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篇“ 对立违抗障碍“的相关文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的大脑皮质形态学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ODD儿童16例,不共患ODD的ADHD儿童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36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估智商。所有被试进行脑磁共振成像扫描及数据采集,采用FreeS urfer软件分析大脑皮质形态学指标。结果:ADHD伴ODD组[(6528.1±857.5)mm^(3)vs.(7591.2±657.3)mm^(3)]、ADHD不伴ODD组[(6867.2±841.3)mm^(3)vs.(7591.2±657.3)mm^(3)]左外侧颞上回脑区皮质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DHD伴ODD与ADHD不伴ODD两组间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左外侧颞上回脑区皮质体积与ODD症状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皮质厚度、表面积和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外侧颞上回皮质体积减小可能是ADHD儿童的重要脑结构异常指征,共患ODD未改变这一特点。
司飞飞刘璐李海梅董敏曹庆久孙黎钱秋谨王玉凤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
基于症状网络分析探讨情绪失调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间的作用
2024年
目的基于偏相关网络模型与贝叶斯网络模型探讨情绪失调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和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症状系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02年9月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就诊的ADHD共患ODD的患儿967例,采用ADHD症状评定量表评估ADHD症状,儿童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评估ODD症状,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估患儿情绪失调问题。使用R语言(版本4.1.2)的mgm包、qgraph包、bnlearn包等进行网络分析,基于ADHD、ODD、情绪不稳定因子共30个症状条目,构建偏相关网络模型与贝叶斯网络模型,基于节点指标探索核心症状与桥连症状。结果偏相关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失调症状与ODD症状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ODD症状有较高的强度,尤其是"很敏感,很容易生气"(强度=3.57)与"经常和大人争吵"(强度=2.32)症状;情绪失调症状有较高的桥连强度,其中"好斗或容易被激怒"(桥连强度=2.64)最突出。贝叶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DHD症状位于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DAG)的中上部,主要通过直接关联情绪失调症状间接关联DAG下部的ODD症状。结论相较于ADHD,情绪失调与ODD的症状关联更强,并在ADHD与ODD的症状连接中发挥桥连作用;ADHD症状可以通过直接驱动情绪失调症状间接驱动ODD症状。
高媛刘倩溶李海梅潘美蓉朱子青司飞飞赵梦婕岳鑫鑫王玉凤钱秋谨刘璐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对立违抗障碍情绪失调网络分析
父母愤怒表达与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症状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父母愤怒表达与儿童对立违抗障碍(ODD)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ODD儿童46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46例正常对照。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评估父母的愤怒表达,用儿童情绪管理量表评估儿童的愤怒管理。结果:母亲愤怒指数(β=0.13,P<0.05)和愤怒向外表达(β=0.25,P<0.05)能直接预测ODD症状。儿童愤怒应对在母亲愤怒指数与儿童ODD症状间起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儿童愤怒应对和愤怒失调均在母亲愤怒向外表达和ODD症状间起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9%和18%。结论:对立违抗障碍儿童愤怒应对和愤怒失调可能在母亲愤怒表达和ODD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司飞飞何婷杨靓靓赵梦婕董敏刘璐蔺秀云
关键词:儿童对立违抗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与对立违抗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患儿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53例ODD患儿以及53例正常儿童为观察对象,设为ODD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家长用破坏性行为障碍评定量表(Disruptive behavior disorder rate scale,DBDRS)评分,分析ODD患儿EMBU评分与DB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ODD组EMBU量表父亲及母亲偏爱被试、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DD组DBDRS量表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对抗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DD患儿EMBU量表父亲及母亲偏爱被试、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评分与DBDRS量表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ODD患儿具有明显的父亲及母亲偏爱被试、情感温暖与理解低下等不良养育方式,并且其与行为问题具有明显联系。
曾丽蒋志军李廷碧陈秀锦
关键词:父母养育方式对立违抗障碍
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索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功能特征,为改善ADHD儿童社会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及儿童困难问卷(QCD),对首次就诊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科的192名单纯ADHD儿童、243名共患ODD的ADHD儿童,以及珠海市某学校11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3组儿童SNAP-Ⅳ量表注意缺陷因子得分分别为[1.9(1.7,2.1),1.8(1.6,1.9),1.0(0.6,1.2)],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分别为[1.8(1.4,2.1),1.6(1.1,1.8),0.7(0.2,1.0)],对立违抗因子得分分别为[1.6(1.5,1.9),1.0(0.8,1.1),0.8(0.5,1.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68.44,237.97,418.66,P值均<0.01)。3组儿童WFIRS-P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分别为家庭[0.8(0.6,1.1),0.6(0.3,0.8),0.3(0.1,0.6)];学习和学校[0.8(0.5,1.1),0.8(0.5,1.0),0.3(0.1,0.5)];生活技能[1.0(0.7,1.2),0.8(0.6,1.0),0.6(0.4,0.8)];自我管理[1.0(0.3,1.0),0.7(0.3,1.0),0.3(0.0,0.7)];社会活动[0.7(0.4,1.0),0.6(0.3,0.9),0.3(0.0,0.4)];冒险活动[0.3(0.2,0.5),0.2(0.1,0.4),0.1(0.0,0.2)];总分[0.8(0.6,1.0),0.6(0.5,0.8),0.4(0.2,0.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08.82,122.45,60.17,40.58,96.17,76.57,138.30,P值均<0.01)。3组儿童QCD量表得分分别为[30.0(24.0,37.0),32.0(27.0,40.0),47.0(37.0,5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6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注意缺陷和对立违抗症状均是患儿WFIRS-P总分及QCD分的影响因素(R^(2)值分别为0.40,0.25,P值均<0.05)。结论 共患ODD的ADHD儿童在社会功能各个维度上的缺陷较ADHD儿童更为严重,社会功能缺陷受注意缺陷和对立违抗症状的影响。
陈强李德欣李静齐洋洋刘慧陈淑梅廖远航钟洁琼李秀红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精神卫生儿童
家庭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患儿95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的9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统计儿童一般情况及家庭情况,利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评估儿童情绪问题;通过面对面访谈了解儿童的家庭教养情况,评估了家人的养育方式,包括权威型、专制型和纵容型,分析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表现、焦虑情绪和多动指数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而专制型和纵容型教养方式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家庭教养方式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威型(OR=6.224,P=0.001<0.05)、专制型(OR=9.556,P=0.001<0.05)、纵容型(OR=6.187,P=0.001<0.05)均会影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的发生。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出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共患对立违抗障碍症状,其中专制型和纵容型教养方式更容易导致儿童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
徐晓梅曾五娇范晓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家庭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对立违抗障碍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引起研究者、教育者和家庭成员的广泛关注,研究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家庭因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家庭系统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因素,具体分为家庭环境、家庭互动、父母心理因素和个人特征四个方面。结果表明,家庭因素和儿童对立违抗障碍有显著相关性。家庭因素影响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形成、发展,以及干预效果。
王鑫王淑燕
关键词: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家庭影响因素
家庭系统环境刺激与对立违抗障碍/对立违抗倾向儿童情绪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家庭系统环境刺激(家庭适应性/凝聚力、亲子关系、父母婚姻关系)与对立违抗障碍(ODD)儿童/ODD倾向儿童情绪、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破坏性行为障碍问卷(DBQ)、家庭适应性和凝聚力评估量表(FACES-Ⅱ)、婚姻适应量表(DAS)及儿童-家长关系量表(CPRS),对存在ODD或明显ODD倾向的125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DBQ、FACES-Ⅱ、DAS、CPRS评分分别为(3.70±1.38)分、(97.40±19.83)分、(84.54±17.59)分、(54.40±7.60)分;DBQ总分与FACES-Ⅱ、DAS、CPRS总分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适应性、婚姻满意度、婚姻内聚性及冲突性(亲子关系)对ODD倾向具有预测作用,但预测度有限。[结论]家庭系统环境刺激与ODD儿童/ODD倾向儿童的情绪、行为相关,且可以对其进行有限的预测和解释;除家庭系统环境刺激外,ODD/ODD倾向的发生、发展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赵非一付强强岳立萍宋花玲许红夏小芥韩茨明星胡菁徐燕
关键词:对立违抗障碍亲子关系儿童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ODD患者(研究组)及按年级随机抽取的5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CBCL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MBU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EMBU中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与CBCL中抑郁、多动均呈负相关(P<0.05);父亲惩罚严厉(F2)与CBCL量表中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均呈正相关(P<0.05);父亲拒绝否认(F5)与CBCL量表中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均呈正相关(P<0.05);EMBU中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与CBCL量表中分裂样、交往不良、多动均呈负相关(P<0.05);母亲的惩罚严厉(M4)与CBCL量表中多动呈正相关(P<0.05)。结论ODD儿童家庭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低,不良的教养方式可能与ODD儿童的异常行为有关。
张丽霞杨世昌刘文文朱俊敬王体宾张琛
关键词: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养育方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儿童家庭环境特点及家庭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符合DSM-5诊断的140例ADHD儿童(伴ODD亚组34例、不伴ODD亚组106例),正常对照儿童45例,由父母填写一般情况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采取多重回归分析探讨ADHD、ADHD共患ODD的家庭相关因素。结果: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月龄越低(β=-0.03,P<0.01)、家庭亲密度(β=-0.50,P<0.05)和组织性(β=-0.49,P<0.01)越低、矛盾性(β=0.30,P<0.05)越高,患ADHD的风险越大;儿童家庭矛盾性(β=0.21,P<0.05)和控制性(β=0.20,P<0.05)越高,ADHD儿童共患ODD的风险越大。结论:儿童月龄低、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低、矛盾性高是ADHD的危险因素。家庭矛盾性和控制性高是ADHD共患ODD的危险因素。
高兵玲吴赵敏江家靖钟苑心王鹏钱英杨斌让王玉凤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家庭环境

相关作者

蔺秀云
作品数:85被引量:1,950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流动儿童 儿童 影响因素 症状 ODD
苏林雁
作品数:371被引量:3,78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青少年 对立违抗性障碍 ADHD
袁秀洪
作品数:44被引量:35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对立违抗性障碍 儿童 自我意识 流行病学调查
王玉凤
作品数:409被引量:3,060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ADHD
刘璐
作品数:67被引量:14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基因 共患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