肠锯齿状腺瘤病理分析分子遗传学改变上皮性肿瘤细胞学特征增生性息肉
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内镜表现和癌胚抗原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大肠锯齿状腺瘤(SA)的内镜特征和癌胚抗原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8年7月在消化内镜室检出的SA患者27例(SA组),另选择同期检出的进展期结直肠腺癌(ACC)患者共26例(ACC组)。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后用0.4%靛胭脂溶液进行喷洒染色并判断息肉的腺管开口,采用活检钳钳咬、高频电切除术、EMR等方法摘除息肉,对大肠癌等病灶则采用活检钳钳咬组织。上述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常规检查和腺体组织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SA组锯齿状腺瘤47枚,其它类型息肉27枚。SA形态以隆起亚蒂型多见,2枚最大径≥10mm,45枚最大径在3~8mm。SA腺管开口较常见到Ⅱ型pit与ⅢL型pit的混合表现,Ⅱ型pit也占一定比例,好发部位均在左半结肠。SA的腺瘤性腺体CEA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其增生性腺体CEA阳性表达(P〈0.01)。结论SA是一种独特的大肠腺瘤类型,其瘤细胞已有较强合成CEA能力,具备一定的恶变潜能,临床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
杨绮红黎铭恩张文茹梁少娟王红利陈玉花肖冠英
关键词:腺瘤癌胚抗原
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内镜及病理特点
临床资料共7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32~53岁,平均44.7岁。病变分布:直肠3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2例,盲肠1例,病变均为单发,直径为8~27 mm,平均15.4 mm。内镜下形态内镜下锯齿状腺瘤与普通息肉...
刘思德白岚智发朝陈村龙潘德寿万田谟周丹张亚历张振书肖冰周殿元姜泊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增生性息肉病理特点

相关作者

姜泊
作品数:638被引量:3,256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大肠癌 大肠肿瘤 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早期大肠癌
张亚历
作品数:814被引量:3,316H指数:2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癌 幽门螺杆菌 大肠肿瘤 双歧杆菌 内镜
周丹
作品数:154被引量:617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大肠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智发朝
作品数:523被引量:2,070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克罗恩病 小肠疾病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小肠
万田谟
作品数:99被引量:38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大肠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平坦型大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