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06篇“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相关文章
原发胃体胰腺乳头状肿瘤1例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2025年
目的探讨胰腺外乳头状肿瘤(ESPT)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分子病理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ESPT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主呈排列,部分围绕血管生长,呈乳头样,向周围平滑肌中浸润生长,细胞异型较小,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β-catenin(弥漫核+)、PR(+)、CD99(膜+)、CgA(-)、E-cad(-)。分子学检测到β-catenin 3号外显子突变,未检测到KIT及PDGFRA基因突变。结论发生于胃体的胰腺乳头状肿瘤(SPTP)非常罕见,经验不足的医师对本病认识不够,应注意与间质瘤等鉴别,免疫组化β-catenin、PR、CD99等表达联合分子学检测有助于ESPT的诊断。
舒凡凡孙文李军川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基因检测
胰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征
2024年
目的:胰腺乳头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肿瘤,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总结胰腺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式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为胰腺乳头状肿瘤的42例患者。回顾分析其人口学、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结果:42例患者中男12例,女3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术前诊断为胰腺乳头状肿瘤22例,胰腺癌1例,黏液囊腺瘤3例,肉瘤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余诊断不明确。术前的影像学检查中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中以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升高最常见(8例),可能对胰腺乳头状肿瘤有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β连环素、波形蛋白(Vimentin)、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分化簇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10)、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NSE的阳率分别为100%、93%、86%、82%、78%、66%。42例患者均随访,其中6例失访,余36例随访49.83(25.00~104.53)个月(包括1例术后4年肿瘤复发转移,2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年复发,目前正接受化学治疗;余34例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均存活)。结论:胰腺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女,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CT及MRI诊断正确率高,明确诊断需结合镜下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闫凯峰刘宏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腺乳头状肿瘤伴高级别转化1例被引量:1
2024年
患者女,58岁,左侧腰腹部疼痛。体检发现左侧腹膜后肿瘤,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CT示胸12-腰3椎体水平左侧前方腹腔内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影,大小10.1 cm×6.6 cm,增强扫描示不规则强化,侵犯左侧肾门、胰腺体尾部、左侧肾动静脉,紧邻左侧肾和腹主动脉;腹膜后淋巴结增大,邻近肠系膜上动脉受压,左侧肾上腺显示不清。双侧肾上腺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高宇慧吴建锋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病例报道
CT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胰腺乳头状肿瘤的作用分析
2024年
探讨对胰腺乳头状肿瘤患者施CT磁共振鉴别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胰腺乳头状肿瘤患者;样本例数共计60例;样本选择时间为2019年2月~2022年7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展开MRI检查工作以及CT检查工作;金标准主要选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完成诊断后,对比各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临床对患者展开病理检查后,疾病均获得明确诊断。此外,以CT诊断方式完成病情诊断后,57例最终确诊;以MRI诊断方式完成病情诊断后,58例最终确诊;在胰腺乳头状肿瘤疾病准确率方面,两种检查方法之间未呈现出任何差异(P>0.05)。结论 临床对胰腺乳头状肿瘤患者在开展诊断工作期间,不论CT诊断方法或者MRI诊断方法,均获得广泛应用。其能够充分明确患者具体的病情状况。在此种情形下,医生可具有参考资料研究针对的治疗方案,最终促进胰腺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结果的显著提升。
郭巍巍谢显孝韩海鹏
关键词:CT磁共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胰腺乳头状肿瘤患者术后长期胃肠道功能以及心理压力:单中心大型队列的多量表横断面调查
研究背景胰腺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低度恶肿瘤,好发于青年女,预后良好。目前治疗的主要争议点是选择局部切除术(local resectio...
华玉泽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心理压力胃肠功能手术方案
胰腺乳头状肿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胰腺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胰腺SPN患者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资料。结果19例SPN患者影像学上肿物边界清楚,密度低于胰腺质。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20~62岁(中位年龄31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肿块分布:3例胰头部,3例胰颈部,5例胰尾部,8例胰体尾部。肿块直径1 cm~大小15 cm×12 cm×8 cm,包膜多完整,肿块切面10例为,6例为囊,3例为囊。Vimentin阳17例,β-catenin、CD56均为阳,PR阳16例,CD10阳17例,Syn阳15例,CgA阳1例,NSE阳1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均未出现转移或复发。结论SPN作为一种低度恶的胰腺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需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腺泡细胞癌相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马妍王玉红杨红丽黄山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
胰腺乳头状肿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3年
探讨胰腺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特点以及治疗与预后等。回顾分析13例胰腺SP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等,并复习相关文献。13例胰腺SPN患者均为女,中位年龄31岁。其中10例有明显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和上腹不适;其他3例表现为无任何症状,于常规体检时发现胰腺占位。典型胰腺SPN具有特征病理形态,即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细胞构成,细胞黏附差,形成乳头状结构,常有出血及囊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3例胰腺SPN中,Vimentin阳率100%(13/13),CD10阳率92.3%(12/13),β-catenin阳率100%(13/13)。胰腺SP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低度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肿瘤生长缓慢,预后较好。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可作出准确病理诊断。
方航荣段瑛王娟红苟思琪魏威陈琳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胰腺巨大乳头状肿瘤合并多路径转移1例的CT表现
2023年
对胰腺乳头状肿瘤患者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病变穿刺活检术,通过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证为胰腺乳头状肿瘤并肝脏多发转移。
刘利静李霞王春业王爱杰黄冉冉张国伟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
胰腺乳头状肿瘤诊治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胰腺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其恶程度较低^([1])。1959年Frantz首次描述并认识到了这种肿瘤的特殊特点,SPN因此又被称为Frantz瘤^([2])。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将这类肿瘤命名为“乳头状瘤”^([3]),2010年WHO将SPN定义为低度恶肿瘤^([4])。
邢骋许静涌杨尹默
关键词:胰腺肿瘤
术前使用列线图模型预测胰腺乳头状肿瘤的生物学恶行为
目的:  胰腺乳头状肿瘤是一种低度恶肿瘤,现如今对于其具有恶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尚不明确,预测胰腺乳头状肿瘤的生物学恶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本研究通过术前预测哪些胰腺乳头状肿瘤的患者存在或将来可能...
李晓成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术前预测

相关作者

邓元
作品数:45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胰腺
楼文晖
作品数:247被引量:2,645H指数:1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胰腺 胰腺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李磊
作品数:57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单县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化 肾脏 病理分析 节细胞神经瘤 肺鳞癌
金忱
作品数:126被引量:701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胰腺癌 胰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
郝纯毅
作品数:74被引量:509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癌 伦理审查 胰腺肿瘤 新辅助治疗 肝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