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篇“ 小切口手法碎核“的相关文章
超声乳化与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白内障的疗效
2024年
在临床中分别利用超声乳化、切口手法,对硬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对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从2023年1月-2024年3月该时间段,随机在入住我院的硬白内障患者中选择68例,且把这些病例分别纳入到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病例数均为34。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其超声乳化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其切口手法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85±3.74)min、手术出血量为(67.48±14.15)ml、住院时间为(4.85±0.71)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47.95±5.40)min、手术出血量为(138.40±22.40)ml、住院时间为(7.75±0.75)d,从中可以看出前者情况要明显好于后者(p<0.05)。从治疗有效率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为94.14%,后者为76.47%,前者情况要明显好于后者(p<0.05)。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泪膜破裂时间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前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前者分别为(1.31±0.15)、(0.62±0.09)D、(11.52±3.05)s,后者分别为(0.97±0.55)、(0.78±0.08)D、(9.75±2.15)s,观察组情况更理想(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和使用超声乳化治疗患者相比,使用切口手法治疗患者发生率更低,为5.88%,观察组情况更佳(p<0.05)。结论 在硬白内障治疗中利用切口手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散光情况,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术后并发症较,值得临床推广。
连继新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
超声乳化与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白内障的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与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SIMNCE)治疗硬白内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眼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接收的110例硬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接受超声乳化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取SIMNCE治疗的5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泪膜状况、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的BCVA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六角形细胞比率、细胞密度、泪膜破裂时间(BU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比超声乳化,SIMNCE治疗硬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更佳,可有效提高视力,保护角膜内皮细胞,改善泪膜状况,降低房水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侯红云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内皮细胞
改良切口手法在白内障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白内障手法摘除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116例(116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手法58例(58只眼)1-3级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晶状体手法摘除术,采用宽3.0mm的晶体垫板作为垫板,以晶体定位钩作为劈器进行劈、分、转等方法。超声乳化组58例(58只眼),1-3级老年性白内障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常规超声乳化吸出术,采用劈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平均丢失率及术后角膜散光情况等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均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断裂或虹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法术后视力24时视力:0.1-0.5者32只眼,占55%,0.5-0.8者26只占45%。超声乳化术后24时视力:0.1-0.5者36只眼,占62%,0.5-0.8者22只眼占38%。两组术后1d,3d,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角膜散光变化值,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晶状体硬一到三级的白内障行3.2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隧道式切口,手法摘除白内障术中可控性好,手术安全简单,其手术效果与切口同样大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相当,且术后患者只有轻度异物感,视力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为手法切口白内障手术提供一种更为安全有效俭省的手术方法。
施国忠
关键词:白内障改良小切口手法碎核
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用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夹江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为研究组患者施行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患眼的裸眼视力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
宋珊
关键词:白内障
无缝线改良切口手法白内障手术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无缝线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防盲工程中白内障患者102例102眼,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51眼,采用无缝线改良切口手法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照组51例51眼,行有缝线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植入人工晶状体。分别观察术后1 d、1周、1个月裸眼视力,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1 d、1周和1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无缝线改良切口手法白内障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裸眼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适合在基层防盲中应用。
孙亭张鹏飞韩正胜黄晓飞王俊芳朱莹莹
关键词:无缝线白内障小切口
切口手法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评估切口手法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80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39例(439眼),行切口手法术;对照组361例(361眼),行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值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91±3.9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1.60±4.0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值恢复至手术前水平(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前囊膜撕裂16例,继发性青光眼6例,前房积血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27/439);对照组发生前囊膜撕裂26例,角膜内皮损伤12例,继发性青光眼16例,前房积血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0/36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口手法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与超声乳化术相当,但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张仁俊胡晓洁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
切口手法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硬白内障手术中的疗效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硬白内障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临床检查需要手术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硬度为Ⅳ~Ⅴ级的42例病人4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在表麻下行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并分析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注意事项。结果术后原有滤过泡均有效保留。术中后囊膜破裂2例,未出现悬韧带离断、虹膜脱出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9眼(20.9%),均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病人术后第1天,视力提高34眼(79.1%);眼压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8,P<0.001)。术后1周,视力提高39眼(90.7%),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426);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55%;角膜水肿均消退,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40眼(93.0%),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1,P=0.094);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8.91%;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切口手法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硬白内障手术中操作灵活,能有效提高视力,且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何自芳李一壮秦勤陈晖
关键词:小切口手法碎核抗青光眼滤过术硬核白内障
切口手法治疗瞳孔硬白内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瞳孔硬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住院瞳孔硬白内障患者59例69只眼,均施行6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并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59例(69只眼)中,术后1个月视力0.5以上者46只眼(66.67%),0.8以上者14只眼(20.29%),低于0.25者4只眼(5.8%);术前及术后1d、1周、1月测得角膜平均散光度分别为:(0.34±0.28)D、(0.41±0.32)D、(0.38±0.31)D、(0.36±0.30)D,术后各时间段角膜散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散光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破裂5只眼(7.25%),瞳孔缘撕裂6只眼(8.70%),因损伤没有进行处理;术后角膜内皮水肿9只眼(13.04%)、前葡萄膜炎9只眼(13.04%)、虹膜部分粘连4只眼(5.80%)、眼压增高2只眼(2.90%),经对症治疗均7d内消失。结论在瞳孔硬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疗效、降低成本,手术操作步骤简化安全,易于在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推广。
郭飞刘侠
关键词:巩膜隧道小切口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切口手法治疗瞳孔硬白内障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切口手法治疗瞳孔硬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170例瞳孔硬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切口手法术。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散光程度,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78.41%vs 20.00%,P<0.01);治疗组术后1 d及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vs 47.73%,P<0.01;93.33%vs81.82%,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程度在相同时间段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手法治疗瞳孔硬白内障具有临床疗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散光恢复正常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姚新旺
关键词:小切口手法碎核
切口手法应用在硬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中的效果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切口手法应用在硬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超声乳化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2周以及术后2月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后囊破裂、红膜损伤、角膜水肿以及前房渗出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第3天与第7天角膜水肿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手术临床效果好,创伤,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愈合较快,并且后囊破裂率低,是常用的硬白内障摘除手术。
朱清明
关键词:小切口碎核硬核白内障摘除术

相关作者

李一壮
作品数:131被引量:5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白内障 手法碎核 人工晶状体 小切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徐鸿飞
作品数:16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小梁切除术 小切口手法碎核 白内障 青光眼 复明
陈晖
作品数:83被引量:28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手法碎核 神经纤维瘤病 成骨细胞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廖荣丰
作品数:197被引量:635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有晶状体眼 近视 白内障 角膜
陈云福
作品数:12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小切口手法碎核 复明 白内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