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6篇“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相关文章
- 孩子排便困难 警惕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2025年
- 很多孩子从新生儿期即出现排便困难,可能会持续到儿童时期,继而引起顽固性便秘、严重的腹胀及呕吐,家长们往往认为是功能性的便秘而未引起重视,其实这--现象可能另有病因,如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儿童罕见病,社会对其关注度较低,大多数家长对巨结肠这个病一无所知。为此,如果孩子总是出现排便困难,就要警惕先天性巨结肠。
- 李勇芳
- 关键词: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困难罕见病顽固性便秘
- 基于PDCA模型的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模型下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对进行根治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围术期中的效果。方法纳入15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凭借抽签分组法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进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和基于PDCA模型的整体护理,患儿均持续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恢复情况、排便功能、配合度、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患儿配合度、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排便功能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PDCA的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促进患儿的临床恢复,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孙培良王凤丽田娟曹丽娜
- 关键词:整体护理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
- 开塞露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中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开塞露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第一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传统回流灌肠法,观察组患儿采用开塞露法,比较两组患儿灌肠时间、灌肠量,患儿的合作表现以及其家属的认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灌肠时间和灌肠液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保持安静的患儿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0.0%,其回流灌肠合作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疗效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达100%,高于对照组80.0%的满意度(P<0.05)。结论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开塞露进行干预,先通过开塞露注入肛门排便,再用传统回流灌肠的方法为其清洁肠道,有助于减少灌肠液的使用量和操作时间,提高疗效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黄美丽谢美玉赖气治
- 关键词:开塞露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
- 超声辅助下的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清洁回流灌肠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抽样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术前给予传统常规清洁回流灌肠;观察组患儿于灌肠第1日、第3日及术前1 d,在清洁回流灌肠前,先使用超声影像评估患儿肠道内大便的情况,再根据超声影像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灌肠。比较2组患儿术前灌肠出入量差、灌肠时间的差别;使用Bristol粪便性状评估表(BSFS)比较2组患儿术中肠道清洁度的差别;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术前单次灌肠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灌肠天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灌肠出入量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BSF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辅助用于判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清洁度的评估中,缩短了患儿术前肠道准备的时间,提高了灌肠的效率,改善了肠道准备清洁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吴天航张振强胡一新唐然周婷婷张云霞
- 关键词:超声影像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小儿
- X线消化道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X线消化道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诊治的72例疑似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消化道造影检查,将直肠黏膜活检与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评估X线消化道造影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诊断效能。结果72例患儿中,活检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49例,占比68.06%,其中超短段30例(41.67%),短段4例(5.56%),长段3例(4.17%),常见型8例(11.11%),全结肠4例(5.56%)。72例患儿中,X线消化道造影诊断先天性巨结肠50例(69.44%),其中超短段29例(40.28%),短段4例(5.56%),长段5例(6.94%),常见型8例(11.11%),全结肠4例(5.56%)。X线消化道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0%(49/49)、95.65%(22/23)、98.61%(71/72)。结论X线消化道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欣王水
-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敏感性特异性
- 标准化回流灌肠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标准化回流灌肠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大理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回流灌肠,对照组实施常规灌肠,比较两组灌肠时痛苦程度评分、单次灌肠耗时、腹围差、出入量、肠道清洁满意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灌肠时痛苦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单次灌肠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围差和出入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清洁满意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回流灌肠可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程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肠道清洁满意率及护理满意度。
- 高学燕李艳梅赵继波
-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道清洁满意度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新生儿外科2014年7月-2016年8月行传统围术期护理的38例巨结肠患儿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8年10月行FTS围手术期护理的39例巨结肠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导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4、12、24、48 h疼痛行为评分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尿管、胃管留置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疼痛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可加速机体恢复,降低疼痛刺激,缩短住院时间,增加家属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雷晓艳左伟高威程远娣方丽王妹朱加林
-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围术期护理
- 切除部分直肠肌鞘的改良Soave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应用观察
- 2024年
- 探讨切除部分直肠肌鞘的改良Soave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 2024年2月期间,小儿外科病房收治的76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回顾性分析,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将纳入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行切除部分直肠肌鞘的改良Soave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肛门Soave手术)。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肛门功能(Krickenbeck评分法)和控便功能(Heikkinen评分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和控便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切除部分直肠肌鞘的改良Soave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提升患儿预后效果,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廖恺
- 关键词:改良SOAVE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综合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观察
- 2024年
- 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SCR)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本院的62例小儿HSCR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个手术期间对小儿HSCR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缩短患儿的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情况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郭正
- 关键词:综合护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腹腔镜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排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腹腔镜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HD患儿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41例)和对照组(传统腹腔镜Soave巨结肠根治术,5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除肠管长度以及术前灌肠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排便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134.07±22.08)分钟、术中出血量(5.17±0.87)ml、术后排便时间(2.10±0.32)天、术后住院时间(7.59±1.25)天、切除肠管长度(15.24±2.25)厘米以及术前灌肠时间(13.61±2.14)分钟均少于短于对照组[(159.78±25.44)分钟、(7.61±1.41)ml、(2.46±0.53)天、(10.59±1.84)天、(16.67±2.54)厘米、(16.44±2.5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儿血清WBC、CRP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血清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的疼痛评分(3.42±0.69、3.17±0.64、2.52±0.58、2.06±0.53)均低于对照组(4.47±0.76、3.78±0.72、3.31±0.66、2.8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排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改良Soave短肌鞘术治疗HD,可改善各临床指标和排便功能,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感染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 邓富强李艺域方志伟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相关作者
- 陈江谊

- 作品数:54被引量:178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治疗小儿 腹腔镜 小儿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儿童
- 蒋淑兰

-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经腹根治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配合 围术期 肛门
- 陆显斌

- 作品数:24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直肠前突 疗效比较 术式治疗 阴道修补
- 史川

- 作品数:25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治疗小儿 腹腔镜 尿道下裂 小儿 疗效
- 任红霞

- 作品数:135被引量:39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新生儿 腹腔镜 胆道闭锁 预后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