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3篇“ 宗法社会“的相关文章
- 岭南宗法社会的重构与自梳文化现象浅析
- 2022年
- 自梳女指那些在未婚梳起已婚女性的发型,从此终身不嫁,仍然住在父母房子里的女子。自梳女群体的产生伴随着岭南宗法社会的重构。这一风俗从清末开始在岭南兴起,直到新中国成立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通过对清代历史资料的分析,从岭南宗法社会的重构、自梳的仪式意义、自梳女的谋生手段以及自梳女的家庭结构等角度,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 何久源
- 关键词:宗法社会自梳女谋生手段已婚女性岭南
- 忠与孝:体会宗法社会的伦理选择之难
- 2022年
- 【专题解释】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它既有温情的一面,又有严酷的一面。古人说忠孝两难全,以《陈情表》为例,表面上是蜀汉旧臣李密抚养祖母刘氏与入新朝为官在时间上的取舍,深层则是尽孝与尽忠之间的矛盾,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是君权与父权的对抗。
- 汤成慧
- 关键词:宗法社会《陈情表》伦理选择忠孝观念家国一体
- 论清末青海河湟地区的宗法社会——以忠孝堂《李氏家谱》为例
- 2021年
-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因处于中央王朝统治的边缘地带而形成势力错综复杂的局面,其中土司是当地较大的势力之一,并且土司作为边地的上层精英人士长期吸收内地文化因而汉化程度较高,李土司家族便是这样一个显著的例子。忠孝堂《李氏家谱》是李土司家族中东府十二门其中一支的家谱,修订时间在宣统元年(1909年),通过这本家谱中有关宗族法的内容,可以看出清末青海河湟地区宗族法发展较慢的状况以及内陆边地人民对时代变化的抗拒。
- 郭志彪
- 关键词:清末宗族法
- 恩德文化:礼物文化在后宗法社会的变异
- 2020年
- 1922年,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出版了《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一书,以“礼物”作为核心概念阐释“古式社会”,开创了礼物社会理论。此后,对“礼物”的研究不仅流行于社会学、人类学,也扩展至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
- 杨春时
- 关键词:宗法社会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
- 试论中国宗法社会结构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 2019年
- 宗法社会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虽然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但始终影响和支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最鲜明的印记之一。为什么宗法社会能在中国存续几千年?它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它的核心和实质是什么?它在当今中国还存在吗?它仍然在发挥影响作用吗?回答这些问题,成了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不仅如此,对理解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同样重要。本文从结构主义的方法入手,尝试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
- 余江
- 关键词:宗法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互动
- 论宗法社会的控制体系 ——以“大礼议”之争为视角
- 宋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以拥有共有地(比如义田、祭田等)、祠堂、族谱为要素,以恢复宗法制度为理想而形成的宗族集团,其表现形式是根据宗法制度进行族谱编修、族长选立、义田设置、始祖奉祀和家法族规的修订,以此将同族人员纳入一个组...
- 蒋安志
- 关键词:宗法社会家国同构礼法社会控制
- 文献传递
- 周代宗法社会的君统与宗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再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殷周制度论》作为新史学研究周代制度的开山之作,以制度比较的视野对近百年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王国维从社会制度来理解政治制度的视角,却造成了对周代政治制度的误解,并导致了此后关于君统、宗统关系的持续争论。本文以概念分析法对王国维提出的概念与命题进行重新梳理,尝试为这一公案提出新的解决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周代宗法制是封建制的统治基础,而封建制则具有超越于宗法制之外的政治统合功能。王国维对周代制度的主动误解,恰恰反映了他在民国政治乱局中所持守的道德与文化立场。
- 安文研
- 关键词:宗法制封建制
- 宗法社会:以徽州贞节牌坊为视角的理论透视
- 2016年
- 牌坊是传统社会高度发达的宗法文化载体,而就其地域分布现状而言,徽州地区是主要集中点之一,结合该区贞节牌坊的相关资料,并借助法律史学的研究视角,进行贞节牌坊形成原因的法文化分析,以明确贞节牌坊背后隐藏的宗法社会信息,并由此延伸到目前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思考其现实意义与应然价值。
- 林洋
- 关键词:宗法文化
- 中国传统宗法社会视角下的党内宗派主义
- 2015年
- 由于中国几千年宗法伦理社会的影响,加之宗法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家族意识浓厚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法制国家,并产生了超出宗族主义的宗派主义,因而国民便产生了以个人、家族利益或小团体利益为主的宗派主义思想,这对于政党建设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毛泽东用饱含中国人民辛酸和革命战士血泪写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对宗派主义的建党学说。
- 柳青
- 关键词:宗派主义宗法文化社会视角党内伦理社会家族意识
- 宗法社会的面孔——祖先像的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一、清代佚名皇子像:一件祖先像当我们凝神面对一位陌生人,一定会注意到他的某些外貌特征——比如面部的痣. 当这位右侧法令线下有痣的老年男子成为一幅穿着清代贵族服装的肖像(图1),与真人等大,正面端坐,温和地凝视着画外的观众,我们会进一步想知道他的名字和身份.但是随后就会发现,画像内外并没有中国画常见的题识,失去曾经附加的签条也就意味着画中人失去“身份证”.遍索文献,可以看到众多显宦的生平经历和显赫功业,却找不到右脸有痣这样的外貌细节.我们只能衣冠取人,根据服饰的等级与颜色,推测他的身份.
- 邵彦
- 关键词:宗法社会祖先生平经历陌生人身份证
相关作者
- 胡健

- 作品数:99被引量:5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资源诅咒 石油储量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石油资源
- 王天根

- 作品数:94被引量:204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章太炎 舆论 《天演论》 报刊 珍稀
- 潘佳铭

- 作品数:13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宗法社会 宪法司法化 法律 哈特 公民社会
- 董春诗

- 作品数:58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自然资源 资源诅咒 经济增长 产业集聚 企业
- 黄银伟

-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 辨析 械斗 宗法社会 洪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