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9篇“ 对旋轴流通风机“的相关文章
轴流通风机
一种轴流通风机,它由防爆电机、进气消声筒,集风罩、叶轮、外风筒及稳流环组成,由于叶轮叶尖部位产生的涡流分别由两个稳流环收集通过整流送回流场中,从而避免涡流向叶片根部扩散,达到高效率、高风压和宽广的高效区,与普通轴流式...
刘业棉谭曙光
一种矿用防爆型轴流通风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用防爆型轴流通风机。包括集流器、进口消声器、风筒、叶轮、出口扩压器、电动机;所述风筒包括Ⅰ级风筒和Ⅱ级风筒;所述叶轮包括叶轮一和叶轮二;集流器与进口消声器螺栓连接;进口消声器与Ⅰ级风筒螺栓连接;Ⅰ级...
高平张海涛余浩陈朝晖
轴流通风机轴向间距性能影响分析
2024年
以FBDCZ-8-NO27型轴流通风机为例,模拟分析了轴向间距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首先,将通风机规格尺寸、材料特性等参数录入到CFD软件内,由该软件自动构建出通风机及流体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研究需求划分网格,然后以此为基础,分别从稳态与非稳态两个方面出发,模拟分析了三种轴向间距条件下通风机性能的变化情况,以设计出最佳的通风机轴向间距,提升通风机性能,使其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刘来鑫
关键词:对旋轴流通风机轴向间距稳态分析
煤矿轴流通风机的振动响应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轴流通风机设备可能的优化路径,从振动响应分析的角度着手,煤矿轴流通风机流场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压力-时间变化情况,探究不同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煤矿轴流通风机的振动响应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较为合理的轴向间隙与径向间隙取值范围,以期为后续的轴流通风机优化设计提供更多参考借鉴。
成永新
关键词:对旋轴流通风机
FBCDZ轴流通风机的振动响应特性分析
2024年
为进一步探究FBCDZ轴流通风机的基本性能及可能优化路径,结合FBCDZ通风机的基本结构参数建立轴流通风机的仿真模型,并通过动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方法,通风机的振动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工况(740 r/min)下,该轴流通风机理论上不发生共振,且疲劳强度和振动速度两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仅在高负荷工况(1 000 r/min)下存在振动速度偏高的问题,可通过增加材料强度予以解决。同时,现场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此次研究可为后续优化作业提供参考借鉴。
谢雪元
关键词:对旋轴流通风机
轴流通风机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机理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节能降耗成为当今世界的迫切需要,提高通风机能量转换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通风领域内关键问题。掌握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演化机制是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的前提与基础,但目前尚缺乏针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机理方面的研究。为此,以轴流通风机为研究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获得了不同流量工况下通风机内部流场。基于熵产理论,建立了通风机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理论模型,明确了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与空间流场参数的内在关系,实现了叶轮内不同类型能量损失的定量分析,结合叶轮内流动特征,明确了能量损失空间演化规律和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熵产方法计算叶轮内不可逆能量损失是可靠的,直接黏性耗散损失和壁面摩擦损失是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湍流耗散则是引起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达到总能量损失的60%~80%;于前级叶轮,湍流耗散引起的能量损失在1.0Q_(BEP)流量工况(Q_(BEP)为最优工况流量)达到最小,而后级叶轮能量损失随流量的降低而增大。能量损失主要集中在Span=0.6~1.0(Span为叶展方向轮毂至机壳的无量纲距离)区域,在1.0Q_(BEP)工况达到总能量损失的70%;叶顶间隙泄漏流和叶片前缘溢流引起的螺涡、叶轮内回流、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流动分离以及叶片后缘尾迹都将导致能量损失产生,其中流动分离和尾迹引起的高能量损失区域较小,能量损失相有限,而涡和回流显著影响叶轮内流体流动,最终导致叶顶附近区域出现大量能量损失。
陈永平刘荣华陈世强吴世先刘东李洋溢彭文庆
关键词:对旋轴流通风机叶轮流动特征
径向间隙煤矿轴流通风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2024年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轴流通风机径向间隙风机性能的影响,以某小型煤矿企业的局部轴流通风机为研究象,其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确定了稳态与非稳态两种情况下,不同径向间隙风机性能的整体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当降低径向间隙时,有助于增加风机压头和气流做功,但与此同时,较小的径向间隙也将导致风机的气动噪声问题更为突出,风机流量也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由此确定将径向间隙控制在叶片直径的0.8%~1%范围较为合理,以此为后续的煤矿轴流通风机径向间隙优化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毕森浩
关键词:对旋轴流通风机径向间隙
轴流通风机叶轮内能量传递过程与演变特性
2024年
叶轮转将能量传递给风流,如何实现能量高效转化是工程领域内关键问题,掌握叶轮内能量传递过程是实现能量高效转化的前提与基础。为明确通风机叶轮内能量传递机理,以轴流通风机为研究象,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获得了叶轮内部流场。基于叶轮机械能量转换理论,探明了叶轮内风流流动角、轴向速度和叶轮局部理论全压升等参数演变规律,揭示了叶轮内能量演变特性和流动损失过程。结果表明:当流量大于0.7 QBEP(QBEP为最高效率工况)时,前级叶轮效率明显高于后级,在最高效率工况,两级叶轮效率差值约26.5%,当流量等于1.22 QBEP时,效率差值高达66.6%,表明后级叶轮效率偏低是导致通风机整机效率降低的主因;在流动方向,后级叶轮流动损失集中在STL=0~0.3(STL为流动方向叶轮进口到出口的距离),降低该区域的流动损失是提升后级叶轮效率的关键;实际风流全压升曲线驼峰特性是叶轮理论全压升和流动损失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与前级叶轮出口和后级叶轮入口理论全压有关;流动角在叶展方向急剧减小或增大将引起轴向速度显著减小,进而导致前级叶轮进出口和后级叶轮进口在SPN=0.8~1.0产生回流(SPN为叶展方向轮毂至机壳的距离),最终影响叶轮内理论全压升的大小,因此流动角和轴向速度共同作用并改变叶轮内能量演变规律;两级叶轮局部理论全压升均在叶轮中部区域获得较大提升,而在叶轮进出口区域变化甚微,局部理论全压升增长率是决定叶轮理论全压升大小的关键因素。
陈永平刘荣华陈世强刘东李洋溢王潇
关键词:对旋轴流通风机
矿用隔爆压入式轴流通风机性能调节的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通风机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设备,被称为矿井的肺。为解决大功率通风机长期处于非设计工况运行时效率低、风压小、能耗高等问题,采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研究风机叶片在不同安装角度的运行特性,明确风机运行时的最佳安装角度。研究结果表明,当风机的流量工况不同时,所应的最佳风机安装角度不同,根据流量工况来匹配不同的风机,能够显著提升风机的运行效率,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张志红
关键词:对旋式轴流通风机通风系统变频调速
矿用压入式轴流通风机点燃源评定被引量:1
2024年
重点分析煤矿用压入式风机工作环境和机械运动特点,可能存在的非电点燃源进行评估并提出适宜的抑制措施,使通风机整机满足所在环境非电防爆的要求。
王淑博

相关作者

贺秋冬
作品数:12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湖北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自行车 组件 通风系统 风筒 通风机
徐建中
作品数:640被引量:1,69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风力机 风力机叶片 对转涡轮 叶片
杨华运
作品数:13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煤矿防尘通风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研究主题:对旋风机 轴向间隙 对旋轴流通风机 噪声频谱 流场
张永军
作品数:58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燃气轮机 弯叶片 扩压叶栅 压气机 液态燃料
肖朋
作品数:8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对旋风机 CFD 内流分析 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