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7篇“ 学理依据“的相关文章
-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依据、出场语境与实践路径
- 2025年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本质要求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延续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在探究形成依据和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明确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务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导与人民相统一、物质与精神共发展、国际与国内相关联的实践方法,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到实处,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 李佳榕马莉
- 关键词:学理依据
- 语图关系、视觉类型和学理依据:语图视觉互仿中的传统诗词图形图案
- 2025年
- 在中国文学与图像关系语境中,语图互仿是沿着两条路径进行的,在主题、内容等之外,还有一种视觉形式上的相互模仿,最为典型的就是传统诗词图形图案。在传统诗词图形图案创造中,既不是先有语象文本,然后“外化和延宕”出另一种图像文本,也不是先有图像文本,然后“外化和延宕”出另一种语象文本,而是语象文本的文字、主题和内容没有改变,只是文字连缀和排列的视觉形式、造型直接变成“图形图案”,图像文本也就是变换了排列形式和阅读方式的语象文本,两者合一,呈现语图不二特征。传统诗词图形图案的类型可整列为物形、回文和神智体三大类,其学理依据可以从哲学、文字学、诗学和视觉原理四方面来诠解。
- 李丛芹
- 关键词:学理依据
- 跨学科集体备课的学理依据与实践导向
- 2025年
- 跨学科集体备课作为教学准备环节的核心活动,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高效的跨学科集体备课教研组,其中,教师的共同目标、身份认同与归属感成为关键因素。跨学科集体备课的过程主要包括规划筹备、设计整合和反思改进三个阶段,具体为“确定跨学科集体备课主题—组建跨学科集体备课共同体—确定跨学科融合点—个人跨学科备课—学科内跨学科备课—跨学科集体研讨—跨学科反思与改进”七个环节。跨学科集体备课实践应聚焦强化目标共识、优化管理体系以及整合优质资源三大核心方向,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成效。
- 黄国栋王飞
- 关键词:跨学科集体备课教研组
- 英语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学理依据、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
- 2025年
- 英语教材的语篇题材多样,涉及各个学科,需要调用英语学科及语篇关联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开展跨学科融合阅读,方能实现深度理解。开展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能够兼顾“学习阅读”和“通过阅读学习”,有着语言学和二语习得、认知心理学及语言教学模式等理论支持,它立足英语学科,具有跨学科整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开展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明确英语和语篇关联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点、重叠点,体现语篇特征,符合学生语言和认知水平,应采用情境化、概念化和问题化等教学策略,紧扣超越学生常识的障碍点、影响主题意义理解的留白点、跨学科理解的关联点开展教学,避免为跨而跨,其评价应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强调跨学科理解和学生主体性。
- 郭宝仙任宇颖
- 关键词:英语学科阅读教学
- “以中释西”文学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与阐释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强调“双向阐发”,但时至今日,“以西释中”仍占绝对优势,文学批评中几乎没有“以中释西”的声音。“以中释西”既可以让我们“发现西方”,又可以对“以西释中”的单向阐发进行拨正,避免中国文论的“失语”。由于中国传统文论本身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统一,文化交融与互鉴使西方文学具有中国美学特色,以及中西文心相同,所以“以中释西”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以中释西”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中国诗学直接审视西方文学、以问题为基础进行阐释、正向阐释与反向阐释相结合三种方法。“以中释西”应注意树立“文体意识”、强调对被阐释文本的“细读”和微调理论框架。
- 董首一
- 关键词:比较诗学学理依据
- “三新”背景下高中文学类文本教学思路转变的学理依据
- 2024年
- 剖析当前语文教学、教考等教学关系的现状,选择文学类文本教学思路转变作为突破点,从课标、教材、高考命题等方面探寻思维转变的路径。
- 王勋
-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教学改革学理依据
- “逻辑三要素”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依据与实施路径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为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改革理念引入“逻辑三要素”的学理依据,并以此为视角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国际结算》这门专业课程的具体落实为论证,确保了实施路径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从而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必然规律,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效果,实现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全面提升。
- 孟灵玥冯亚男
- 关键词:学理依据
-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学理依据和学术支撑——以近四十年来《孔子研究》所载相关观点为中心
-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共建党百年以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这个重要论断最早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 常樯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学理依据
- 东北乐派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学理依据及操作界面——以杨柏森东北风格音乐创作为例杨和平盛琼枝
- 2024年
-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作用于人类意识活动的方式来开展其实践行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作用于物质世界的能动性。”从哲学角度而言,音乐正是由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产物,其诞生于人类的意识活动却又以实体物质的形态作用于人类意识。随着音乐实践在人类社会的持续开展,人们也开始从理论层面对音乐进行关注,其中就包含有对音乐创作、社会活动与教育功能价值作用的探讨。作为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音乐创作活动决定着意识形态并影响着音乐艺术的终极追求。
- 杨和平盛琼枝
- 关键词:音乐创作音乐实践学理依据
- 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理依据
- 2024年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防止知识碎片化、理解片面化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理的层面检视“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内在规律及其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对于这一教学理念的推进,有着积极的建设性意义。而且,这种“向下一路”的取径对当前红学的拓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选本精读与整本略读,是经典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由于《红楼梦》文本具有“断纹焦尾”的特点,因而,如果离开对成书过程和脂、程关系等学术问题的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就会碰到难以跨越的瓶颈。
- 陈维昭
- 关键词:标准化考试
相关作者
- 张利群

- 作品数:217被引量:21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论文学 学理依据 核心价值取向 文学
- 李天道

- 作品数:189被引量:2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美学 构成论 美学精神 《周易》 美学
- 钱华

- 作品数:58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 说话 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
- 李尔康

- 作品数:16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美学 审美意识 学理依据 构成论 万物
- 王杰

- 作品数:127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审美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视唱练耳 审美意识形态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