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篇“ 小儿脑电图“的相关文章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口腔黏膜喷雾或滴鼻用于小儿脑电图检查的镇静效果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口腔黏膜喷雾或滴鼻用于小儿脑电图(EEG)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151例患儿根据Dex口腔黏膜喷雾2.5 ug/kg、3 ug/kg,Dex滴鼻2.5 ug/kg、3 ug/kg,随机分为D1组(38例)、D2组(38例)、D3组(37例)和D4组(38例)。记录患儿给药前(T_(0)),给药后10 min(T_(1))、20 min(T_(2))、30 min(T_(3))、40 min(T_(4))警觉镇静量表(OAA/S)评分、MAP、HR、SpO_(2)。观察患儿镇静一次成功率、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和不同时间点4组患儿的镇静效果和MAP、HR、SpO_(2)。结果D1与D3组、D1与D2组起效时间和D3与D4组的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的D1与D2组、D3与D4组和T_(4)时的D3与D4组的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的D1与D2组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的D1与D2组、T_(3)时的D1与D2组和D3与D4组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EEG检查前应用Dex 3ug/kg滴鼻,诱导时间快、成功率高、镇静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EEG检查前的镇静方法。
- 徐磊王媛齐金莲田迪贾英萍
- 关键词:脑电图口腔黏膜
- 探讨小儿脑电图在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 2023年
- 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脑电图(EEG)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20年8月到2021年2月,接受我科住院并进行诊疗的246名儿童,收集病史后,对疑似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对数据进行收集并与临床和脑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6名脑电图异常,其中18名为阵发性惊厥,相应的13名(72.2%)为局灶性或全局性癫痫样放电;4名脑炎患儿,脑电图θ、δ活性明显增高异常,病情及严重程度为正比,100%阳性率;56名新生儿出生时窒息,18名脑电图异常,显示低电压或背景图形与胎龄情况不一致;76名儿童高热,20名脑电图异常,θ活性明显增高;92名头晕和头痛,11名脑电图异常,显示为局灶性或阵发性θ活性增高。结论 通过脑电图的检查及诊断,结合给出的数据信息,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癫痫及脑炎提供了很大帮助,可对脑功能损害的情况及范围进行有效评估,并为预后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 李旗司立霞陈月红
- 关键词:脑电图儿科神经系统疾病
- 七氟烷诱导期小儿脑电图癫痫样放电的发生率及依托咪酯对其影响的研究
- 研究背景及目的自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用于儿童手术麻醉期间脑电监测以来,七氟烷麻醉期间经常观察到癫痫样放电。根据Vakkuri等人的描述,七氟烷诱导期间癫痫样放电有以下几种类型:δ波...
- 苗梦荣
- 关键词:七氟烷小儿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发生率
- 文献传递
- 小儿脑电图看图基本知识
- 2019年
-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的建议,小儿脑电图的诊断分为正常、正常范围、界线性(borderline)和异常。其中正常范围和正常脑电图的临床意义—致;界线性脑电图对临床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异常脑电图不再区分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但需在结论中注明异常表现,如“背景δ为主,弥漫性慢波”、“左侧前头部局限性慢波”、“双侧对称同步3Hz棘慢波节律暴发伴失神发作”、“右侧Rolandic区棘慢波发放,睡眠期明显增多”等,这样更有助于临床诊断。
- 李沁晏
- 关键词:异常脑电图小儿棘慢波失神发作神经学
- 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用于小儿脑电图检查的研究
- 目的: ①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用于小儿脑电图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②比较鼻内给予两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儿脑电图检查的镇静作用。 方法: ①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
- 郑欣欣
- 关键词:脑电图检查
- 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用于小儿脑电图检查半数有效剂量的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用于小儿脑电图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0月25日至2017年10月25日,拟行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下睡眠脑电图检查患儿39例,年龄1~6岁,ASAⅠ~Ⅱ级。采用双盲、序贯的前瞻性研究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初始剂量为2.0μg/kg,将患儿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RSS)评分≥4分和睫毛反射消失作为有效镇静标准,由上1例患儿的镇静情况,决定下1例患儿的滴鼻剂量,按0.2μg/kg阶梯增减。将RSS评分≥4分且睫毛反射消失的患儿纳入镇静有效组,RSS评分<4分的患儿纳入镇静无效组。每10分钟记录1次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研究进行至阴性、阳性结果达到8个拐点时终止试验。结果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脑电图检查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50)为2.10μg/kg,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955~2.255)μg/kg。结论 2.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使50%脑电图检查患儿达到有效镇静状态,不干扰痫样放电检出,镇静效果满意,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 郑欣欣刘剑霞杜敏徐颖
- 关键词:脑电图半数有效剂量儿童
- 小儿脑电图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脑电图变化及与早期(治疗后2年)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9年新华医院新诊断的791例癫痫患儿。剔除仅随访2年内的患儿,共624例人组。将患儿分为难治性癫痫组(n=42)、非难治性癫痫组(n=582)。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2年的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局灶性慢活动、癫痫波变化规律,分析脑电图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是5.41年,624例随访超过2年,42例(6.73%)符合难治性癫痫的标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始发作时脑电图高度异常、原发性癫痫组高度节律紊乱(0R=18.33)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脑电图有弥漫性癫痫波(OR=4.16)和高度节律紊乱(OR=22.2)、治疗2年后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变慢(OR=19.88)和局灶性慢活动(OR=3.64)与难治性癫痫有关。结论:癫痫患儿治疗后发作不能控制,初始发作时脑电图高度异常、治疗后1年脑电图有弥漫性癫痫波和高度节律紊乱、治疗2年后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变慢和局灶性慢活动,需警惕难治性癫痫的可能,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施莉黄盛王文安李玲
- 关键词:小儿癫痫脑电图难治性癫痫
- 如何解读小儿脑电图被引量:9
- 2014年
-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mm,EEG)是神经系统疾病检测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于脑功能状态的判断和癫痫诊断与鉴别诊断。关于EEG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笔者在本刊曾有过介绍;但由于部分临床医生并不掌握EEG的专业知识,在如何解读EEG报告方面仍然面临不少困惑,导致不仅难以发挥EEG在疾病诊断方面的作用,而且可能造成误诊的情况。
- 刘晓燕
- 关键词:脑电图儿童癫痫
- 小儿脑电图常见误判原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儿脑电图误判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68例报告为异常的小儿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假阳性率达30.1%,年龄越小,误判率越高。结论:加强EEG工作者及临床医师对不同年龄阶段EEG基本波形认识并了解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易出现伪差的机率是减少小儿EEG误判的根本措施。
- 杜学丽牛银萍
- 关键词:儿童脑电图
- 热性惊厥小儿脑电图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热性惊厥(FC),习惯称为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1998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6个月~10岁FC患儿156例,对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分组结果发现,年龄≤2岁组与>2岁组,体温>38.5℃与≤38.5℃组比较,后者EEG异常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对年龄>2岁,体温≤38.5℃且反复发作的FC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现报告如下.
- 刘伟
- 关键词:脑电图热性惊厥癫痫
相关作者
- 刘晓燕

- 作品数:295被引量:1,25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脑电图 儿童 突变 难治性癫痫
- 秦兵

- 作品数:61被引量:2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临床神经生理学 国际抗癫痫联盟 术前评估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
- 马丙祥

- 作品数:405被引量:2,718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小儿 中医儿科学
- 叶锋

- 作品数:30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脑膜瘤 外科手术 显微手术 胶质瘤 颅脑损伤
- 蔡方成

- 作品数:198被引量:1,029H指数:1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空肠弯曲菌 小儿 脑电图 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