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篇“ 室间隔增厚“的相关文章
高血压伴室间隔增厚的心电图改变
2024年
目的观察室间隔增厚的心电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92例经超声证实室间隔增厚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心电图变化并测量其V_(1)~V_(3)导联R波电压,并与相应的室间隔厚度及正常均值做对比。结果心电图逆钟向转位伴或不伴T波改变50例,顺钟向转位伴或不伴T波改变34例,无钟向转位伴或不伴T波改变8例。样本中V_(2)、V_(3)导联R波波幅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平均值,这个现象在重度逆钟向转位当中更加明显;V_(3)导联R波电压随室间隔增厚略有相应的增加。结论室间隔增厚的心电图表现有多种,逆钟向转位占比最大,并且逆钟向转位中的重度逆钟向转位的V_(2)、V_(3)导联R波波幅明显高于正常均值。代表前间隔部除极导联的电压,V_(3)导联和室间隔的厚度呈弱正相关,V_(1)、V_(2)导联无相关性。
杨春吕伟王宗婕
关键词:室间隔增厚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室间隔增厚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室间隔增厚的相关关系方法:(1)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河池市人民医院肾内科诊断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
李巧玲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红蛋白左心室肥厚室间隔增厚
高心病多普勒彩超室间隔增厚程度临床分析
2021年
探讨采用多普勒彩超对高心病患者实施室间隔增厚程度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4月~2020年04月收治的400例高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实验组;将我院2017年04月~2020年04月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选择多普勒彩超方法完成两组受检者疾病诊断,就最终结果差异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高心病患者舒张期室间隔平均厚度(13.21±1.49)mm以及收缩期室间隔平均厚度(13.83±1.52)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1±1.49)mm以及(8.55±1.52)mm(P<0.05);所有患者均未表现出检查不良后果以及严重不适现象。结论:多普勒彩超方法有效运用,可使高心病患者诊断效果显著提升,就其室间隔增厚程度可以充分反映,表现出较好重复性以及安全性,对于高心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高心病患者确切治疗以及有效预后。
聂文萍
关键词:高心病多普勒彩超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与室间隔增厚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室间隔增厚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就诊的老年男性良性BPH患者237例,其中室间隔厚度正常组198例,室间隔增厚组39例,详细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进行空腹血糖(FBG )、血脂、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分别通过心脏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首先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高血压及甘油三酯预测室间隔增厚的价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高血压(HBP)、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BP及TG对前列腺患者的室间隔增厚有影响(ORHBP=3.762,PHBP=0.044;ORTG =2.682,PTG =0.008);HBP联合TG预测室间隔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87,其中95%CI为0.6352~0.8422。结论:TG和 HBP是影响老年前列腺患者室间隔异常的因素,且是预测室间隔异常的较好指标。
于海迪陈勇马勇袁静杨菲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室间隔增厚高血压甘油三酯
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首先根据心彩超结果将资料分为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对其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再比较2组间各因素均数的大小;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MT及Crouse评分预测室间隔增厚的价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发生率在颈动脉IMT>8mm与≤8mm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P=0.019);颈动脉的IMT、斑块的Crouse评分、SBP对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有影响(ORIMT=36.349,PIMT=0.022;ORCrouse=1.151,PCrouse=0.043;ORSBP=1.025,PSBP=0.053);高血压患者有无室间隔增厚2组间SBP(P<0.05)、颈动脉的IMT(P<0.01)及斑块的Crouse评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预测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增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669(P<0.0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其室间隔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颈动脉IMT及斑块的Crouse评分均不是预测其室间隔增厚的很好指标。
由天辉田作军陆亚琴周玉兰曾昭华
关键词:高血压室间隔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室间隔增厚的关系探讨
1999年
引起室间隔(IVS)增厚的原因很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亢、肥胖、高脂血症、老龄等皆可使IVS增厚。另外,在工作中观察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IVS厚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BPH很可能是IVS增厚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将BPH与IVS增厚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许琦仲怀琴朱伯兰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体积室间隔细胞生长因子左室后壁厚度
孤立性室间隔增厚106例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会引起室间隔(IVS)增厚性改变。而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亦可出现IVS增厚,拟将此称作为孤立性IVS增厚。这常见于高脂血症、脂肪肝、超体重,糖尿病及前列腺肥大中。本文将在近年检出的106例孤立性IVS增厚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近年我院对所有住院3~7天的患者2594例,作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年龄从19~84岁,男2000例,女594例。年龄组成见表1。入院后,各科作系统体检,测身高、体重,检验科和影像科作多种检查,除外心血管疾病。
朱伯兰
关键词:室间隔增厚病例分析
高血压病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与对称性左肥厚的关系被引量:3
1996年
对47例高血压病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AST)与对称性左肥厚(SLVH)患者的左结构参数和心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组病人左舒张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合并左扩大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室间隔厚度与左后壁厚度无明显相关.提示高血压病AST与SLVH在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发病机理上无密切的内在联系.
李松柏李玉忠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射血分数
局限性室间隔增厚的临床意义
1994年
室间隔增厚既可以是导致其它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其它疾病造成的结果,我们对近几年所遇到的局限性室间隔增厚的35例患者作以病因分析,以指导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刘旭马建国杜炜江吉布席
关键词:室间隔肥厚
高心病多普勒彩超室间隔增厚程度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对高心病多普勒彩超室间隔增厚程度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为高心病组,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为健康组患者,对2组患者均应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扫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心病组患者的室间隔平均厚度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高心病组患者增厚程度在14~15mm患者,57例(57.00%);增厚程度在12~13mm的患者34例(34.00%);增厚程度在16~18mm患者9例(9.00%)。结论:高心病患者均表现为室间隔不同程度的增厚增厚程度在14~15 mm的比例最高,16~18 mm比例最低,采用多普勒彩超可对高心病患者的室间隔增厚程度进行准确的显像,安全重复性好,适宜广泛应用于高心病的检查和诊断。
田丽伽玛利登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多普勒彩超室间隔增厚

相关作者

陈慧
作品数:219被引量:903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病 多态性 血瘀证
吴小盈
作品数:76被引量:465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高血压 血瘀证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多态性
由天辉
作品数:83被引量:699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形成 高血压患者
季军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济南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收缩 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变化 弥漫性病变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巩昕
作品数:7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BP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算法 朴素贝叶斯 支持向量机 病人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