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3篇“ 宏观政策取向“的相关文章
充分认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2025年
"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由于宏观调控内在要求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与环境持续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特别是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应围绕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经济政策之间的一致性,增强经济和非经济政策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增强我国与各国政策的一致性.
曾铮
关键词:宏观调控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宏观政策取向经济运行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探析: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
2025年
基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视角,“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就必要性而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经济目标更加多元,只靠短期稳定政策不足以实现多元经济目标,需要纳入更多类型的经济政策。考虑到非经济性政策可能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目标产生“误伤”,因而也要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评估范畴。就可行性而言,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治理的实践经验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基于中国政策实践所提炼的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供了可参考的学理基础。为了确保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高效推进,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基于“统一评估+自评估”的评估模式,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评估。
陈小亮
关键词:经济政策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与潜在增速提升: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视角
2025年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潜在增速下降过快而宏观政策应对速度偏慢、力度偏弱的现象。随着经济体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会逐步接近稳态水平,技术进步速度会由于接近技术前沿边界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也会对我国劳动供给水平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生产要素增长面临这些制约因素,潜在增速可能将持续趋缓。因此,呕须将潜在增速提升到更高水平,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顺利实现。
陈彦斌
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目标:政策协调的逻辑起点
2025年
财税、金融等宏观政策的协调要以宏观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为基本前提。在政策目标不一致、彼此存在冲突和分歧的情况下,政策协调是极其困难的。为了给宏观政策协调提供一个应有的逻辑起点,本文研究了作为政策协调前提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目标。与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将政策的目标放在产出、就业与物价等具体结果上不同,本文认为宏观政策应该以可逆性检验一致有效意义上的公平规则的构建为目标,财税、金融等政策选择要以公平财税规则与公平金融规则的构建为导向。
曾军平
关键词:宏观政策取向财税政策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视角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2025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的溢出效应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货币政策多次转向对中国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视角为切入点,聚焦金融与贸易一体化,构建开放经济下的两国DSGE模型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只考虑贸易视角不同的是,在金融与贸易一体化框架下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呈现模糊性和乘数效应,最终导致中国贸易指标产生正向偏离;美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金融间接渠道和居民消费直接渠道双重传导,聚焦作用于负债型企业部门;因此,结合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拟取消对华贸易制裁的双重预期现实,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视角下,论证贸易与货币政策协同规则将显著改善中国的福利水平。基于此,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视角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控制与防范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引发中国贸易风险的政策建议。
严佳佳梁英豪
关键词:美国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与潜在增速提升: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视角被引量:1
2024年
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未来十多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近年来中国潜在增速较快下滑,亟须将潜在增速提升到更高水平。既有西方宏观政策理论注重使用短期稳定政策将总需求调控至潜在增速附近,这无法解释潜在增速的过快下滑,也难以为提升潜在增速提供可行方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举措,为提升中国潜在增速提供了新思路。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尝试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供学理支持,更好地理顺宏观政策调控的底层逻辑。其核心在于,明确合理实施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三大类政策的逻辑顺序和实现路径,通过将三大类政策“合一”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效提升中国经济潜在增速。
陈彦斌
关键词:经济增长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被引量:1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对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工作的重大意义,科学把握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标准,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确保各领域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王海成
关键词:非经济性宏观调控中国式现代化宏观政策取向国际贸易摩擦
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024年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处在关键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中央高度重视宏观政策评估工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以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这一新调控理念对政策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
肖超伟张丁丹
关键词:非经济性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转型宏观政策取向
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024年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针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问题,有必要把握和坚持全局和系统理念,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协调机制。
许文赵大全
关键词:非经济性宏观政策取向
为何如此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2024年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仅要求经济政策要保持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而且非经济政策也要和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一致,避免政策之间相互掣肘。9月以来,我国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发力,让一些海外投资者也感到振奋。知名对冲基金投资人大卫·泰珀(David Tepper)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直言:现在是时候在中国购买“一切”了。
李士萌
关键词:对冲基金财政政策宏观政策取向货币政策一致性投资人

相关作者

陈小亮
作品数:72被引量:1,436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研究主题:三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 结构性改革
金三林
作品数:218被引量:803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经济走势 经济发展 农民工 居民消费 宏观经济
高培勇
作品数:609被引量:4,205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税收 财政 公共财政 财税体制改革 税制改革
吴华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城镇化 周期 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
姜少华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学 生态 异化消费 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