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3篇“ 审计体制改革“的相关文章
审计委员会背景下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思路探讨被引量:3
2024年
在各级党的审计委员会组建以后,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定位、地方审计机关的报告关系、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内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对于审计委员会背景下审计机关的报告关系,有双重报告模式、监察委员会模式等五种不同方案,相应地,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定位也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借鉴监察体制改革的做法,审计机关由人大产生、在党委审计委员会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下实施审计监督,是一种较优选择。同时,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及其对审计机关的具体领导内容和形式也要依据上述定位加以明确。这一研究,可以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审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李明辉
关键词:国家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委员会
地方审计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配置大量金融资产获取高额投机收益。特别地,由于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融资优势,其进行金融资产投机套利的动机更加强烈。这一“脱实向虚”行为不仅影响到了...
赵蕾
关键词:政府审计
审计法背景下深化审计体制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审计法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审计体制改革审计法治运动的一条主线,新审计法的实施是深化审计体制改革的历史契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审计政治体制审计组织体制审计协作体制三个方面,改革中应当兼顾内外部法律关系、宏观与微观四个维度,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审计监督权、审计监督权与其他公权力、审计监督权内部各项权力三重关系。我国审计体制背后法权关系的变化,要求宪法性审计监督规范择机修改。
胡智强
关键词:宪法审计法监督权
地方审计体制改革:“治理监督”还是“放任自流”?——来自地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可靠性的经验证据被引量:8
2023年
文章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地方国有并购重组企业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体制改革的治理监督作用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审计改革能够显著提升政府审计的治理监督作用,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并购交易中的业绩承诺可靠性;(2)基于地方审计改革力度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和经费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力度越大,对地方国有企业并购业绩承诺的监管效果越好;(3)在地方审计改革监督效果提升的作用渠道分析中,政府审计能够通过加强其对违规问题的揭示和处罚更好地治理并购业绩承诺可靠性问题,但相关建议和指导并未能发挥显著的强化作用;(4)就地方审计改革对业绩承诺可靠性的影响机制而言,政府审计能够从业绩“失诺”现象产生的动因及显性表征切入,通过对并购溢价和大股东减持问题的治理,促进业绩承诺可靠性的提高。文章为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王鑫鑫张书敏窦炜
关键词:并购溢价大股东减持
数字经济时代重塑国家经济审计体制改革模式的思考被引量:3
2021年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家经济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于审计工作呈现出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智化特征。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审计模式的发展趋势为从抽样审计转向全覆盖审计转变,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从现场审计转向非现场审计转变,从微观审计转向宏观审计转变。审计工作必须要直面挑战,重塑审计体制,实现审计目标数字化转型、风险评估数字化转型、审计业务数字化转型和审计报告数字化转型。
王丹
关键词:数字经济审计体制改革
关于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官制度的设想——基于国家审计体制改革视角
2021年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官制度,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国家审计体制法治化、职业化、专业化的重要路径。进行《审计官法》立法,有助于将审计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用、培养、教育纳入法治轨道,使之有法可依,更好促使审计人员依法履职,进一步深入推动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国内关于《审计官法》立法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通过科学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官法》的核心要件和制度框架,明确了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人员选任、法定职责、职业权利、职业义务、级别设置与晋升安排、培训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学科支持制度等的主要内容,率先进行了制度设计和立法探索,以期给未来的立法和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文本借鉴。
熊宇昊
关键词:国家审计审计官审计体制改革
试论审计体制改革:变迁和未来被引量:12
2019年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国家治理,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机制。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我国的审计体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革新,这期间制度变迁一直都在进行,一系列关于审计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发展的重要节点,均带着改革的要求与任务,具有制度变迁的性质,为制度变迁进行了铺塾。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审计体制改革具有由行政力量主导、受工具理性驱使、以强制性变迁模式为主、遵循路径依赖下的渐进性变迁等特点,并提出在深化我国审计体制改革中,需要立足于满足制度需求,促进制度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赵广礼
关键词: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理论
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趋势与优化路径
2018年
审计权与监察权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内在关联,国家监察体制的重大变革,催生了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外部需求。同时,我国现有的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审计对象的全面性和审计结果运用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成了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内生动力。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实行审监合一,组建国家审计监察委员会;推动审监分立,组建国家审计委员会;将国家审计机关部分职责划归同级人大机关和国家监察委员会,建立混合型审计体制。其中,实行审监分立、组建国家审计委员会的改革模式,有利于科学区分审计权与监察权之间的关系、坚持党对国家审计工作的领导和全面覆盖、构建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应该成为未来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陈鹏
关键词:审计体制
协商民主:在国家审计体制改革中的认知与建构被引量:6
2018年
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是一个已然的趋势,而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协商民主制度的嵌构过程中提供了诸多的必要条件。虽然此中的协商民主制度样态在目的、主体、内容和形式上是与其他领域中的协商民主相区别的,但对于促进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从民主意识、机制创新、制度建构三个方面探寻建构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在为国家审计体制改革中建构协商民主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在为当下深入推进国家审计体制改革开辟新路。
金太军
关键词:协商民主国家审计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中政策审计体制改革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政策审计在提高政府政策能力、推动责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与审计机关,在推动政策审计的独立性定位、保障机制供给等管理体制方面,以及在政策审计对象遴选、标准体系的建构和结果反馈等组织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在政策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应强化对管理体制和组织机制的研究讨论与实践探索,提升政策审计的政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从而建构一个契合国家治理体系需求的现代化政策审计体制机制。
张振波金太军
关键词:政策审计

相关作者

杨肃昌
作品数:157被引量:1,178H指数:1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国家审计 审计体制 环境审计 审计监督 绩效审计
程乃胜
作品数:51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宪法 法制现代化 五四宪法 市民社会 审计
崔强
作品数:18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海门市审计局
研究主题:国家审计 审计 统管 行政单位 政府会计
肖泽忠
作品数:15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研究主题:国家审计 审计体制 审计监督 预算审计 双轨制
胡建国
作品数:2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审计体制改革 垂直管理 国家审计制度 问责制度 审计公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