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篇“ 天然气供需“的相关文章
- 基于智能合约的天然气供需匹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天然气供需匹配方法,具体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模型对智能合约进行优化,通过集成预言机将外部数据传输至智能合约,根据外部数据进行一次评估以验证交易...
- 倪杰
- 一种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天然气供需预测方法
- 一种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天然气供需预测方法,涉及能源预测技术领域,对现有灰色模型进行改进,并通过结合卡尔曼滤波和BP神经网络,能够在少量数据的情况下,为天然气供给需求提供精准而有效的预测;S1、采集往年天然气输送需求数据作...
- 唐夲 刘筱 李娜 谭小龙 周杰
- 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与发展建议被引量:1
- 2024年
-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作出新的要求,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中碳排放量最低的能源,成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过渡能源,天然气供需安全成为能源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资源、供应、需求和进口4个维度遴选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影响因子,建立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法对指标赋权,构建多元线性综合评价模型,对2012—2022年中国天然气资源安全度、供应安全度、需求安全度、进口安全度以及综合安全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的关键指标为储采比、进口集中度、自给率、储量指数;中国天然气供需总体安全状态处于Ⅲ级。资源安全度逐年升高,从Ⅳ级提高到Ⅱ级;供应安全度变化呈“W”型特征,维持在Ⅲ级;需求安全度趋于稳定,保持在Ⅱ级;进口安全度呈下滑趋势,从Ⅱ级降至Ⅲ级。要保障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稳步提升,需从多角度着手,主要措施包括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计划、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建立健全天然气多元进口渠道、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
- 李洪兵罗雨韩咪刘盈刘可李玄
- 关键词:天然气安全评价
- 底线思维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平衡研究
- 2024年
- 当前俄乌战争将油气安全问题推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正确研判未来天然气供需形势对于天然气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将天然气消费划分为生存、生产和非底线消费三类,从而在考虑多要素协同不确定性条件下预测中长期天然气消费,以做好底线思维下天然气供需形势的综合研判.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三种可采储量情景下,天然气产量分别于2030年、2033年和2037年达峰,其峰值产量分别为2441.46亿m3、3464.92亿m3和4227.95亿m3;第二,至2030年,生产消费最低占底线消费的31.70%,但其年均增速远超生存消费;第三,2025年和2030年底线消费分别达到3057.19亿m3~3578.61亿m3和3704.95亿m3~4730.81亿m3,若严格落实梯级用气思维,在任何产量情景下生存消费均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而“十五五”末天然气产量最乐观情景下生产消费最低自给率不超过52%,甚至1倍情景下生产消费可能将完全对外依赖;第四,在天然气产量2倍或1.5倍情景可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严格控制在50%以内;利用不同情景组合来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效果有限,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最高降幅为8.71%.研究结论对于保障我国天然气供需平衡,从而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柴建张晓空贾锐宁寇红红
- 关键词:天然气能源安全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研究被引量:6
- 2024年
- 天然气具有低碳、清洁、高效等特征,已成为中国主体能源之一,其供需矛盾凸显,开展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研究对“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供给、需求、市场、社会4个维度,选择储采比、自给率、储量指数、消费占比、消费强度、进口依存度、进口集中度、保障系数、碳强度及人均GDP等10个预警指标,构建中国天然气供需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利用GM(1,1)模型对各项预警指标进行预测,从客观和主观视角,分别采取熵值法和G1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天然气供需状态进行预警。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中国天然气供需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依次为储采比、自给率、储量指数、进口集中度,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度呈稳步上升趋势;②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天然气供需状况处于临界安全状态,达到Ⅲ级;“十五五”期间由临界安全状态过渡到安全状态,最终达到Ⅳ级。结论认为:持续推进油气增储上产行动计划、构建天然气多元进口体系、加快天然气储气机制建设、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是保障中国天然气供给安全的有效措施。
- 李洪兵刘盈唐紫涵韩咪罗雨刘可
- 关键词:GM(1,1)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
- 双碳背景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形势预测被引量:18
- 2023年
- 引入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及终端有效能源消费量等新参数对LEAP(Long-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模型进行了改进,并提出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LEAP组合模型对未来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天然气消费量等关键数据进行了预测,同时应用产量构成法对中国天然气产量进行了预测,并基于天然气供需预测结果,对“双碳”背景下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双碳”背景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35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59.4×10^(8)t标准煤;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将于2025年达峰,峰值约为103.4×10^(8)t;天然气消费量将于2040年前后达峰,峰值约为6100×10^(8)m^(3),天然气消费增幅最大的部门为电力生产部门与工业部门。中国天然气产量峰值为(2800~3400)×10^(8)m^(3),其中常规气(含致密气)产量峰值为(2100~2300)×10^(8)m^(3),页岩气产量峰值为(600~1050)×10^(8)m^(3),煤层气产量峰值为(150~220)×10^(8)m^(3)。“双碳”背景下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与产量均将进一步增长,天然气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 贾爱林程刚陈玮岩李易隆
- 关键词:能源结构碳排放量天然气产量
- 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变化及对中国天然气安全供应的思考被引量:18
- 2023年
- 天然气作为高效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在“碳中和”背景下被认为是未来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伙伴。中国受资源禀赋影响,近年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在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背景下,提高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韧性和弹性意义重大。在分析俄乌冲突对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影响及欧盟应对俄罗斯减停供气举措的基础上,研究了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从加快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灵活充裕”进口通道、建立国际资源采购与销售长期合同机制、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举措建议。
- 黄维和周淑慧王军
- 关键词:天然气能源安全
- 2022年采暖季国内天然气供需形势、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
- 2023年
- 伴随气温降低,天然气供需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一方面当前国际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货LNG价格高企,国内天然气供需形势及价格引发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受疫情及经济下行压力需求减弱,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消费量1800亿方,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本文就天然气供需形势气价等着手,探讨今冬明春存在的保供风险,并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为冬季保供提供一定参考。
- 黎玉萍
- 关键词:天然气
- 今年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会怎么变
- 2022年
- 今年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和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影响,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下一步将会呈现怎样的格局,还要从天然气主要进口国的需求与天然气主要出口国的出口能力变化情况来做具体分析。国际上天然气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欧洲和亚洲。欧洲以进口管道天然气为主,亚洲以进口液化天然气为主。
- 李永昌
- 关键词:主要出口国天然气进口经济制裁管道天然气世界天然气
- 天然气供需差额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然气供需差额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天然气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天然气价格数据、第一天然气供应量数据、第一天然气需求量数据以及预测数据量n;将天然气价格数据、第一天然气供应量数据和...
- 段言志何春蕾胡俊坤李森圣周娟辜穗曾轶李孜孜何晋越王瑞莲章成东谭琦陈灿
相关作者
- 胡奥林

- 作品数:48被引量:49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天然气 天然气市场 天然气价格 天然气消费 天然气需求
- 汪家铭

- 作品数:634被引量:1,59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川化集团
- 研究主题:生产方法 生产工艺 三聚氰胺 氮肥 硫回收
- 白桦

- 作品数:66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天然气市场 天然气价格 天然气需求 环比 现货价格
- 李秀慧

- 作品数:6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矿业投资 天然气供需 基础设施 消费结构 矿业
- 李春霞

- 作品数:63被引量:4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天然气市场 天然气价格 现货价格 石油价格 国际石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