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6篇“ 小肠移植“的相关文章
- 活体小肠移植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 2024年
- 小肠移植是救治肠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活体小肠移植是将健康捐献者的部分小肠切除移植给受者,该方法具有器官缺血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排斥反应低以及术前准备充分等优势。目前全球共施行此类手术超过100例,受者和器官存活率优于遗体捐献小肠移植、中远期存活率等同于家庭肠内营养,而受者生存质量更有优势。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活体小肠移植已经成为肠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如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治疗失败,小肠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本文进一步阐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探讨敏感性、特异性强的早期肠功能监测新技术、进一步研究防治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新方法、阐明肠道菌群与预后的关系以及降低小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提高小肠移植的远期疗效意义重大。
- 吴国生
- 关键词:小肠移植活体小肠移植预后
- 自体小肠移植后再次行异体小肠移植1例
- 2024年
- 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免疫抑制药物的改良使小肠移植成为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1]。小肠含有许多淋巴细胞,因此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相比肝、肾等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更强,这也是导致小肠移植发展慢且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2]。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吻合口血栓、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也提高了移植受体的病死率和移植物的失功率[3],同时也提高了二次移植率。研究显示2001年至2009年成人再移植的数量比前十年增加了近5倍,但再次小肠移植的结果明显差于首次移植[4]。
- 蔡小凤吴琳珊徐静赵惠英刘朝旭
- 关键词:小肠移植免疫抑制药物外科手术技术再移植移植受体不可逆性
- 短肠综合征患儿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肠康复的护理
- 2024年
- 总结5例各种原因所致短肠综合征患儿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肠康复的护理。针对儿童小肠移植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营养不良、心理应激、移植肠造口居家管理等问题,采取建立促进移植肠康复多学科协作团队;做好移植肠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实施移植肠分阶段营养支持与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配合移植肠康复的治疗与护理;开展患儿家长移植肠造口居家管理技能培训及考核等护理措施。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患儿术后早期移植肠功能顺利康复,出院后按时复诊;术后3~4个月均如期完成“回肠造口还纳术”,随访4~12个月,恢复良好。
- 王燕卢芳燕王芳吴君
-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小肠儿科护理学康复护理
- 小肠移植联合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高致敏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护理被引量:1
- 2024年
- 总结1例小肠移植联合辅助性肝移植治疗高致敏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人力、物资准备,纸上推演应急预案;术中严密观察,实施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加强综合性体温保护措施,监测尿量和循环的变化,做好容量管理;重视术后的转运和管道管理。该患者术中和术后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平稳渡过手术期,恢复良好,于术后64 d康复出院。随访2年,患者病情恢复良好。
- 潘少波张成东王秋香刘朝旭
-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小肠移植肝移植手术护理
- 小肠移植现状和适应证的精准选择
- 2024年
-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小肠移植外科技术、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的监测与治疗、感染防治等主要技术已取得极大进步,使得小肠移植逐步发展成为技术成熟、效果确切的临床常规手术。研究表明,长期依赖肠外营养而无相关并发症的肠功能衰竭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小肠移植5年生存率[1-4]。但长期肠外营养会导致患者并发症频繁发作、承受巨大经济负担、社交受限甚至完全丧失、产生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一系列问题衬托出小肠移植无法取代的治疗价值及必要性。一般认为,在临床病情、生活质量、经济负担等综合考量下,肠功能衰竭患者一旦出现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应尽早接受小肠移植。
- 朱长真李元新
- 关键词:小肠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相关并发症临床病情排斥反应肠功能衰竭
- 6例小肠移植术后患儿肠造口的护理
- 2024年
- 总结6例小肠移植术后患儿肠造口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护理要点:成立多学科团队,制订肠造口观察方案;密切观察肠造口血液循环情况,尽早识别血管并发症;严密监测肠造口排泄物情况,警惕急性排斥反应;根据肠造口情况,合理选择护理用品;及时处理腹部切口渗液,保护肠造口周围皮肤,控制感染;重视延续性护理,提高居家照护质量。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6例患儿移植肠均存活,术后3~4个月肠造口均回纳后出院。随访2~4个月,6例患儿均恢复良好。
- 卢露卢芳燕吉莉陶玉侠姚彩萍
- 关键词:小肠移植肠造口儿科护理学
- 小肠移植治愈自身免疫性肠平滑肌炎所致假性肠梗阻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4年
- 慢性假性肠梗阻(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CIPO)是一类由肠道神经、肌肉和间质病变引发的肠蠕动功能障碍疾病,具有一般肠梗阻临床表现,但无机械性狭窄和肠壁血运改变,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自身免疫性肠平滑肌炎(autoimmune enteric leiomyositis,AEL)是肠壁固有肌层受到大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攻击.
- 朱长真朱志东李元新杨堤李欢尹洪芳
- 关键词:小肠移植肠蠕动功能假性肠梗阻固有肌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肠平滑肌
- 32例胰腺癌根治手术联合自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配合
- 2024年
- 总结32例胰腺癌根治手术联合自体小肠移植的护理配合。护理要点:组建多学科手术团队,制订手术应急预案;做好设备、物品和环境的准备;利用节点控制理念对手术安全进行管控;集束化的感染防控措施及分段式的隔离技术;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防控;小肠灌洗、修整与低温保存;并发症的预防。经过精准手术配合和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转移至重症监护病房行进一步治疗。
- 张成东王莺卢芳燕
- 关键词:器官移植小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肿瘤
- 自体小肠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 2024年
- 目的探讨自体小肠移植(intestinal autotransplantation,IATx)联合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在包绕腹腔内重要血管的腹腔内肿瘤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对国内外1996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关于IATx的适应证、术前评估、离体器官保存技术、肠系膜血管重建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对于包绕肠系膜大血管(包绕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超过180°)的腹腔内肿瘤患者,IATx已成为一种可行性的手术选择;相关研究明确了此类肿瘤主要来源于胰腺、肠系膜以及腹膜后。对于行IATx,在术前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评估有助于建立一个有价值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体系;该手术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IATx准备(切断并结扎肠系膜血管)、体内切除肿瘤、自体小肠于体外低温保存、IATx后的血管和消化道重建,这些步骤在不同文献中存在一些差异如肿瘤体内/体外切除的选择、肠系膜血管重建的选择、门静脉或腔静脉引流的选择,但关于离体器官保存技术比较一致认为的最优方案是UW相关改良溶液。目前,自体小肠移植物热缺血时间缩短、术后肠移植物丢失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期逐步延长,但还存在着一些未克服的并发症,如早期移植物丢失、胰瘘、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等。结论对于包绕腹腔内重要血管的局部晚期肿瘤,通过仔细术前评估和手术计划,IATx结合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案,可以达到肿瘤的R0切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临床和预后结果。但这种手术方案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可能只能在有肠移植经验的中心进行。
- 张翔刘硕廖天一蔡辉
- 关键词:血管重建
- 1例复发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结肠切除伴自体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
- 2024年
- 总结1例复发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右半结肠切除伴自体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充足准备及教育指导,协助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术后密切观察小肠血运,预防出血及血栓;术后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及积极的心理护理。经过积极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6 d后顺利出院。
- 袁雪丽李彩宏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护理
相关作者
- 黎介寿

- 作品数:1,875被引量:20,130H指数:68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腹腔感染 肠内营养 谷氨酰胺
- 李幼生

- 作品数:479被引量:3,07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小肠移植 小肠 谷氨酰胺 器官移植 营养支持
- 李宁

- 作品数:2,589被引量:17,263H指数:5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营养支持 小肠移植 肠内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谷氨酰胺
- 王为忠

- 作品数:392被引量:1,31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小肠移植 小肠 胃癌 胰腺移植 大鼠小肠
- 李元新

- 作品数:144被引量:89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小肠移植 小肠 营养支持 短肠综合征 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