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12篇“ 大陆动力学“的相关文章
- 基于大陆动力学的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围岩工程特性研究
- 引汉济渭秦岭越岭输水隧洞是世界上最长的输水隧洞,具有超长深埋特性。横穿秦岭造山带,断裂构造发育,地应力高,围岩工程特性复杂,工程设计和施工难度大。以往的地质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段隧洞围岩地质特性和工程特性方面,没有将当代大...
- 宋常贵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隧洞围岩岩体结构数值模拟
- 聆听大地脉动的地质人——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研究室主任李海兵
- 2023年
- 对大多数人来说,青藏高原的美,在于碧空如洗的蓝天、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光旖旅的湖泊·但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研究室主任李海兵研究员的眼里,青藏高原的美隐藏在从古至今一次次的大地脉动中。“三十多年来,我一直从事青藏高原变形构造、活动构造与地震机制研究。地质研究不仅是我的工作,更是一份职责与使命。”
- 潘冰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地震机制
- 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问题、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 2021年
- 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拓展,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是探讨大陆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围绕大陆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四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1)大陆起源与早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现今观测到的最早的大陆地壳岩石来自冥古宙,说明地球早期就已经开始大陆地壳的形成;关于当时的构造体制,存在多种不同的模式及其过渡和转换(岩浆洋、热管、滞盖等),该问题的约束甚少,是一个地球动力学的前沿科学问题。(2)大陆岩石圈的稳定性与破坏。大陆岩石圈形成之后经历几十亿年尺度的长时间演化,有些克拉通可以保持大致的稳定性直至现今,而有的克拉通却在显生宙期间经历显著的改造和破坏,无论其稳定存在还是改造破坏,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3)大陆深俯冲与极限折返。超高压岩石折返代表了地球表层物质由浅入深而又由深及浅的物质循环,系统的观测和模拟对该过程和机制已有比较清晰的理解;而近年来观测到的200~350 km的超深折返岩石又提出新的挑战,其模式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4)大陆碰撞造山差异性。造山带解析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伴随日益精细化的地学观测,也对动力学模拟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地体的复合造山动力学值得进一步探究;同时,青藏高原作为最重要的碰撞造山带,其一级动力学驱动力仍不明确。本文在系统探讨这些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未来研究方向:一方面是问题导向型,针对上述仍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尤其是一级控制机制问题,通过创新思路和精细模拟,并与观测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最终给出答案;另一方面是技术�
- 李忠海崔起华钟辛易刘明启王杨皇甫鹏鹏
- 关键词:克拉通破坏大陆深俯冲数值模拟
- 再论大陆动力学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被引量:2
- 2021年
- 刊序板块构造理论诞生60年来,作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也已进行了30年。板块理论被公认为"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五大成就之一,该理论的提出是一次地学革命,因为它重新调整了人们对地球动力学的传统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诠释了全球构造的许多现象。但是,与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生长和消亡过程相比,大陆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更为复杂:大陆地壳无均一成分、无共同成因、具有复杂的流变学特征、有复杂多样的造山带和盆地类型、有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有构造和热演化史不同地体的拼合、有流体和熔体对大陆岩石圈强度的改造,以及大陆板块聚敛和离散的轮回,因而板块上陆面临重大挑战!大陆动力学的兴起成为板块构造发展新的里程碑,逐步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需求(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的重要理论基础。
- 许志琴杨经绥杨经绥
- 关键词: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大陆动力学盆地类型
- 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纪念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100周年华诞被引量:36
- 2021年
- 锂矿资源已经成为全球战略性金属矿产,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是国家和民生的重大需求。解析和对比国内外典型LCT伟晶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构造背景、组成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机制,找出关键科学难题是实施新能源锂矿战略的基础。为明确我国新能源矿产战略构思和突破之关键,构建新能源锂矿战略的思路,强调运用大陆动力学理论、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和交叉研究以及新技术探索,以查明中国大陆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深部状态、锂元素的富集规律、以及锂矿"源-运-聚"的成矿机制,为实现锂矿资源的增储、矿集区的合理布阵、扩大上游开发前景,以及建立我国大型-超大型锂矿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 许志琴朱文斌郑碧海舒良树李广伟车旭东秦宇龙
- 关键词:大陆动力学
- 造山带沉积盆地与大陆动力学被引量:14
- 2021年
- 造山带原型盆地恢复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板块构造研究的难点与前沿,对于理解造山带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原型盆地恢复的方法出发,评述了前人根据碎屑组成、元素地球化学和碎屑单矿物年代学来进行原型盆地恢复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基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盆地的实践,提出造山带原型盆地恢复的五个要素:盆地顶底界面、古地理环境、物源分析、构造分析和盆地外围研究。详细介绍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及后碰撞阶段的沉积盆地的地质特征,包括印度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日喀则弧前盆地、雅鲁藏布海沟盆地、林周弧后-弧背叠合盆地、桑单林同碰撞盆地,以及后碰撞阶段的冈仁波齐盆地、柳区盆地和札达-吉隆裂谷盆地。基于沉积盆地研究反演了喜马拉雅大洋俯冲-大陆碰撞的演化过程,探讨了沉积盆地与大陆动力学之间的耦合关系。
- 胡修棉薛伟伟赖文王建刚安慰李娟
- 关键词:造山带沉积盆地原型盆地恢复大陆动力学青藏高原
- 许志琴院士大陆动力学文集 第1集
- 许志琴等
- 许志琴院士大陆动力学文集 第2集
- 许志琴
- 岩石圈的流变性与大陆动力学的科学基础被引量:6
- 2021年
- 地球是一动态系统,其各层圈的构造运动归根究底就是多矿物复合岩石及其中各主要造岩矿物在变化的物理条件(例如,温度、围压、差应力、应变速率、应变方式等)下和化学环境(例如,氧逸度和水含量)中的形变。岩石流变学是一门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现已成为定量大陆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发展的一个瓶颈,超越这个瓶颈,学科才能大踏步前进。本文对过去四十年来岩石流变学的实验和韧性变形域内古应力研究成果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特别关注尚存的问题与急需克服的困难。强调运用现代材料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改进与完善高温高压实验设备,提高其力学测量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而且必须采用大应变的实验途径解决稳态蠕变与稳态显微构造的问题,保证实验所获流动律外延至自然界的合理性与稳定性。鼓励那些有坚实积累、开阔视野和科学思维的青年学者,开拓进取,在岩石圈流变学与大陆动力学领域做出经得起时间淘洗、实践检验的原创性成果来。
- 嵇少丞黎乐许志琴
- 关键词:流变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
- “新能源锂矿战略与大陆动力学研究”专辑序被引量:1
- 2021年
- 锂-铍-钽稀有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特殊的和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在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当代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矿种之一。其中,锂资源的开发利用贯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也被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工业、电子、化学、冶金、宇航等领域,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快速发展和不断突破,锂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 许志琴
- 关键词:原子能工业稀有资源金属矿产资源高端装备制造
相关作者
- 滕吉文

- 作品数:511被引量:3,672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地壳结构 深层动力过程 地壳 动力学响应
- 舒良树

- 作品数:240被引量:4,909H指数:4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地球化学 中生代 早古生代 中国东南部
- 李德威

- 作品数:181被引量:1,28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造山带 变质核杂岩 地球化学 下地壳流动
- 赵文津

- 作品数:124被引量:5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研究主题:INDEPTH 地震预报 青藏高原 EPT 地质力学
- 郑永飞

- 作品数:472被引量:6,746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氧同位素 榴辉岩 锆石 地球化学 超高压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