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7篇“ 学校归属感“的相关文章
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研究述评
2025年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从而使得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培养逐渐成为关注点。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所产生的情联系与身份认同,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存的研究显示,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的培养方面存在欠缺,部分学生对院校归属感不强。社会大众对职教学生的消极评价,导致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难以对院校产生良好的归属感;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等,也会制约学生归属感的培育。虽然有的研究认为通过转变社会观念、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但是现有的研究显示在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探索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梳理已有的研究进行述评,作为研究起点,以期有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潘虹君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校归属感
基层开放大学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调查——以广东开放大学下属分校为例
2025年
借鉴汉化版PSSM量表,就基层开放大学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其特征表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学生学校归属感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具体到性别、职业类型、学生干部身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担任班干部且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偏高。同时,调查中发现,开放大学学生活动开展不足、覆盖面窄,不利于成人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育。对此,基层开放大学应强化成人学生组织建设、重视成人学生干部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搞活动的优势,以组织为载体,以学生干部为纽带,以活动为桥梁,团结凝聚师生群体,以强化成人学生学校归属感
肖三秀赖庆元
关键词:成人学生学校归属感
大学新生学校归属感与抑郁情绪关系: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对北京市某理工类大学新生的调研为例
2025年
学校归属感和认知灵活性对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究学校归属感、抑郁情绪、认知融合以及经验性回避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认知融合问卷、接纳与行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北京市某理工类大学272名大一新生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学校归属感负向预测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和抑郁情绪;2.经验性回避在学校归属感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认知融合的中介效应不显著;3.学校归属感通过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的链式中介作用负向预测抑郁情绪。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学校归属感如何影响大学新生的抑郁情绪及其内在作用机制。
赵鑫王宇琦
关键词:学校归属感抑郁大学新生
足球运动项目干预对初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目的:探讨持续12周的足球运动项目干预对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学校归属感学校适应的影响,并探析领悟社会支持和学校归属感在足球运动项目干预与初中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学校归属感学校适应提...
孙宗臣
关键词:足球运动干预领悟社会支持学校归属感初中生
中职生自我价值学校归属感现状的分析研究
2024年
本研究以深圳某校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用自我价值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量表对310名学生的自我价值学校归属感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4份,以探讨中职学生的自我价值学校归属感状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袁莉华吕红妹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我价值感心理健康归属感
学校归属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平行中介作用及干预研究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心理学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学习投入作为积极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引起了极大地关注。学习投入的涵义就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认知、情和行为的投入程度,是一种积极的...
李惠妮
关键词:感恩学校归属感生活满意度团体辅导
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24年
目的:探索小学生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分层抽样,对391名小学生进行问卷测量。测量工具为亲子依恋量表、学生知的班级人际和谐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量表。以班级人际和谐为中介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分析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结果:(1)亲子依恋可以正向预测班级人际和谐(β=0.609,p<0.001)和学校归属感(β=0.267,p<0.001),即亲子依恋越高,小学生受到的班级人际和谐、学校归属感均越强;班级人际和谐可以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β=0.525,p<0.001),即小学生受到的班级人际和谐越多,其学校归属感就越强。(2)班级人际和谐在亲子依恋与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20,95%CI:0.247~0.397,即亲子依恋不仅对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班级人际和谐对学校归属感产生间接作用。(3)性别与班级人际和谐的交互项(β=–0.173,p<0.05,95%CI:–0.313~–0.034)对学校归属感起负向预测作用,即性别在班级人际和谐对学校归属感路径中起调节作用。结论:亲子依恋通过班级人际和谐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对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产生影响。
王长镭程刚
关键词:亲子依恋学校归属感小学生
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高年级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调查》问卷、GBQ学校归属感问卷对武汉某小学4~5年级的1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四至五年级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有显著正相关(r = 0.76, p < 0.05),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心理品质可以解释学校归属感76.0%的信息,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品质与学校归属感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的心理品质(特别是智力、知识、仁慈、超越自我等)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心理健康。
鲍雪张琼宋快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归属感
恩对留守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恩对留守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究学校归属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恩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对338名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 留守青少年恩和学校归属感与抑郁显著负相关,留守青少年恩与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2) 留守青少年恩能负向预测抑郁,留守青少年恩能正向预测学校归属感;3) 学校归属感恩与留守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留守青少年恩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抑郁,还可以通过学校归属感间接影响抑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gratitude on depression in left-behind adolescent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 of belonging to school. Methods: 338 left-behind teenag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Youth Gratitude Scale, The Depression Self-evaluation Scale and 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Scale. Results: 1) gratitude and school belonging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left-behind youth gratitud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chool belonging;2) left-behind youth gratitude can negatively predict depression, left-behind youth gratitude can positively predict school belonging;3) school belonging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gratitude and depression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Conclusion: Gratitude of left-behind teenagers can not only directly predict depression,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depression through the sense of belonging to school.
王盼盼吴凤兰孙远
关键词:留守青少年感恩抑郁学校归属感中介作用
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基于中国学生的元分析
2024年
目的:应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影响二者关系的调节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有32篇文献、38个独立样本纳入标准(n=31121)。异质性检验表明,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比较合适。结果:漏斗图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本元分析不存在发表偏差;主效应检验发现,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r=0.21,P<0.001,95%CI为[0.15,0.27]);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二者关系受生源地类型的调节,但不受性别、学校归属感测量工具和学生群体类别的影响。结论:中国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密切;同时还要考虑生源地类型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聚焦于农村学生这一群体。
邱鑫朱海东高曼饶斌
关键词:学校归属感学业成绩

相关作者

张晓丹
作品数:14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合肥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学校归属感 流动儿童 心理健康 归属感 数据库建立
陈旭
作品数:187被引量:1,954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中学生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儿童
姚本先
作品数:593被引量:3,566H指数:28
供职机构:合肥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问卷编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赵必华
作品数:94被引量:720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中介作用 量表编制 自我概念 教育评价
杜学元
作品数:326被引量:1,027H指数:13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思想 大学生 高校 高等教育 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