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36篇“ 学术共同体“的相关文章
- 学术共同体被引量:18
- 2016年
- 在量化考核、学术GDP挂帅、全球"点对点"搜猎人才风行中国学界之际,富含创造力、凝聚力的学术共同体的诞生,似乎更加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培育学术共同体,事实上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学术常态发展的头等事情。被誉为"华南学派"的一群历史人类学家数十年如一日,承上启下,深耕田野,切磋互动,已然自成今日难得一见的有机学术共同体。开放时代杂志社联合金门大学闽南文化研究所,邀请"华南学派"部分学者及其他相关学者于2016年3月5日至6日在"华南学派"重要田野点之一的金门岛,举办题为"学术共同体"的第三次开放时代工作坊。与会者根据现场发言内容,撰写了这组笔谈。
- 梁庆寅郑振满陈春声张小军刘志伟张侃黄向春张应强郑莉李宗翰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中国学界中国学术GDP点对点凝聚力
- 学术期刊融入学术共同体:关系演进、趋势特征与路径优化
- 2025年
- 探讨学术期刊融入学术共同体的关系演进、趋势特征与优化路径,以健全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推进学术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梳理学术共同体的内涵演变的基础上,探讨学术期刊融入学术共同体的关系演进,认为这种关系演进主要表现为从双主体线性关系到多主体网络关系的转变,并表现出参与主体数量增多、主体间互动更加开放、学术期刊深度参与学术研究全流程等趋势特征。面对学术期刊融入学术共同体过程中面临的主体不完备、互动不全面、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缺失、创新实践遭遇困境等问题,学术期刊应进一步强化主体链接功能、发挥学术评价功能、协同共建内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运作模式,不断突出其在学术共同体中的角色担当,促进学术繁荣。
- 代沁雯陈健生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学术研究学术评价关系演进
- 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社区感的营造
- 2025年
- 青年群体面临着人生选择和规划,如学术深造与职业选择等,使得他们体验到较多不确定性。本文引入社区感的概念,从构建学术共同体的维度提出青年群体面临现实困境的破解之道。从社区心理学和群体心理学视角切入,探讨社区感将“我”联结成“我们”的心理机制。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学术社区感由群体认同、参与感知度、情感联结和学术需求满足四种心理要素构成。学术共同体以及学术社区感的获得赋予青年群体新的自我构建:“学术我”(提升专业认同与学术热情)、“生活我”(建立与当下的联结,把握未来方向)和“成长我”(培养积极心理与成长心态)。研究透过社区感对学术共同体进行生态视角的考察,拓展了学校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帮助青年尤其是高学历群体得到共同体的支持,获得学术与就业之间的平衡。
- 吴莹赵家荣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社区感青年就业
- 构建中国量化历史数据库学术共同体
- 2025年
- 一、背景目前,众多的数据库项目利用档案材料和其他历史文献,构建起适用于定量历史研究的历史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规模宏大、可操作性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其内容不断扩展更新,涵盖了文学、科举以及其他从唐代至清代精英阶层的相关资料。①李中清-康文林研究团队(简称“李-康研究团队”)正在构建涵盖19至20世纪教育相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工作人员以及官僚精英群体的社会出身、家庭关系、职业成就的数据库。
- 康文林高帅奇(翻译)
- 关键词:历史数据库学术共同体研究团队精英群体精英阶层档案材料
- 在反思中走向全球性的学术共同体
- 2025年
- 本文主要讨论了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如今的全球化语境下,我们为什么还要专题讨论“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论文提出,应该从全球性的中国美术史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来考虑海外研究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走向全球性的学术共同体?论文认为通过系统性的学术史反思,或许可以为这一全球性学术共同体打造新的知识基础。
- 黄小峰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
- 论大学学术共同体的时代纠结被引量:1
- 2024年
- 内外和谐、形神兼备的学术共同体是现代大学健康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伴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大学学术共同体呈现出与传统迥异的生长样态,既有创新发展,亦少不了困顿纠结。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性,现代大学学术共同体理当成为求同存异、形散神聚、灵活自主的教育学术组织。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学本性稀释,主体意识薄弱,形神两分;学术生态异化,轻重失衡,本末倒置;精神领地收缩,取向偏颇,重利轻义。未来,倘若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参照系来构建中国式现代大学学术共同体,则必须重拾个体学术信仰,并相应筑牢整体的学术信仰支持系统,同时创设开放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
- 董云川冯媛媛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生态
- 学术期刊新型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被引量:2
- 2024年
- 学术期刊发展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历史产物,共同体意识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哲学基础,学术期刊生产、传播、评价功能的实现都依托于学术共同体。新形势下学术期刊应构建新型学术共同体。新型学术共同体是以学术期刊为轴心,学术生产、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为基本功能,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术增值实现学术价值共创的学术生态圈;其可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参与学术生产、建设虚拟社区、改进同行评议、推动平台建设等举措有效运行。
- 江波刘小姣
- 关键词:学术共同体
- 走向学术共同体:学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审视
- 2024年
- 学术资本主义是市场向学术界入侵的中介系统,是影响大学教师角色与价值观的转变系统,是大学科研发展的导向系统。作为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为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导致应用技术类学科与通识教育类学科关系不平等、教学与科研关系不平等以及学术阶层关系不平等、丧失公益属性。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对学术自由、和谐、平等发展的向往,走出学术资本主义困境,需要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即构建高等教育平等生态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利益平衡机制、健全高等教育投入体系,保障学术公益性。
- 杨建朝张炳楠
- 关键词:学术资本主义学术共同体学术批判
- 2003—2022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成果评价
- 2024年
- 通过与旅游相关的50组检索词在CNK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CSSCI数据库和CSCD数据库中检索出2003—2022年收录的旅游类学术期刊文章,经查重和筛选最终得到33106篇旅游学术论文,以此作为研究的总样本框。这些旅游学术论文涉及1167种学术刊物、4727所机构以及29408名作者。文章分别对刊载旅游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论文作者、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论文数量(分值、频次)、影响力(h指数、g指数)等指标的评价和排行。在数据处理上,应用了VBA预处理文件格式和编码计算,更加全面准确地进行期刊、学者以及机构的评价,为学术评价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2003—2022年Top 50刊载旅游学术论文期刊”“2003—2022年刊载旅游学术论文h指数≥15的期刊及其g指数”“2003—2022年分值Top 100旅游论文作者”“2003—2022年发表旅游论文h指数≥13的作者及其g指数”“2003—2022年分值Top 100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2003—2022年发表旅游学术论文h指数≥20的机构及其g指数”6个表格中。此外,在研究中还引入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的“三高”论文指标,这个指标是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基于中国知网资源总库,按论文被引频次、引证标准化指数和下载频次遴选出学科前1%(同年度同学科同种文献类型中前1%的论文)的论文即为高被引论文、高引证标准化指数论文及高下载论文,简称“三高”论文,即为高影响力论文。文章基于三大学术论文数据库,以50组检索词为依据,全样本地选取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系统地勾勒了2003—2022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成员学术研究的概貌和相关的指标评价及其发展趋势。
-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张凌云邓媛元张斌黄倩陈岩英黄晓波刘鲁
- 关键词:旅游学术评价学术共同体H指数G指数
- 学术期刊、学术评价与学术共同体的良性互生
- 2024年
- 以高校学报为代表的综合学术期刊在其漫长发展历程中,因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在与学术评价、学术研究的对话交流中并未形成良好的学术共同体,甚至出现相互的疏离与悖反,深刻地影响了学术生态环境的建设。那么,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处理好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的内在关联?怎样建造聚合融通、良性互生的学术共同体?解决好这些关键问题成为本文写作的核心。综合学术期刊的自我定位传播学术理念、探讨学术问题、促进学术交流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核心要素。
- 张桃洲
- 关键词:高校学报学术共同体自我定位学术评价学术理念
相关作者
- 张凌云

- 作品数:100被引量:2,30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
- 研究主题:旅游 旅游业 学术共同体 旅游学 学术评价
- 叶继元

- 作品数:261被引量:2,773H指数:2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学术评价 人文社会科学 学术规范 学术 图书馆
- 施爱东

- 作品数:153被引量:86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谣言 民俗学 故事 民间文学 民俗学者
- 李力

- 作品数:35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学术共同体 时间触发 校园文化 多节点 调度表
- 乔向杰

- 作品数:23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旅游 学术评价 学术共同体 线圈 无线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