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篇“ 家鼠鼠疫“的相关文章
- 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芒市、梁河县、弥勒市3个家鼠鼠疫疫源地16个自然村320户家庭,采用水盘法捕获地面游离蚤,在室内每户布放10个水盘,连续布放2夜。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潜在影响因素。在R4.3.0软件下,采用跨栏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因素。结果320户家庭2夜共布放水盘6400盘/夜,44户捕获地面游离蚤,感染率为13.75%(44/320),捕获地面游离蚤136只,蚤指数为0.021(136/6400),优势蚤种为猫栉首蚤指名亚种,占61.76%(84/136),印鼠客蚤和人蚤各占19.12%(26/136)。经多因素跨栏Poisson回归分析,其他地面类型、垃圾倒在户外、养猫、有鼠类和蚤类活动痕迹的家庭,室内地面游离蚤捕获概率分别是相应参考组的4.39、3.16、3.09、3.08和2.29倍,傣族家庭室内地面游离蚤捕获概率是汉族家庭的0.30倍;弥勒市、傣族、养鸡和周围有房屋的家庭,室内地面游离蚤捕获数量分别是相应参考组的3.84、2.95、7.58和5.37倍,外出务工、其它地面类型、有灭鼠行为的家庭,室内地面游离蚤捕获数量分别是相应参考组的0.32倍、0.45倍和0.28倍。结论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受家庭基本情况、室内外环境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为避免蚤传疾病传播给人,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室内地面游离蚤的丰盛度。
- 陈艳罗云燕伏蓉郭双玲何萍刘平果罗依尹家祥
- 关键词:地面游离蚤影响因素
- 玉溪市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的分离及鉴定
- 2024年
- 目的调查云南省玉溪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中是否携带鼠疫耶尔森菌噬菌体,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红塔区捕鼠。以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EV 76疫苗株为宿主菌,使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鼠疫菌噬菌体的分离,对分离而得的部分噬菌体进行初步鉴定。并用PCR法检测鼠疫菌特异基因caf1。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452只鼠类标本,分离到31株鼠疫菌噬菌体,总分离率为6.86%;10株分离自褐家鼠,分离率为5.56%;8株分离自黄胸鼠,分离率为6.61%;6株分离自小家鼠,分离率为10.34%;3株分离自斯氏家鼠,分离率为10.34%;3株分离自大足鼠,分离率为15.79%,1株分离自松鼠,分离率为25.00%。不同宿主动物鼠疫菌噬菌体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13,P>0.05)。4个县(区)均分离出鼠疫菌噬菌体,13个采样点中11个采样点分离出鼠疫菌噬菌体,分离率为84.62%。各采样点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5,P<0.05)。噬菌体在平板上表现出大(d≥1.8mm)、中(0.8mm≤d<1.8 mm)和小(d<0.8mm)噬菌斑;未检测到caf1基因。结论玉溪市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存在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呈多态性。3株噬菌体形态符合肌尾噬菌体科特征。
- 彭海燕钟佑宏张海鹏段存娟苏超石丽媛吴鹤松
- 云南省鼠疫静息期家鼠鼠疫疫源地鼠中致病性耶尔森菌的调查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处于静息状态的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鼠中3种致病性耶尔森菌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探究鼠疫耶尔森菌微生态环境,为防治致病性耶尔森菌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7年,通过多重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抽选10个家鼠鼠疫疫源县采集鼠盲肠标本,经4℃冷增菌后,采用PCR方法检测foxA基因、inv基因及caf1基因进行初筛并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分离致病性耶尔森菌;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地区携菌率差异。结果云南省10个疫源县共采集鼠类盲肠标本2865份,分离到7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为2.58%(74/2865);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结论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经统计分析,各地的分离率不同,且越早进入静息期的鼠疫疫源地鼠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率越低;未发现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 张海鹏吴鹤松苏超段彪王鹏钟佑宏
- 基于groEL基因检测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情况
- 2024年
- 目的调查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情况。方法以云南省梁河县、芒市和弥勒市鼠疫疫源地为采样点,使用夹夜法捕捉鼠类动物,并收集脾脏样本。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脾脏样本中米库尔新埃立克体特异性groEL基因,并对阳性产物进行Sanger双向序列测定。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疫源地、生境、鼠种、性别间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的情况。结果检测656份鼠类动物样本,在黄胸鼠、斯氏家鼠、北社鼠和青毛巨鼠上检出米库尔新埃立克体阳性12份,阳性率为1.83%。不同疫源地、生境、鼠种、性别间鼠类动物感染米库尔新埃立克体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groEL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12份阳性样本核酸序列内部的同源性在99.5%~100%,米库尔新埃立克体核酸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为ClusterⅣ型。结论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4种鼠类动物存在米库尔新埃立克体低度感染。
- 韦蓉李紫薇罗云燕汪娜刘淑清李进春卢江丽尹家祥
- 关键词:鼠类
- 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及犬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 目的调查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状况及检测犬血清中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情况。分析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基因型特点,讨论不同影响因素对于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携带率和犬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的影响。方法1.课题...
- 韦蓉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鼠形动物
- 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探讨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黄胸鼠的遗传特性
- 2024年
- 目的对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的黄胸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云南省不同地理种群黄胸鼠的遗传特性。方法2016-2019年对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临沧市、玉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7个地区捕获的黄胸鼠408份肝、脾标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应用PCR技术扩增COⅠ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开展COⅠ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单倍型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并作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因流、遗传分化指数(F_(st))的计算。结果共成功扩增云南省7个地区黄胸鼠种群408份肝、脾标本的COⅠ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639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67%、25.67%、27.67%和16.99%,黄胸鼠种群COⅠ基因的碱基含量A+T高于C+G。7个种群共定义了2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433~0.84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82~0.01973,各种群整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德宏州>玉溪市>保山市>文山州>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大理州,核苷酸多样性较高的为文山州、德宏州和玉溪市种群。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7个种群单倍型共分成3个大支;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显示,不同地理种群的单倍型交叉混杂分布;群体F_(st)分析表明,除保山市与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文山州,西双版纳州与临沧市、文山州,临沧市与文山州种群间外,其余各地理种群间遗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流数据显示,玉溪市与大理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种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其他种群间基因交流缺乏。AMOVA分析结果表明,7个黄胸鼠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种群间的变异程度较低。结论7个地区的黄胸鼠种群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部分地理
- 陈敏苏超石丽媛
- 关键词:黄胸鼠遗传分化
- 云南省家鼠鼠疫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及差异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08年后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流行静息期内小型兽类的群落特征,探讨和分析引起群落结构差异变化的原因,为制订鼠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选择地理位置和鼠疫流行静息年限具有代表性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弥渡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县)、宜良县、梁河县、勐海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县),弥勒和文山市以及保山市隆阳区等10个县(市、区)开展现场调查工作,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捕获的小型兽类,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分析采样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10个调查区内共捕获小型兽类2889只,鉴定为4目5科14属22种,黄胸鼠的构成比为56.97%(1646/2889),为优势种;褐家鼠(6.82%)、臭鼩(5.71%)、齐氏姬鼠(5.33%)、中华姬鼠(5.16%)、卡氏小鼠(3.53%)、灰麝鼩(2.94%)、锡金小鼠(2.94%)、小家鼠(2.32%)、黑缘齿鼠(2.25%)、四川短尾鼩(1.80%)和北树鼩(1.11%)为习见种;大绒鼠(0.93%)、北社鼠(0.63%)、小毛猬(0.42%)、中华鼩猬(0.35%)、大耳姬鼠(0.21%)、大足鼠(0.17%)、长尾大麝鼩(0.17%)和巢鼠(0.10%)为少见种;小板齿鼠(0.07%)和针毛鼠(0.07%)为稀有种。10个调查地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表现为:澜沧、勐海和耿马县仅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其余7个调查区以黄胸鼠及其他1~3种小型兽类为优势种,但弥渡县和宜良县2个调查区的第1优势种均非黄胸鼠。结论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静息期内的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具有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 段彪任天广陶继宏苏超浦恩念赵文红亚红祥吴鹤松鲁亮
- 关键词:家鼠黄胸鼠小型兽类群落
- 我国喜马拉雅旱獭鼠与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遗传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了解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与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及其遗传特征,为掌握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病原学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国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和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内分离的412株鼠疫菌,对其进行糖醇酵解实验、毒力因子鉴定、DFR分型和CRISPR分型研究。结果 两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型呈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特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被分为5个生化型;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较为稳定,只有1个生化型。两块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绝大多数能产生毒力因子Fl和PstI,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70.53%(201/285)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75.09%(214/285),Pgm阴性菌株占20.00%(57/285),Pgm混合型菌株占5.26%(15/285);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37.80%(48/127)菌株为VW阳性,Pgm阳性菌株占29.13%(37/127),Pgm阴性菌株占58.27%(74/127),Pgm混合型菌株占12.60%(16/127)。DFR分型发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包括22种基因型,其主要基因型为5、7、8、10、19、32、49型;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基因分型相同,均属于9型。CRISPR分型发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所有菌株分为7个CRISPR基因簇14个CRISPR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G7、G22、G26-a1’、G22-a1’;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均为G30型,其基因簇为Ca8。结论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和基因型多样,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表型和基因型单一,因此采用DFR、CRISPR基因分型方法结合表型特征可有效地鉴别两块疫源地鼠疫菌和满足鉴定溯源研究的需求。
- 李胜靳娟何建辛有全柏吉祥张琪赵海红张晓璐杨晓艳代瑞霞
- 关键词:鼠疫鼠疫菌
-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黄胸鼠甲酰肽受体1基因多态性分析
- 目的:获取并分析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黄胸鼠FPR1基因序列;了解黄胸鼠FP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情况,筛选出黄胸鼠FPR1基因可能的鼠疫抗性等位基因;结合云南家鼠鼠疫的流行特征分析不同地区间黄胸鼠FPR1基因...
- 陈敏
- 关键词:黄胸鼠COI
- 云南家鼠鼠疫部分疫源地鼠形动物感染汉坦病毒及其基因进化研究
- 目的明确云南省家鼠鼠疫部分自然疫源地鼠形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以及不同地区、生境、鼠种及雌雄等因素对鼠形动物感染汉坦病毒的影响,探讨云南省家鼠鼠疫部分自然疫源地鼠形动物汉坦病毒型别及其进化变异特征,评估汉坦病毒感染人类...
- 汪娜
- 关键词: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关作者
- 董兴齐

- 作品数:192被引量:1,05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鼠疫 鼠疫菌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质粒
- 钟佑宏

- 作品数:99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鼠疫 噬菌体 鼠疫疫源地 流行病学意义 疫源地
- 吴鹤松

- 作品数:117被引量:303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鼠疫 印鼠客蚤 流行病学 鼠类 碘
- 王鹏

- 作品数:181被引量:49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鼠疫 鼠疫菌 噬菌体 流行病学意义 鼠疫耶尔森菌
- 段彪

- 作品数:26被引量:67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鼠疫 家鼠鼠疫 疫源地 鼠疫疫源地 鼠疫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