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6篇“ 媒介变迁“的相关文章
新闻传播媒介变迁与记者能力建设研究
2025年
现阶段,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闻媒介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纸质媒介,到现在的多种媒介共存,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都在不断地打破传统的界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一变迁,给新闻记者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媒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受众的新闻获取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新闻传播媒介变迁进程媒介发展的意义,继而探讨新闻传播媒介变迁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新闻记者能力建设的措施,以期更好地适应受众对新闻内容获取的需求,共同推动新闻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
徐斌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记者
媒介变迁视域下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传播特征与流变形态
2025年
科尔沁叙事民歌作为民间艺术文类,在所处环境的影响下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在赖以生成的传统文化土壤逐渐消失的同时,叙事民歌自身也做出了适应性改变。其中,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叙事民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传统的叙事民歌演述场域中,口语的传播媒介是文本信息传播的载体,连接信息传播的两端,成为歌手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文本的意义实践在演述主体与受众面对面的信息交换中得以完成。电子媒介与数字媒介的介入突破了叙事民歌的传统演述场域,在不同时期为叙事民歌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关键通道。“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媒介传播本质引起了诸多改变,使叙事民歌呈现出适应性的变化特征,对叙事民歌的流变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包国栋
关键词:媒介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介变迁视角下的文化场域与动态转型
2025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保护与传播也在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介演变的角度出发,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媒介时代中传播的特征及场域适应性,分析其传播模式在第一媒介及第二媒介时代的嬗变与困境,由此为在数字化与虚拟场域中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提出一些策略。
彭译萱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变迁文化场域
媒介变迁下知识学习的认识论反思
2025年
媒介更迭影响着时代变革,时代背景制约着学习的范式及其认识论基础。口语化时代,在以关系为中心的知识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对知识的具体感性认识,占据着意义生成的认识论立场,但意义生成过程对情境的依赖性使学习活动沉浸于具象化的呈现,无法抽象至概括化理论的高度。文字的抽象化特点缓解了上述危机,知识变成了学习的中心,知识学习成为抽象理性认识下的思维实践,占据着现象表征的认识论立场,但将学习活动框定在思维意识领域使身体被排除出学习活动,知识学习陷入“无感理知”的困境。图像对视觉经验的凸显弥补了文字的缺陷,学生在成为中心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具体理性认识,占据着本质直观的认识论立场,但对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却使思维变为旁观者,学习难以返还至世界本身。基于此,知识学习需走向参与,从行动再现认识论出发,将学生与知识间的交互作为学习的中心:以学生主动地向知识敞开打破思维的旁观,以学生对知识的内在理解克服身体的旁观,以具象到抽象的跨越化解对情境的依赖。
陈颖王澍
关键词:媒介知识学习认识论
以媒为娱:中国婚恋节目的媒介变迁及其观念迭代
2025年
中国婚恋节目迭代创新过程与媒介变迁、政策调整与媒妁、婚恋观念的转变深度关联。婚恋节目分为相亲速配类与恋爱观察类。初代婚恋节目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融入少量娱乐元素,实现了新兴媒介与媒妁生活的首次结合。二代婚恋节目注重节目的娱乐性,开始利用社交平台为观众提供互动体验。三代婚恋节目则是电视节目与数字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其生产机制与传播轨迹构成受众圈层化、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婚恋节目的发展历程及其媒介形态嬗变不仅见证着现代传播媒介变迁与融合,更折射出中国婚恋观念的革新与演变。
李诚婧
关键词:婚恋节目媒介媒妁
媒介变迁视角下中国电影评论的话语场域建构被引量:1
2024年
媒介变迁必然导致电影评论传播形式的变化。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与互联网的相互结合,无论是参与电影评论的群体还是电影评论的话语场域都发生了改变。从媒介变迁的角度考察电影评论话语场域的流变,不仅可认识当下电影评论的发展状况,促进电影的创作实践与评论实践之间的互动,而且有助于中国特色电影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
沈义贞沈子元
关键词:媒介变迁电影评论媒介平台
媒介变迁与广场舞传播
2024年
广场舞作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活动,其影响范围覆盖到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广场舞的推广、普及、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式广场舞的文化传播。2015年9月,首个部委级政策指导文件《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正式下发,明确了广场舞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国广场舞的有序、规范和健康发展。
谢臻饶子龙
关键词:文化艺术活动国际文化交流媒介变迁可持续发展广场舞
媒介变迁与新闻语言的发展
2024年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平台不断涌现,新的传播方式和传媒技术深刻地改变着受众的阅读习惯,整个传媒行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新闻媒介变迁,新闻语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的语言界限不再泾渭分明,而是在遵循各自媒体平台特征的基础上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互补互存。本文分析了新闻语言变化的深层原因,分别研究了传统媒介环境和新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以期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语言的应用提供借鉴。
李玲
关键词:媒介变迁传统媒体新媒体
新闻传播媒介变迁与记者能力建设
2024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媒介逐渐多元化,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为新闻记者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媒介变迁的新闻传播特点,提出新闻记者需要提高个人素质能力、掌握相关技能、拓宽知识储备,以迎接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挑战,发挥新闻传播的重要价值。
杨雪
关键词:传播媒介新闻记者
书写媒介变迁:提笔忘字现象与汉字文化传承研究
2024年
在数字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有时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而随着网络上类似事件的报道频出,人们逐渐发现提笔忘字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共同的苦恼,提笔忘字问题也逐渐得到了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提笔忘字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汉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书写媒介变迁是提笔忘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现象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影响包括削弱人们的汉字书写掌握能力、使汉字形体艺术美感被忽视以及淡化了汉字文化价值认同等,其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汉字文化教育、推广汉字文化活动以及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等。
刘佳佳
关键词:汉字文化媒介使用文化传承

相关作者

南长森
作品数:107被引量:306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 新闻传播 媒介融合 媒体融合 跨媒体传播
胡泳
作品数:455被引量:2,097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互联网 人工智能 社交媒体 媒介 中国互联网
罗贤春
作品数:135被引量:802H指数:15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电子政务 政务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 信息传播
杨静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格萨尔王传》 媒介变迁 西藏传统文化 格萨尔 文化传播
陈鹏
作品数:201被引量:45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经济波动 高校 风机 经验及启示 资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