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04篇“ 寒地水稻“的相关文章
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持水稻食味品质的栽培方法,包括步骤一,挑选优质种子,种子催芽后播种;步骤二,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每隔两周向水稻施加有机肥料;步骤三,测试土壤pH值,使用石灰粉或硫酸铁土壤调...
龙玲
一种适合水稻育秧装置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合水稻育秧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包括播种机、转动轴以及移动轮,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播种机内,移动轮固定于转动轴表面;支撑组件,设置于播种机下方,包括设置于面上的支撑轨,支撑轨顶部滚...
赵灿梁杏怡霍中洋戴林秀戴其根许轲魏海燕张洪程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2025年
水稻高光效(宽窄行)栽培是通过改变水稻株行距调整水稻本田栽植整体布局,使单位面积光能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各种产量因素的形成,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针对气候特点总结了高光效栽培技术。
于瑞国刘灵枢
关键词:寒地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基于拉曼光谱的水稻施肥方式快速识别研究
2025年
水稻种植过程中,长期施肥不当会导致土壤中肥料积累过度,造成水田富营养化。为了提高耕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达到精耕细作目的,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拉曼光谱识别水稻施肥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无损、快速、精度高、便于操作等优点。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我国水稻的施肥方式。
王春杰赵肖宇
关键词:拉曼光谱寒地水稻
智能化推荐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为了减少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水稻土壤及环境的影响,基于产量及上季肥料残效,依据养分专家系统(简称NE系统)在水稻上进行智能化推荐施肥,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设置不同施肥量,调查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产量构成因子、理论产量、实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肥料偏生产力。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民习惯施肥(FP)三大肥料(N-P_(2)O_(5)-K_(2)O)施用量161,59和106 kg·hm^(-2),智能化推荐(N-P_(2)O_(5)-K_(2)O)施肥量为151,56和69 kg·hm^(-2),减施氮、磷、钾纯用量分别为10,3和37 kg·hm^(-2)。各处理之间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因子、实际产量都存在一定差异且变化规律不明显。处理2的成熟期最早,为9月1日,与FP的相差2 d;处理3三大肥料的PFP都是最高的,分别为73.98,199.49和161.91 kg·kg^(-1),比FP的分别高8.86,21.78和63.00 kg·kg^(-1)。4个处理在减肥条件下均实现增产,处理3实际增产最高,产量达到11171.67 kg·hm^(-2),增产量686.73 kg·hm^(-2),增产率6.5%,各处理增产、肥料偏生产力高低顺序相一致。说明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闵凡华徐新朋何萍王西亚李庆飚郭震袁海龙张明
关键词:寒地水稻推荐施肥生物有机肥
“双免密苗”技术对水稻秧苗素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2025年
“双免密苗”可有效缓解当前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明确“双免密苗”技术对水稻秧苗素质及苗期酶活性的影响,可为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设2个种子类型(G:干种子,Y:芽种)和3个播种量(B1:200 g/盘,B2:250 g/盘,B3:300 g/盘),共6个处理,研究“双免密苗”对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α-淀粉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免”G模式提高了水稻苗期的出苗率、成苗率和胚乳残留量;在播种量因素中,2年的出苗率和成苗率B2处理均高于B1处理;胚乳残留量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根数B1处理2年均高于B2和B3处理;2年茎基宽均呈B1>B2>B3趋势。种子破胸期、立针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均呈逐渐升高趋势,2.1叶期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B2、B3处理α-淀粉酶活性随着幼苗生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播种量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
张家智赵羽涵丁俊杰姚亮亮邱磊张茂明王自杰高雪冬黄成亮崔士泽杨晓贺
关键词:水稻双免秧苗素质酶活性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水稻孕穗期低温响应分析
2025年
水稻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极易受到低温侵袭,并伴随着水稻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调控,以适应低温逆境。为了明确水稻孕穗期低温胁迫应答的关键调控通路及基因,采集龙粳11(LG11)在孕穗期低温处理下0、2、4 d的幼穗,用于孕穗期低温胁迫的转录组动态分析。结果共鉴定得到1423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低温处理前2 d共得到11724个DEG,在低温处理4 d后共识别了11057个DEG。GO功能富集分析,LG11低温处理共包含144个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富集DEGs数量最多的集中在光合作用、叶绿体重定位、红外光应答等光合作用相关类别。KEGG富集分析共显著富集到37个KEGG通路,其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下降,进一步明确龙粳11光合作用在孕穗期低温下显著受抑制。这些结果为后续水稻孕穗期低温胁迫应答中转录组水平上的分子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郭震华马文东蔡丽君蔡永盛胡月婷韩笑田崇兵张希瑞王翠
关键词:水稻孕穗期转录组测序
离子硅流体锌对水稻秧苗素质和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硅锌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锌优化管理措施,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3个硅肥水平下3个锌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水稻秧苗株高、根长差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8.0%、16.0%;A2处理上部分与下部分鲜重干重较对照分别提高4.8%、23.4%、0.3%、5.7%,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硅能够提高各节间茎秆抗折力,A2处理抗倒伏指数与A1处理相比提高了15.5%。A2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A1处理分别提高5.3%、5.0%、6.4%、18.5%,随施锌增加穗数、产量呈增加趋势,但硅锌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显著。B2、B3各节间抗折力随锌肥的施用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抗倒伏指数随锌肥的施用呈增加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硅肥和锌肥最优指标施用量的组合为最优配比。
曹嘉明李红宇张璐璐潘龙龙力刚程运江张志刚
关键词:水稻秧苗素质抗折力
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技术探讨
2025年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6个/丛,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高0.4和0.3个/丛;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805.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47.5和54.0 kg/hm^(2),这一增产效果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来实现;侧深变量施肥处理的效益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高298.5和192.3元/hm^(2)。
张少波张金成
关键词:水稻
二叶期水分管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2025年
旱育苗是黑龙江水稻产区最重要的育秧方式,苗床水分管理尤其出苗后的土壤水分对培育壮苗至关重要。试验以早粳稻龙粳31为供试材料,以水稻出苗后(7 d)进入二叶期的土壤水分管理方式为处理因素,于二叶露尖时分别模拟湿润育苗和水育苗的土壤状态(湿润育苗R:土壤含水量达到持水量的90%~100%,且土壤表面无水层;水育苗S:苗床保持1 cm水层),以常规旱育苗CK为对照(土壤含水量50%~60%),围绕秧苗的形态、生理指标展开调查,探讨二叶期苗床土壤水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苗过程中二叶期苗床土壤水分达到湿润处理(R),甚至水层处理(S)时秧苗无论形态还是生理指标都较对照处理(CK)发生明显变化,株高增加7.6%和12.4%,叶龄提高10%和19.1%,白根数减少12.4%和21.2%;秧苗充实度降低13.5%和22.4%,苗体内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表现出秧苗光合能力减弱的趋势。综上,稻区二叶期苗床土壤水分保持在50%~60%时,有利于培育壮苗。
董奇卓王泰毅钱永德
关键词:水稻秧苗素质

相关作者

郑桂萍
作品数:294被引量:1,550H指数:21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寒地水稻 寒地 穗部性状 土壤水分
吕艳东
作品数:177被引量:907H指数:18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寒地水稻 寒地 水稻品质 早粳稻
那永光
作品数:115被引量:472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寒地水稻 寒地 秧苗素质 栽培技术
解保胜
作品数:96被引量:449H指数:1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寒地水稻 寒地 条播 水稻秧苗
顾春梅
作品数:75被引量:448H指数:12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寒地水稻 寒地 栽培技术 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