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篇“ 大陆地壳生长“的相关文章
如何限定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过程?被引量:1
2022年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独特的行星,以演化出具有大洋和大陆地壳组成为基本特征.其中大洋地壳分布在低洼地区,具有薄层且均一的玄武质成分;而大陆地壳则普遍分布在相对高海拔地区,厚度大、成分变化大且总体具有安山质成分(Rudnick and Gao,2014).大洋地壳由于密度高导致其重力失稳发生俯冲,因此现有大洋中的洋壳均较年轻(≤200 Ma);大陆地壳占地球表面积约40%,但是占地壳总体积的70%(Taylor and McLennan,1985).由于其密度较小,可以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因此记录了地球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成演化历史.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大陆地壳为约40亿年的Acasta片麻岩(Bowring and Williams,1999),最古老的地壳物质为澳大利亚Jack Hill变沉积岩中约44亿年的碎屑锆石(Harrison,2009).如何确定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根本性的科学问题.
吴元保
关键词:大陆地壳碎屑锆石大洋地壳地壳物质玄武质
洋内弧和陆缘弧体系中的大陆地壳生长:与太古宙体系的类比被引量:4
2022年
地球陆壳的生长和再循环贯穿汇聚板块边缘的增生造山过程.太古宙陆壳生长主要发生在洋内弧和陆缘弧体系.在弧系统中,大洋岩石圈俯冲到更深的地幔深处,并可与其上覆沉积层序一起被俯冲刮削下来形成增生楔.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与上覆地幔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镁铁质-超镁铁质交代岩,由其部分熔融所产生的镁铁质熔体上升形成镁铁质弧岩浆.在洋内弧体系中,产生的弧岩浆主要为玄武质熔岩,中地壳发育中性成分的垂向深成岩体和更浅层的岩墙和岩床.在陆缘弧体系中,不同的成岩过程导致玄武岩浆同化和分馏、初生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再造,以及由幔源和壳源熔体的混合,因此产生的熔体主要为钙碱性安山质;但中地壳仍主要由长英质成分的垂向深成岩体组成,形成类似于一些太古宙地体(如Pilbara和Zimbabwe克拉通局部区)中发育的三维穹盆构造.值得注意的是,太古宙大陆地壳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组合深成岩体构成,与显生宙洋内弧和陆缘弧体系的中地壳成分结构相似,这表明地球早期陆壳可能主要由多个弧体系拼合而成.通过综述和对比地球上保留的相关地质记录,可以发现早太古代以来,地球岩浆作用的模式在岩石成因、岩石类型、岩浆和增生事件的持续时间,以及变形和岩浆作用的空间尺度等方面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自早太古代以来,以俯冲和弧岩浆作用为特征的板块构造已经在地球上启动.然而,早期地球主要由增生造山带和大洋弧控制,通过多次增生事件逐渐增厚,在3.5~3.2Ga形成早期陆缘弧和增生造山带.由于地幔温度较高,太古代岛弧体系中俯冲板片熔融和温暖变质作用可能更常见.这些早期弧在约3.2~3.0Ga进一步拼合形成大型出露水面的地壳,为岩石圈张裂、大陆碰撞等大规模地质过程及超大陆旋回的开始创造了条件.建�
Timothy KUSKY王璐
关键词:太古宙陆壳生长
吉林中部后倒木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对中亚造山带东部元古宙大陆地壳生长的启示被引量:4
2021年
中亚造山带属于地球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其中之一,中亚造山带东部正是我国东北地区,而该地区的地壳增长时间与地壳增长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中亚造山带东部后倒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其成因岩石学、构造背景以及对地壳增生的指示意义。通过同位素测年研究,发现后倒木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就位于175-171Ma;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SiO_(2)含量为66.58%-76.73%,Al_(2)O_(3)含量为12.21%-16.03%,MgO含量介于0.09%-2.07%之间,显示出高钾钙碱性特征;后倒木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Sr-Nd-Hf同位素显示:ISr值介于0.7063-0.7077之间,εNd(t)值介于+2.38-+3.95之间,具年轻的tDM2年龄(639-768Ma),岩浆锆石εHf(t)值介于+4.1-+9.0之间,同样具有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554-806Ma),揭示岩石重熔的下地壳物质可能是花岗岩类岩石的源区。综合研究表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区域下地壳熔融,形成该类花岗质岩石,而模式年龄揭示新元古代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壳生长期。
张立仕孙丰月钱烨钱烨王力张雅静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地壳生长SR-ND-HF同位素
云中山TTG片麻岩和高钾花岗岩成因研究对大陆地壳生长的指示意义
云中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部,地处吕梁、五台交接的关键部位,是研究早前寒武纪地质特征,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是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地体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石成因与...
胡鹏月李秋根
关键词:片麻岩TTG
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实例:新疆西准噶尔造山带
经典大陆地壳生长模式强调地球早期历史中大规模、爆发式的生长,而在后期漫长地质历史中的生长量非常有限,主要是先存地壳再循环改造(Armstrong, 1991),或地质历史时期以连续(Dhuime et al., 2015...
郑波韩宝福
关键词:大陆地壳生长显生宙
文献传递
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被引量:11
2019年
大陆地壳的起源、生长和改造一直都是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体现在陆壳增生的方式和速率上.为了探讨大陆地壳生长方式,简要综述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研究成果.俯冲带可划分为洋洋俯冲带、洋陆俯冲带和陆陆俯冲带,其岩浆作用以产出弧岩浆岩为主要特征,被广泛接受为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陆壳生长的假说:玄武岩模式和安山岩模式.玄武岩模式主要通过拆沉和底垫过程来实现新生地壳大陆地壳的演化;安山岩模式则强调陆壳直接形成于产出安山质岩浆的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俯冲带和碰撞带等板块汇聚边界是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和改造的主要位置,俯冲带岩浆作用对陆壳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马超汤艳杰英基丰
关键词:俯冲带岩浆弧岩浆作用大陆地壳地壳生长
幕式弧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来自冈底斯弧白垩纪侵入岩的制约
大洋俯冲带(特别是大陆弧)岩浆作用具有显著的幕式特征,而且在岩浆作用峰期阶段产出的岩石常常具有更为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但是目前对于弧岩浆作用幕式特征的机理及其与大陆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关系仍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藏南冈底...
陈龙郑永飞赵子福汤雨微曾令森杨岳衡李全忠
关键词:大陆地壳侵入岩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大陆地壳生长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长英质的大陆地壳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大陆地壳生长主要发生于俯冲增生型造山带,经典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大陆地壳生长并不显著,主要以地壳的重熔改造为主。青藏高原是全球最经典的陆陆碰撞造山带之一,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带发育大量具有亏损同位素组成的与碰撞造山过程有关的岩浆岩,说明碰撞造山过程中也可以发生显著的地壳生长作用。文中聚焦冈底斯带岩浆岩,以冈底斯岩基和林子宗火山岩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探讨了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岩浆作用与地壳生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可能的地壳生长机制。
龙晓平闫浩瑜舒楚天吴宾王敬宇朱喜
关键词: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大陆地壳拉萨地块
华南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来自长江流域碎屑锆石年代学及Hf-O同位素的约束
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始终是地球科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为了探究华南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本文对长江上、中和下游及其两条最大的支流(嘉陵江和汉江)分别采集了9个河沙样品,并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Lu–Hf–O同位素...
梁正伟
关键词:大陆地壳生长长江流域HF同位素O同位素
文献传递
俯冲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地壳生长
大陆地壳的起源、生长和改造一直都是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特别体现在陆壳增生的方式和速率上.为了探讨大陆地壳生长方式,简要综述了俯冲带及其岩浆作用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研究成果.俯冲带可划分为洋洋...
马超汤艳杰英基丰
关键词:大陆地壳俯冲带岩浆作用

相关作者

肖庆辉
作品数:128被引量:3,710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花岗岩 造山带 岩石圈 构造环境 环斑花岗岩
邱瑞照
作品数:93被引量:1,39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花岗岩 岩石圈 大规模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 大陆地壳生长
洪大卫
作品数:61被引量:2,086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花岗岩 中亚造山带 碱性花岗岩 花岗岩体 ND
邓晋福
作品数:232被引量:6,095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岩石圈 燕山期 花岗岩 成矿作用 火山岩
王涛
作品数:568被引量:6,558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花岗岩 地球化学 北秦岭 东昆仑 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