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2篇“ 媒介文化“的相关文章
媒介文化被引量:4
2015年
文化学多元、包容、交叉的研究框架下,"媒介"一词虽有各异的解读视角,却仍可被视作一个有机的文化系统,与历史语境以及历史语境中的文学产品发生相互竞争、相互模仿、相互渗透乃至相互决定的动态碰撞。因此,"媒介文化"也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新切入点,对媒介概念的不同理解,对媒介文化断代史的不同划分,影响着对文学作品的定位与阐释,并且能够反之揭示文学作品对其所处媒介生态及文化条件的反映与反抗。
刘晓
关键词:文化学记忆感知文学批评
媒介文化研究丛书 媒介文化研究 理论与实践
在以往媒介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此次研究的任务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从第一章到第七章,在媒介文化研究所面对的复杂社会语境下,着力思考媒介媒介变革、媒介技术与媒介装置,以及作为人类理性实践象征的媒介文化等基本问题。从...
鲍海波作
媒介文化视域下非遗小镇品牌形象传播研究
2025年
非遗小镇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特色小镇,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过程中,非遗小镇能够为大众提供优质的乡土民情、文化风貌和情感体验。媒介文化视域下,非遗小镇品牌形象面临内容同质化、传播单一化等发展困境。通过精准定位打造非遗文化传播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矩阵、内容创新传播具有非遗特色的品牌形象、技术引领促进非遗文化线上传播线下传承,能够为非遗小镇品牌形象传播提供创新路径与再生动力,最终助力非遗小镇品牌形象传播,推动非遗小镇走出地方,走向世界。
游佳
关键词:媒介文化品牌形象
富连成社与作为现代媒介文化的京剧
2025年
20世纪上半叶,在机械印刷报刊、无线电广播、唱片等基于其时新的媒介技术的产物成为京剧的记录或传播载体之后,京剧不再只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也同时成了一种具有现代性的视觉文化和听觉文化。面对这种观念和现实的双重转向,富连成社努力探寻经营之道,调整教育和演出的关系,始终坚守京剧传承和创新的责任。京剧的现代视觉文化和听觉文化拥有更广泛的大众性,与在地消费文化紧密结合,建构了更为多元的社会场景,起到了教育民众、思想启蒙的作用。富连成社积极应对新兴的社会文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主动利用新式媒介和技术,另一方面着力于人才培养和剧目体系建设,为京剧的传承在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等维度上书写了一段转型史。
陈忆澄
关键词:富连成京剧媒介视觉文化
媒介文化研究 第4辑
陈龙
“开端”:《定军山》的媒介文化阐释
2024年
长期以来,“《定军山》能否称得上中国第一部影片”是电影史研究争论不休的问题,学界持续关注这桩影史公案并源源不断地发掘相关史料细节,以此揭开其背后的疑点。但是本文无意发掘并提供更权威的史料以回答《定军山》“是或不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将《定军山》视为萨义德笔下的“开端”,阐释其媒介文化意义,并通过结合媒介技术发展、传统文化与新兴媒介文化的交融互鉴等方面的讨论,为电影史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
赵璇
关键词:《定军山》电影史媒介化媒介文化新文化史
雷蒙德·威廉斯媒介文化思想研究
媒介指的是“传播媒介、通讯工具”,是可以让双方之间产生联系的人或事。一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的物质都可以被称为“媒介”。而媒介文化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所构成,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亚文化体系。媒介文化是近代工业...
崔小平
关键词:媒介文化大众传播共同文化
媒介文化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
2024年
媒介文化已经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媒介文化最能体现文化现代性的特征,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媒介的快速发展使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的信息资讯、社会交流、知识获取与职业发展,越来越深地依赖媒介及其文化传播,媒介化生存成为一种事实或生活的状态。媒介文化及其传播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价值观、世界观和知识技能的塑造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
李冰封
关键词:媒介文化价值观
短视频媒介文化与辽宁形象塑造
2024年
随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短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辽宁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抽样调查法,总结归纳辽宁形象塑造现状和问题,推导解决路径,助推辽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张路刘茂千
媒介文化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研究
2024年
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视听影像膨胀泛滥的电子媒介饱和时代。视像文化加速度式地渗透进儿童生活的细枝末节,且媒介与儿童的互动呈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可塑性、不成熟性,容易被媒介主导思想、控制生活,即时获得的媒介压缩了儿童经验的建构过程,破坏儿童的自然本性生成;另一方面,媒介以传播、连接、组织和创新能力变革了社会生产生活,并且技术对于养育和教育的科学化、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该文从媒介批判与儿童本位双视角阐明电子媒介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问题,辨析“传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消亡,并立足积极的儿童观提出“新儿童”的概念,探寻科学优良方法提升儿童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媒介时代,挖掘自我。
张雨婷陶金玲
关键词:媒介文化媒介批判儿童本位

相关作者

鲍海波
作品数:85被引量:403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媒介文化 媒介 都市报 大众传媒 党报
王敏芝
作品数:72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媒介文化 交往 媒介化 文化生产 媒介化时代
刘坚
作品数:45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媒介文化 媒介 新闻报道 地域文化 新闻
葛彬超
作品数:29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媒介文化 青年 马克思主义 媒介 价值哲学
蔡骐
作品数:262被引量:2,475H指数:2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粉丝 话语 受众 亚文化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