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9篇“ 大鼠脑胶质瘤“的相关文章
大鼠胶质瘤周浸润区多模态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大鼠胶质瘤周浸润区多模态MRI与相应病理学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而讨论胶质瘤周浸润区MRI表现的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材料与方法以32只雌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进样器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原位胶质瘤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肿细胞的完全培养基。14 d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行常规MRI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检查;测定并计算胶质瘤中心区、周浸润区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胆碱(choline,Cho)/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值。同时记录相应区域Ki-67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CD105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将MRI结果(rADC值、CBF值)与相应病理学指标Ki-67、VEGF水平、CD105-MVD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肿中心区、浸润区、对照组的rADC值、CBF值、Ki-67、VEGF水平、CD105-MVD组间比较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胶质瘤中心区Cho/NAA值大于对照组(P<0.001);(3)肿中心区、周浸润区rADC值与Ki-67呈负相关(r=-0.92、-0.74);(4)肿中心区Cho/NAA值与Ki-67呈正相关(r=0.76),肿中心区CBF与VEGF阳性率及CD105-MVD呈正相关(r=0.90,t=0.72);周浸润区CBF与VEGF阳性率及CD105-MVD呈正相关(r=0.90、0.71)。结论本研究显示多模态MRI与相应病理学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利用多模态MRI可对胶质瘤以及周浸润区的分子生物学行为进行初步评估,为临床进行肿范围的评估、手术切除提供一定依据。
涂颖珊翁爱婷任安利董鹏
关键词:脑胶质瘤动脉自旋标记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病理学
三种氘标记的葡萄糖在大鼠胶质瘤细胞中的代谢特征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磁共振氘(2H)成像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能在活体水平下实现特定代谢通路可视化的分子代谢成像方法,在癌症检测等重大疾病方面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氘标记葡萄糖——[6,6’-^(2)H_(2)]-葡萄糖、[2,3,4,6,6’-^(2)H_(5)]-葡萄糖和[1,2,3,4,5,6,6’-^(2)H_(7)]-葡萄糖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代谢特征差异.将大鼠胶质瘤C6细胞与三种氘标记的葡萄糖一起孵育,收集不同时刻细胞培养基样品,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氘谱采集,获取不同时间三种氘标记葡萄糖的消耗量以及下游代谢产物水和乳酸的产量,从而得出三种氘标记葡萄糖探针在肿细胞中的消耗速度以及代谢物的生成速度等动态代谢特征.结果显示在细胞实验中三种氘标记葡萄糖均能够显示出肿细胞的代谢特征,且葡萄糖的消耗速度并无显著性差异,氘标记水和氘标记乳酸的产量也符合理论估算.因此本文认为低成本的氘标记葡萄糖探针[2,3,4,6,6’-^(2)H_(5)]-葡萄糖具备更好的临床转化价值.
方羿万倩袁家文林绍强李烨刘新郑海荣邹超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
聚焦超声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治疗大鼠胶质瘤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FUS)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大鼠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FUS组、PD-1单抗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第9天始对前3组分别给予干预,隔天1次,共4次:FUS组经尾静脉注入微泡后行FUS辐照,PD-1单抗组予腹腔注射PD-1单抗溶液,联合治疗组予FUS辐照后经腹腔注射PD-1单抗溶液,对照组不予干预。造模后第17天行对比动态增强MRI及病理检查,比较4组肿体积及MRI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CD4^(+)、CD8^(+)T细胞数量及Caspase-3活化细胞百分比。结果造模后第17天,联合治疗组肿体积小于其余3组(P均<0.01),其相对容积转运常数rK trans高于PD-1单抗组(P=0.02)及对照组(P均<0.05),Caspase-3活化细胞百分比及肿浸润淋巴细胞CD8^(+)T细胞数高于其余3组(P均<0.05)、CD4^(+)T细胞数低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FUS协同抗PD-1单克隆抗体治疗有利于延缓大鼠胶质瘤进展。
李进丹王瑞杨军罗玥媛郭效宾廖承德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
7.0T MR-DTI评估大鼠胶质瘤周浸润组织各向异性分数及纤维密度指数与皮质脊髓束损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及纤维密度指数(FDi)与大鼠胶质瘤影响下的皮质脊髓束不同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建立14只大鼠胶质瘤模型,应用7.0T小动物磁共振于建模后第10天行DTI和T2WI成像,测量周及健侧相对应区域的FA和FDi,并计算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患侧FA/健侧FA)和相对纤维密度指数(rFDi,患侧FDi/健侧FDi);大鼠处死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周区域肿细胞浸润和肿细胞增殖指数;对DTI参数、病理结果及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大鼠胶质瘤周区域FA(0.6014)、FDi(1.5761)较健侧对称区域FA(0.6964)、FDi(5.5299)降低,且rFA、rFDi与周区域恶性肿细胞数(r=-0.8581,r=-0.5077)及增殖指数(r=-0.8411,r=-0.5755)呈负相关;DTI显示,不同程度皮质脊髓束受损,与轻度皮质脊髓束受损相比,重度纤维束受损区域rF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Di仅表现为下降趋势,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涉及皮质脊髓束受损的大鼠胶质瘤中,DTI参数FA和FDi可以为不同程度受损皮质脊髓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DTI量化的指标可以为描述皮质脊髓束与恶性肿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
贾晓雄张国斌夏鹤春
关键词:脑胶质瘤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皮质脊髓束
吉西他滨对9LacZ大鼠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2021年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对9LacZ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001、0.01、0.1、1、10、100、1000、10000μM)GEM对9LacZ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DAPI细胞核染色和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GEM对9LacZ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EM对9LacZ胶质瘤细胞中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调节作用。结果MTT实验表明GEM处理8、12 h,各给药组对9LacZ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处理24 h,0.001、0.01、0.1μM浓度组对9LacZ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100、1000、10000μM浓度组对9LacZ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PI细胞核染色实验表明GEM处理24 h,1、10μM干预组细胞核缩小呈不规则状、染色质浓缩发亮。AnnexinV-FITC/PI染色法检测表明:GEM处理24 h,细胞凋亡率1、10μM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GEM处理24 h,1和10μM浓度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10μM浓度组细胞Bax/Bcl-2的相对蛋白表达率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GEM对9LacZ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GEM可能是通过升高凋亡调控蛋白Bax/Bcl-2的相对蛋白表达率、降低caspase-3的蛋白水平,从而促进9LacZ细胞的凋亡。
张帆赵志鑫李成林印晓星
关键词:吉西他滨细胞凋亡
白藜芦醇联合替莫唑胺协同增敏抗胶质瘤及经鼻治疗大鼠胶质瘤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 Mutiform,GBM)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临床患者的一般预后极差,且大部分患者常表现出对化疗药的原发性与继发性耐药。替莫唑胺(Tem...
刘雨思
关键词:白藜芦醇替莫唑胺经鼻给药
文献传递
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精准定量大鼠胶质瘤细胞外pH
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其肿细胞外(pHe)酸化环境在肿的侵袭、耐药及术后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近十年来有许多先进的成像技术来测量肿细胞外pH值,如31P磁共振波谱技术、13C超极化技术...
甘浩川
关键词:对比剂脑胶质瘤
大鼠胶质瘤相关癫痫放电模型组织的病理和皮层电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利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建立胶质瘤相关癫痫放电大鼠模型,研究大鼠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电变化。方法: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胶质瘤模型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向大鼠皮层立体定向注射C6细胞悬液,构建SD大鼠皮层胶质瘤模型。C6细胞于皮层成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定大鼠行为学损伤程度;在体皮层电记录皮层电生理变化;HE染色观察胶质瘤周皮层侵袭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神经纤维受损和星型胶质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定向注射C6细胞后第7、10、14 d模型组NSS评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6细胞皮层移植后21 d内,在体皮层电记录显示周有痫样放电的自发放;大体标本和HE染色可见皮层胶质瘤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周神经元极性紊乱,周神经纤维骨架断裂,大量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浸润聚集。结论:C6细胞成于SD大鼠皮层后,可导致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并影响大鼠皮层神经电生理功能,产生痫样放电或者癫痫发作行为。该模型可用于胶质瘤相关痫样放电或者胶质瘤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
王耀辉陈涛余思逊陈欣章津伟匡永勤树海峰
关键词:胶质瘤C6胶质瘤细胞癫痫
榄香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胶质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克隆抗体对大鼠胶质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内注射C6胶质瘤细胞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选取建模成功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抗体组、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抗体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榄香烯组腹腔注射0.5 ml榄香烯注射液,VEGF多克隆抗体组腹腔注射0.5 ml VEGF多克隆抗体,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抗体组腹腔注射0.5 ml榄香烯注射液、0.5ml VEGF多克隆抗体.隔日给药,连续7次.比较各组大鼠体体积与抑率、组织PCNA与TIMP-1表达.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体体积与抑率:模型组、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组大鼠体体积分别为(68.54±8.12)、(37.65±6.24)、(39.12±6.41)、(30.12±5.24)mm3;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组抑率明显为(45.07±6.45)%、(42.92±6.52)%、(56.05±7.21)%.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组大鼠体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t=10.449、9.851、13.772,P<0.01);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组大鼠体体积明显小于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t=3.201、3.766,P<0.05),抑率明显高于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t=3.932、4.679,P<0.05).组织PCNA与TIMP-1表达:模型组、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组次体组织PCNA指数分别为73.12±10.21、44.24±6.42、47.36±7.12、37.45±5.24;TIMP-1指数分别为45.24±6.45、62.45±8.15、59.45±7.32、78.65±11.24.榄香烯组、VEGF多克隆组、榄香烯联合VEGF多克隆组体组织PCNA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t=8.295、7.447、10.767,P<0.05),TIMP-1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t=5.736、5.401、8.931,P<0.05);
周江波王东马景鑑张建军
关键词:榄香烯增殖细胞核抗原抑制剂-1
贝伐单抗动脉介入超选化疗对大鼠胶质瘤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动脉介入超选化疗对大鼠胶质瘤的影响。方法:移植胶质瘤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成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顺铂组(V+CDDP)、静脉注射贝伐单抗组(V+BVZ)、动脉注射顺铂组(A+CDDP)、动脉注射贝伐单抗组(A+BVZ),给药(均为5 mg/kg)7 d后测量胶质瘤体积,并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21、Bcl-2和金属基质蛋白2(MMP-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CDDP组肿体积[(5.58±0.37)mm^3]较V+CDDP组小[(7.67±0.70)mm^3],A+BVZ组肿体积[(4.81±0.20)mm^3]较V+BVZ组小[(6.57±0.69)mm^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V+BVZ组肿体积显著小于V+CDDP组(P<0.01),A+BVZ组肿体积显著小于A+CDDP组(P<0.05),与静脉注射相比,动脉注射组VEGF、Bcl-2和MMP-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2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注射CDDP相比,注射BVZ组VEGF、Bcl-2和MMP-2 m RNA和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21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应用BVZ动脉介入超选化疗,能有效控制胶质瘤的大小,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高飞王英滨
关键词:脑胶质瘤贝伐单抗

相关作者

周立霞
作品数:73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胎儿 伽玛刀治疗 磁共振成像 伽玛刀 MRI
崔俐
作品数:154被引量:314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抑胶素 脑脊液 癫痫患者 睡眠障碍
岳向勇
作品数:90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伽玛刀 癫痫 伽玛刀治疗 颞叶 手术治疗
杨天祝
作品数:122被引量:504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省化工研究院
研究主题: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气相色谱分析 一氧化氮合酶 伽玛刀治疗 扫描电镜观察
林卫红
作品数:277被引量:4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 癫痫发作 癫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