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72篇“ 审美取向“的相关文章
- 中国古典舞当代审美取向研究
- 2024年
- 目的:中国古典舞是当代构建的文化产物,继承了中国传统舞蹈基因和民族风格韵致。文章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以期在掌握中国古典舞发展特点的情况下,以现代意义的主体对其进行重塑,凸显当代古典舞的审美价值,为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推动舞蹈艺术多元化发展。方法:文章主要用文献研究法、观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查阅大量关于中国古典舞、舞蹈美学、文化传承等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历史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当代审美取向的变化趋势,并通过观看、分析中国古典舞作品,结合作者经验,感受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社会的审美表现,提炼出其审美取向的特点。结果: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注重古典舞的传统韵味,又注重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其选材与艺术效果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呈现更具直观性、生动性,习惯采用叙事性的舞蹈语言,能用有限的空间营造意境,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结论: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交流融合的背景下,合理挖掘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与创新元素,找到平衡支点,继承并发扬正确的审美观念,可有效促进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实践,使其通过推陈出新充分展现自身韵味与魅力,进而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 何宜晓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审美取向
- 余叔岩与京剧审美取向流变
- 2024年
- 一般认为,京剧形成于公元1840年前后。据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的《中国京剧史》的划定,1840年至1917年为京剧的成熟期。而此后二十年间(1917-1937年)为京剧的鼎盛期。严格说来,上述两个时期又可各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840年前后京剧形成并逐步定型,代表人物是以程长庚为首的“前三鼎甲”。
- 张伟品
- 关键词:余叔岩鼎盛期程长庚京剧审美取向成熟期
- 音乐剧歌曲欣赏的本质和审美取向
- 2024年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开始重视追求美。而音乐剧作为一种集歌唱、舞蹈、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这使其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音乐剧歌曲作为音乐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推动剧情发展的重任,还通过不同内容应用向观众传达情感、价值观和生活哲理。基于此,本文对音乐剧歌曲欣赏的本质和审美取向进行探讨。
- 邓静雯
- 关键词:音乐剧歌曲欣赏审美取向
- 黄士陵篆刻边款品评语词及审美取向研究
- 2024年
- 在中国篆刻史上,黄士陵作为“晚清四家”之一,不为时风所缚,出入秦汉,上溯三代,以其丰富的学养、深厚的功力和广博的见识构筑起极富个性的“黟山派”印学风格。黄氏整合不同流派及丰富的金石资料为己所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精华,强化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不随人脚踵,胆敢独造,终营造出既古典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样式。对于印坛可谓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文章从其篆刻边款中梳理出“秀”“瘦”“光洁”“古”四个品评语词,谨结合相关资料展开论述,试言明其印学的审美取向。
- 池县委董存建
- 关键词:黄士陵边款审美取向
- 审美取向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2024年
-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维度之一。审美取向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超越单元主题统一、文体各异的初级阶段,迈向在文本互通中赏析美、接受美与表达美、创造美并重的高级阶段。基于审美取向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需从自身审美经验出发,围绕人与自我、人与他者、人与社会三元关系,施行审美经验与生活世界的交互、补充、共情、实践四步法:以“自我”与“他者”角度切入人文议题、在复调中互补互证、在互文中寻求共时性和历时性、在审美鉴赏中表达创造。
- 莫莉陈姝婷龙煌汕
- 关键词:高中语文
- 乡村题材短视频的叙事变迁、重构及其审美取向
- 2024年
-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农民借助短视频成为了中国乡村叙事的重要主体。由此,乡村叙事在叙事话语和故事内容上均发生了改变。农民以“身体”为基本的表演手段,以“日常故事”为功能取向,以“时空”搭建展演舞台,重构了乡村叙事。乡村题材短视频中的新乡村叙事,不仅还原了当代中国真实的乡村风貌,传播了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更进一步以沉浸式的审美体验消解了日益加剧的城市症候,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
- 李庚刘雄文
- 关键词:乡村叙事审美取向
- 一语万古新:元好问五言诗的审美取向
- 2024年
- 元好问是金元政权更迭时期最为耀眼的一位作家,其诗歌主要以沉郁苍凉的七言丧乱诗著称。与其丧乱诗相较,元好问的五言诗审美风格又有明显不同。其五言诗在审美取向上更为清新质朴,崇尚自然,主要体现为诗歌内容上对山水田园的亲近、诗歌风格上强调天然淳朴的性情,以及诗歌境界上流露出的达观淡泊。元好问这种追求质朴浑成的五言诗审美取向,为唐以后的五言诗史作出新的审美贡献。
- 谢丹
- 关键词:元好问五言诗旷达审美取向
- 走进“象外之象”——新媒体视域下现代戏曲舞台美术审美取向探索
- 2024年
-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戏剧探索不断推进,其表现形式进一步拓展,“新媒体戏剧”舞台演艺日益盛行。与此同时,现代戏曲舞台美术也开始出现新景象,尝试新呈现。虽然笔者亦主张现代戏曲舞台美术在新媒体时代与时俱进,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势态,比如浮于表面化的新媒体技术环境表达(或再现),与文本内容的生硬衔接导致新媒体手段游离在戏剧内涵之外,仅仅把新媒体当作一种导演方式的形式化表达,新媒体视域下现代戏曲舞台美术审美取向的偏离等。
- 王千桂
- 关键词:象外之象审美取向
- 基于现代作家审美取向的文本解析--以《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为例
- 2024年
- 研究聚焦于现代作家郁达夫和朱自清在《故都的秋》与《荷塘月色》中所体现的审美取向。通过细致的文本解析,揭示了作家如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融入自然景观的描写之中,并探讨了这些描写如何反映出作家的审美倾向及民族审美心理。梳理了两篇散文的创作背景及核心内容,继而采用对比分析法,深入讨论了作品中的情景交融手法、情感表达策略和审美理念的传达。尽管两位作家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各有侧重,但他们的作品均深刻地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对时代变迁的反思。
- 周刚
- 关键词:现代作家审美取向情景交融
- 儒家思想对国画创作审美取向的影响
- 2024年
- 儒家思想对历代中国画创作的审美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倡导的中庸之道、仁爱之心与中国画在美学上主张的中和之美、内在之美一脉相承,儒家思想主张的礼乐制度对中国画表现的形式之美、秩序之美、形质之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与价值观对中国画创作题材、内涵、格调有相当的启发与导向作用,儒家美学思想与中国画的审美要求不谋而合。
- 周飞战
- 关键词:儒家思想国画审美
相关作者
- 张鹏飞

- 作品数:180被引量:21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审美观照 中国传统文化 叙事范式 生命 《金瓶梅》
- 蒲晓彬

- 作品数:45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技法 文本 文本建构 大学语文 审美取向
- 鞠斐

-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形态 黎族 大美无言 精工 审美取向
- 韩宝江

- 作品数:34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 研究主题:地方课程 词风 审美取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中小学美育
- 徐东

- 作品数:49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服装设计 服装结构 服装 服饰 民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