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4篇“ 小探头超声内镜“的相关文章
- 小探头超声内镜辅助诊断缺血性肠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表现相对无特异性。目前,临床主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性诊断。小探头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定位准确。2024年1月24日该院全科医学科收治以“消瘦待查”入院的患者1例,结合症状、与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并通过电子结肠镜及小探头超声内镜观察肠壁,最终考虑其极可能为缺血性肠病。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最终出院。文章通过总结该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复习,旨在为临床使用小探头超声内镜辅助诊断缺血性肠病提供参考。
- 孙红梅娜仁满都拉
-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缺血性肠病文献复习
- 小探头超声内镜联合预切开粘膜切除术在直肠类癌治疗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US)联合预切开粘膜切除术(Pre-cut-EMR)在直肠类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8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检查肠镜行EUS提示类癌的患者共27例作为研究对象,无周围及远处转移的患者行Pre-cut-EMR手术。结果:27例经小探头超声检查或病理化验考虑直肠类癌的患者经Pre-cut-EMR治疗病变均位于直肠,病灶直径分别为0.8~2.0 cm。Pre-cut-EMR手术时间(32.8±10.87) min,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6.2%,完整切除率为100%,术中穿孔0例,术中即刻出血共15例,术后出现迟发出血1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EUS检查能够明确直肠类癌的浸润深度、直径,对治疗方法选择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对于直径<20 mm的直肠类癌,pre-cut-EM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思宇
-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类癌
- 基于小探头超声内镜下胃小间质瘤特征表现的诊断价值及预测模型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探讨基于小探头超声内镜下胃小间质瘤特征表现的诊断价值及预测模型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到2022年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胃粘膜下占位性病变患者193例的数据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实施分组,对照组(非胃小间质瘤)以及病例组(胃小间质瘤)。描述患者的分组情况。超声内镜下诊断胃小间质瘤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超声内镜下诊断胃小间质瘤的预测模型效能分析。结果本次被调查患者人群中,病理诊断为胃小间质瘤的68人,诊断为非胃小间质瘤的125人。在诊断为非胃小间质瘤的患者人群分布中,平滑肌瘤47人,神经鞘膜瘤38人,慢性炎性病变22人,息肉8人,纤维瘤4人,血管球瘤4人,脂肪瘤2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患者年龄、病灶部位、起源肌层、生长方式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灶部位、起源肌层、生长方式为超声内镜下诊断胃小间质瘤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经过验证,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χ^(2)=5.769,P>0.05)。利用年龄、病灶部位、起源肌层、生长方式、Logistic回归模型P值对于胃小间质瘤诊断情况进行预测,约登指数为35.88%、32.16%、42.22%、17.39%、59.54%。结论依据小探头超声内镜下胃小间质瘤的特征表现,能够建立起诊断该类疾病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实施疾病的诊断预测,也具有良好的效能,这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
- 陈正彦刘君颖杨坤张然余海洋张红娟刘玮
- 关键词:超声内镜回声
- 小探头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食管早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出现食管瘢痕狭窄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小探头超声内镜定位下小切开+球囊扩张术)和对照组[食管放射状切开术(ERI)],各15例。研究组术前采用超声内镜对食管壁层次结构进行判断,排除食管癌复发且呈黏膜下层以下浸润性生长表现者,依据小探头超声内镜明确的瘢痕段长度、瘢痕环管腔范围、预切开部位和长度,再换球囊行逐级扩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和再狭窄率之间的差异,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研究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和2个月的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为(1.133±0.990)和(1.600±0.7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7±1.033)和(2.467±0.9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复查,研究组再狭窄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探头超声内镜下瘢痕厚度为(2.113±0.887)mm,较对照组的(3.353±1.468)mm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可精准定位病灶,内镜下小切开联合球囊机械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且安全、有效。
- 唐静易志强罗乔木吴涛杨丹况晶刘爱民
-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食管狭窄球囊扩张
- 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食管癌及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频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对食管癌及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癌或胃癌的患者90例,均于术前接受E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与手术病理检查对食管及胃恶性肿瘤T分期的一致性。结果31例食管癌患者中,病理诊断T1期4例,T2期8例,T3期15例,T4期4例;EUS诊断T分期(T1、T2、T3、T4)分别为5、10、13、3例;EUS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T1、T2、T3、T4)分别为0.626、0.377、0.481、0.581。59例胃癌患者中,病理诊断T1期20例,T2期19例,T3期18例,T4期2例;EUS诊断T分期分别为(T1、T2、T3、T4)19、22、14、4例;EUS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T1、T2、T3、T4)分别为0.655、0.441、0.574、0.302。结论EUS操作简便,在食管癌、胃癌T分期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李明彦闫赵斌靳芳莉李振华李永亮王亚杰许阳吴文涛
- 关键词:胃癌食管癌超声内镜
-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浸润深度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黏膜下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8月就诊于该院内镜中心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213例结直肠LST患者(共268处病灶)的临床资料。总结结直肠LS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分析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为93.28%,不同病变表面形态的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病变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LST是一种特殊的肿瘤,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其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病变表面形态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的危险因素,当病变为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时,易影响其评估准确率。
- 李二峰张全卯
- 关键词:结直肠超声内镜
-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小直径低级别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指导小直径(最大直径小于1 cm)低级别(G1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治疗的应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行内镜治疗的85例小直径低级别(G1级)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前是否行EUS检查将患者分为EUS组(37例)和对照组(48例)。比较2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的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镜治疗方式等指标。结果EUS组患者切缘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内镜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直径低级别(G1级)R-NEN术前进行小探头EUS检查评估病变深度,并根据其结果选择内镜手术方式,可明显降低切缘肿瘤的残留风险。
- 李建军樊超强杨歆彭学林昊聂旭彪杨仕明谯秋建柏健鹰
- 关键词:小探头超声内镜神经内分泌肿瘤
-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 2024年
- 临床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疾病的诊断中,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二零二二年年十一月至二零二四年十月收治六十名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手术过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是“金标准”,以金标准为参考,比较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述患者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小探头超声内镜共检出病变类型69例,有二十八例为平滑肌瘤,在检测结果中阳性与真阳性分别为28、27,检出的病学类型包括间质瘤、囊肿、脂肪瘤,分别为6、6、10例,真阳性9例,异位胰腺7例、息肉5例。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出现误诊2例,误诊率为2.90%(2/69);超声内镜检出二十七例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以及脂肪瘤、异位胰腺分别为13例、6例、9例、7例,息肉5例,检出总病变类型67例(92.49),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60例患者术前接受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后,根据病变来源层次、病变性质以及大小等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同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为100.00%(60/60)。结论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可使用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代替病理诊断,诊断的结果准确率高,避免了误诊以及漏诊等情况发生,能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郭娟肖南平蒋丽琳何子彬杨兴平
- 关键词: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预判的临床研究
- 王思蒙
- 内镜下黏膜保留侧向剥离术联合小探头超声内镜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
- 2024年
- 胃黏膜下肿瘤是指起源于消化道上皮以下各层的隆起性病变,包括间质瘤、平滑肌瘤及囊肿等[1-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胃黏膜下肿瘤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且一般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ESD上世纪末由日本学者首创,具有侵袭小、肿瘤切除完整以及复发率低的优势,但存在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3]。内镜下黏膜保留侧向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sparing lateral dissection,EMSLD)和ESD一样也是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展而来,该技术具有保护黏膜和侧向剥离的特点。
- 贺旭妮史佩娜洪捷敏
相关作者
- 陈建民

- 作品数:66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三叶因子1 肿瘤抑制 三叶因子 小肠疾病
- 周明东

- 作品数:52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内镜 胃镜 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小探头超声内镜
- 莫莉花

-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小探头超声内镜 大肠息肉 胃镜 大肠黏膜 隆起性病变
- 王琳

- 作品数:1,109被引量:5,098H指数:3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酵母双杂交 克隆
- 施华秀

- 作品数:72被引量:294H指数:9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炎症性肠病 小肠疾病 三叶因子1 乙型肝炎病毒 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