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75篇“ 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2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北部存在较大差异,除了由于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升高造成的干燥系数增加、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较重之外,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中CO_(2)体含量更高、普遍出现甲、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倒转等现象。以地球化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在系统对比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南北差异的基础上,讨论天然气成因与来源。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主体以高过成熟煤型为主,其中部分地区的部分样品地球化学指标体现了下古生界海相烃源特征。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整体出现甲、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倒转现象,这与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混合作用有关。具有相对较高的乙烷含量和较轻乙烷碳同位素组成的下古生界油型不同程度的混合是造成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倒转的主要原因。盆地南部下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指标体现了典型海相烃源特征,同时不排除少量上古生界煤型混入的可能。
张涛王晓锋金晓辉孟庆强王怡然陈晓艳张雯张隽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探讨被引量:1
2024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勘探活动长期以来集中在原油领域,随着时间推移,原油发现难度逐渐增大。天然气是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驱动力,但勘探研究程度低,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尚不清楚,制约了下一步勘探进程。基于天然气组成、轻烃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等数据,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天然气组成以烃类体为主,其中甲烷含量最高,介于53.73%~95.80%之间,平均为74.80%;重烃(C_(2-5))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9.80%,干燥系数普遍小于0.95,为典型的湿;非烃类体含量低,主要为N_(2)和CO_(2);②在C_(7)轻烃化合物中,正庚烷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37.18%(21.74%~51.02%),其次为甲基环己烷,含量平均为34.46%,各种结构的二甲基环戊烷含量略低,平均为28.36%,反映其母质来源复杂,以偏腐泥型干酪根为主,部分为混合型,少量为腐殖型;③δ^(13)C_(1)值和δ^(13)C_(2)值分别为-54.8‰~-34.4‰和-35.2‰~-25.6‰,烷烃碳同位素总体呈正序分布特征,仅部分井区天然气碳同位素发生一定程度倒转,可能与同源不同期或同型不同源的混合作用有关;④天然气主要为油型,且与原油同源共生,为偏腐泥型干酪根在成熟—高成熟阶段裂解的产物,主要来源于流沙港组二段下层序油页岩,部分有流沙港组三段上层序泥页岩的贡献。研究成果明确了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对下一步天然气勘探部署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刚胡德胜游君君朱继田杨相李兴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气源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源探讨被引量:2
2024年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不同区带天然气特征及来源上的差异,通过天然气体组分分析和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杭锦旗地区3个主要勘探区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剖析,并结合各区带天然气在成藏过程中的差异,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区天然气烃类体含量较高(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多低于0.95,整体呈现出湿特征,非烃类体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含量较低;天然气碳同位素δ^(13)C_(1)、δ^(13)C_(2)和δ^(13)C_(3)组成表现为正碳序列分布,但不同区带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着差异,其中什股壕区带天然气δ^(13)C_(1)值最重,而新召区带天然气δ^(13)C_(2)和δ^(13)C_(3)值要明显重于其他2个区带。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区带天然气均为有机成因,呈现出煤型(腐殖型)的特征,主体为干酪根初次裂解,且其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热演化阶段。结合源对比结果与地质背景,推测新召区带天然气主要由下伏山西组烃源岩供烃,独贵加汗和什股壕区带天然气则来源于断裂南部太原组和山西组烃源岩的共同贡献,但前者太原组烃源岩贡献比例相对更高。
张迈宋到福王铁冠何发岐张威安川刘悦陆振港
关键词:气源对比天然气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天然气中的氦含量较高,亟需深入研究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影响因素。通过采集天然气样品并进行组分和同位素等实验分析测试,结合地质条件,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主要为烃类体,氦含量为0.016%~0.487%,平均值为0.060%;(2)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分布在-53.88‰~-29.23‰,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碳同位素表明烃类为有机成因;(3)鄂尔多斯盆地含氦天然气3He/4He含量比值为20.10×10^(-9)~120.00×10^(-9),平均值为42.00×10^(-9),R/Ra值为0.014~0.085,平均值为0.030,为壳源氦的特征,不受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成熟度等因素影响;(4)氦含量较高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田、西南部庆阳田和东南部黄龙田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其分布与古今构造位置、基底断裂、生氦强度及生烃强度相对强弱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含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出富氦-中氦区、低氦区及贫氦区。
刘成林丁振刚范立勇康锐洪思婕朱玉新陈践发王海东许诺
关键词:地球化学氦气鄂尔多斯盆地
伏龙泉断陷沙河子组—登娄库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2024年
基于天然气地球化学、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研究伏龙泉断陷沙河子组与登娄库组天然气来源、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天然气为煤成,烃源岩以本地沙河子组为主;沙河子组油成藏始于泉头组沉积末期,持续充注至嫩江组沉积末期;登娄库组天然气以明水组沉积末期成藏为主,源内沙河子组利于原生藏形成,源外登娄库组天然气为深层高成熟度天然气调整改造再成藏;烃源岩层系发育的正向古构造或原生古圈闭、反转期通“源”断层与泉头组盖层的有效配置是控制登娄库组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断陷中部凸起带两侧紧临生烃中心,通“源”断层发育,利于源外登娄库组成藏;向生烃洼陷区断层末端挤压应力强,源内致密保存条件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魏靖依
关键词:气源对比地球化学特征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热成因-无机成因双源模式
2024年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三段和侏罗系小东沟组3套含层系的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成因和来源进行探讨。滩海东部地区发育有机热成因和无机成因2种类型:(1)古近系东营组和沙三段天然气为煤型有机热成因,成分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789~0.949,δ^(13)C_(1)值主要在-35‰左右。主要源岩为盖州滩洼陷沙三中下亚段泥岩,R_(o)在0.77%~1.59%之间。中浅层东营组天然气成熟度显著高于同深度泥岩,表明天然气来源于深部地层;而深层沙河街组三段天然气成熟度与同深度泥岩差异不大,表明天然气以原地聚集为主。(2)侏罗系小东沟组天然气为无机成因,干燥系数平均值为0.991,δ^(13)C_(1)值>-20‰;推测东营末期深大断裂大规模走滑活动沟通地壳深部与地幔,费托合成的无机天然气沿断裂带运聚成藏。盖州滩洼陷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分布区与营口—佟二堡走滑断裂带是分别探索有机热成因型与无机成因型天然气的有利目标区带。
胡英杰刘兴周黄双泉蔡国钢王延山李金有杨光达侯拓张东伟
关键词:碳同位素无机成因气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四段高含硫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盐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马四段多次钻获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和来源尚不明确。通过系统采集马四段天然气、乌拉力克组页岩和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样品,测定天然气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结合盆地中东部地质实际开展天然气成因和源研究。结果显示,马四段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干,干燥系数平均值为0.97,乙烷平均含量为1.07%,丙烷平均含量为0.32%,其余重烃平均含量0.38%;硫化氢平均浓度为124774×10-6,是TSR作用的产物,明显区别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和乌拉力克组页岩,研究区内由西向东硫化氢含量逐渐降低;马四段天然气中甲烷碳同位素组成介于-44.8‰~-36.4‰,平均值为-40.3‰;乙烷碳同位素组成介于-27.7‰~-19.1‰,平均值为-24.3‰;甲烷氢同位素组成介于-172‰~-140‰,平均值为-162‰;乙烷氢同位素组成介于-140‰~-112‰,平均值为-119‰;马四段天然气具有较轻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和较重的甲烷氢同位素组成,指示马四段天然气具有与上古生界煤成不同的源。以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及组分作为高含硫天然气的主要判识参数,识别出马四段天然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征,源岩为马家沟组含膏层系发育的海相烃源岩;TSR促进了烃类向非烃的转化,重烃向甲烷的转化,也会导致烃类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部分藏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明显重于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超出了热演化的影响范围,凸显TSR作用对乙烷碳同位素影响较大。基于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的形成演化地质背景,初步估算TSR能导致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变重5‰~10‰。
魏柳斌刘文汇王前平罗厚勇武春英王晓锋师平平张东东陈晓艳张雯管晓涵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天然气成因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藏机制
本书是有关四川盆地前震且系-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与成藏综合研究较全面、系统的一部专著,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气成藏组合与藏分布,生储盖层特征,天然气组成、碳氢同位素、轻烃及储层沥青总述,重点层系天...
谢增业
四川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系统刻画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分子和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总结了影响和控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四川盆地不同区块天然气以烃类体为主,非烃类体次之。从奥陶系至侏罗系,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逐渐减小,乙烷、丙烷和二氧化碳稳定碳同位素值则逐渐增大,依次呈现出完全倒转、部分倒转和正序排列现象。四川盆地天然气均为热成因,受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影响和控制,震旦系至二叠系天然气多为过成熟干,三叠系和侏罗系部分天然气为原油和凝析油伴生;侏罗系生母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其他层系生母质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与原油二次裂解混合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天然气藏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调整改造,体泄露事件相对频繁,这使得天然气分子和稳定同位素组成多样化,其成因判识复杂化。
杨相朱政宣李宜真胡周刘子平
关键词:四川盆地天然气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8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复杂,下古生界源存在争议。为更好地把握盆地古生界天然气的整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变化规律,在系统收集、整理和解析前人资料基础上,对全盆地700余个天然气样品的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对天然气成源、成烃和成藏等关键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主体为受成熟度控制的煤型,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成熟度升高,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地层存在上、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混合。下古生界天然气以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型为主,其中上组合具有上古生界煤型—下古生界油型两源复合成藏特征,中—下组合天然气是相对独立的油型藏,以地质条件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基础受不同程度的次生改造作用,造成了其碳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异常。研究证明了盆地下古生界存在包括碳酸盐岩在内的海相烃源的规模贡献,在盆地的不同位置,上、下古生界天然气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
李芙蓉刘文汇刘文汇张东东张东东陈晓艳李福奇张雯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海相烃源岩天然气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相关作者

李剑
作品数:694被引量:5,401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天然气 烃源岩 碳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
胡国艺
作品数:216被引量:2,33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天然气 碳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 轻烃 四川盆地
李志生
作品数:194被引量:1,385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天然气 碳同位素 稀有气体 烃源岩 四川盆地
谢增业
作品数:245被引量:2,317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天然气 烃源岩 须家河组 震旦系
吴小奇
作品数:94被引量:1,14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准噶尔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