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篇“ 小肠黏膜下层“的相关文章
- 小肠黏膜下层用于尿道修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2025年
- 成人以及儿童尿道狭窄修补手术是泌尿外科手术的难点,组织工程的方法重建新尿道被认为是将来尿道修复重建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在临床使用超过50年,脱细胞SIS生物修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含有多种生长因子。生长因子随着SIS的降解逐步释放,刺激调节细胞迁移、组织再生、重建以及血管生成。在SIS支架上种植细胞或可以释放的生长因子是常用的SIS生物学改造方法,众多研究表明采用组织工程材料修补尿道,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细胞种植是必须的。SIS是尿道替代最为常用的组织工程材料,除了临床前期研究,组织工程尿道的临床使用研究仍较为稀少并充满争议,相关临床研究患者数量较少,且缺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因此SIS用于尿道修复重建的效果有待更为严格的临床试验设计,更多的病例研究以及更长的随访观察来进一步总结。
- 王建伟鲍正清王杰
-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尿道狭窄
- 一种聚氨酯/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医药领域。本发明利用冷冻干燥加浸渍烘干的方法使用相同成分的不同结构形式制备得到了具有不对称结构的聚氨酯/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一面为多孔海绵,...
- 解慧琪张冀野张秀珍江燕林
- 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复合外泌体构建组织工程尿道
- 2025年
-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已被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可用于尿道的修复重建,但其单独应用时存在宿主细胞生长缓慢、支架血管化不足而成活困难、重建尿道狭窄梗阻等问题,仅适用于较短的尿道狭窄。目的:探讨应用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复合外泌体构建组织工程尿道的可行性。方法:从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提取外泌体;制备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将外泌体负载于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上。将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PKH26染料标记)复合物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12 h,观察细胞摄取外泌体情况。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3组培养:空白组常规培养,对照组加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实验组加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复合物,通过划痕实验、成管实验、血管生成因子分泌检测评估血管生成情况。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长段(3 cm)尿道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干预(n=10):单独材料组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对照组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实验组植入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外泌体复合物,植入后12周进行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检查及重建尿道切片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1)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中的外泌体可被脐静脉内皮细胞摄取。(2)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材料可促进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成血管能力以及成血管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分泌(P <0.05)。(3)尿道造影结果显示,单独材料组10只兔均出现尿道狭窄,对照组10只兔中2只出现尿道狭窄,实验组10只兔均未出现尿道狭窄。尿动力检查结果显示,单独材料组兔材料植入后12周的最大尿道压高于术前(P <0.05),对照组、实验组兔植入后12周的
- 王丹朱小军李志成李娜
- 关键词:尿道损伤尿道狭窄细胞外基质外泌体
- 一种动物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生物材料领域。该动物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防粘连膜是将动物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一面经激光处理后灭菌所得。该动物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防粘连膜厚度...
- 刘帅周倩刘荣霞董丽黄兆辉刘宝军
- 一种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一种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涉及生物材料脱细胞技术领域。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小肠黏膜下层进行前处理;对前处理后的小肠黏膜下层采用浓度为10~30mg/mL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脱细胞处理...
- 宋磊李怡婷姜烁胡慧敏何伟成
- 一种改性小肠黏膜下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小肠黏膜下层,它是甲基丙烯酸酐接枝的小肠黏膜下层,所述甲基丙烯酸酐接枝率为40~90%。本发明提供的改性小肠黏膜下层材料交联固化后,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机械性能,能够有效促进血管再生、调节...
- 解慧琪张卿义冯子源聂蓉李劾羲邹晨宇张秀珍
- 不同方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采用目前文献报道的3种制备小肠黏膜下层(SIS)的方法制备SIS, 并比较3种制备方法对SIS的脱细胞程度、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adylak法、Abraham法和Luo法制备SIS。使用苏木精-伊红(HE)和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及DNA含量检测其脱细胞是否完全、残余DNA量;蛋白组学检测其组成成分;扫描电镜检测其结构变化;并将3种SI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检测其细胞相容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3种方法制备的SIS的HE和DAPI染色均未无肉眼可见的细胞核;Badylak法、Abraham法和Luo法制备的SIS中DNA含量检测分别为43.25、21.01 ng/mg和15.69 ng/mg ECM干重。蛋白组学分析结果:SIS-1、SIS-2和SIS-3中检测出的蛋白种类分别为644、717和135种。胶原蛋白的种类最多, 共有21个亚型, Ⅰ型胶原含量最大, 还含有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蛋白多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3种SIS微观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破坏, 表现为胶原纤维连续性中断与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与BMSCs共培养, 细胞能保持良好的形态和增殖活性。结论 3种脱细胞方法制备的SIS均达到标准,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并保留大部分活性成分。微观结构和生物活性成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 姬彦辉燕淼恒苏会芳陈松峰毛克亚郭晓东刘宏建
-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
- 不同种类聚合物对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仿生矿化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体外仿生矿化的影响,并基于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指标评价各组SIS矿化支架。方法:将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的SIS支架分别浸泡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含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的矿化液和同时含PAA和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的矿化液中持续2周,隔天换液,依次得到SBF@SIS、PAA@SIS、PAA/PASP@SIS支架,以未矿化的SIS支架为对照组,评价上述支架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SEM)下各组支架均呈适宜孔径的三维多孔结构,各组矿化支架均可见晶体附着,其中以PAA/PASP@SIS支架晶体沉积更为规则,同时可见胶原纤维增粗。能谱分析显示,3组矿化支架均可见钙、磷元素的特征峰,以PAA/PASP@SIS支架峰值最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3组矿化支架均实现了羟基磷灰石与SIS结合;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3组矿化支架压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以PAA/PASP@SIS支架压缩强度最优;各组支架均能有效吸附蛋白,以PAA/PASP@SIS组吸附能力最佳。CCK-8细胞增殖实验(周期为1、3、5、7、9 d)中,PAA/PASP@SIS组展现出最佳的促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经同时含PAA和PASP的矿化液制备的PAA/PASP@SIS支架与其他矿化支架相比具有更优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潜能。
- 陈晓颖张一李雨柯唐琳刘玉华
- 关键词:生物聚合物仿生矿化小肠黏膜下层
- 小肠黏膜下层处理的间充质干细胞片促进伤口愈合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尤其是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处理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细胞片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使用组织块贴壁法从脐带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UC-MSCs。化学脱核法制备脱细胞SIS,通过物理粘附方式将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combinant human fibronectin,rFN)、SIS和基质胶(Matrigel)固定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细胞培养皿表面。分析PS表面、rFN-PS表面、SIS-PS表面以及Matrigel-PS表面对UC-MSCs形态的影响,RT-PCR法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使用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检测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分泌情况的改变。分别用无ECM处理的、rFN处理的、SIS处理的以及Matrigel处理的UC-MSCs细胞片治疗大鼠皮肤全层切除创面,通过计算伤口面积占原始伤口面积的比值进一步验证治疗效果。结果与PS表面相比,SIS-PS表面培养的UC-MSCs形态未受影响(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SIS-PS表面培养的UC-MSCs中NANOG同源框(nanog homeobox,NANOG,P=0.041)、SRY-Box转录因子-2(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SOX-2,P=0.009)、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OCT-4,P<0.00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P=0.049)、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P=0.00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P=0.046)基因表达增强,而且分泌EVs的能力显著提高(P<0.001)。动物实验结果可见,使用SIS处理的UC-MSCs细胞片治疗组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第7天伤口占原始伤口面积的比值最低为26.9%±6.1%。结论SIS-PS表面培养的UC-MSCs显著提高了免疫抑制和囊泡分泌能力,由此制成的细胞冻干片具有更强的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
- 沈飞飞李栋刘玲红鞠秀丽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小肠黏膜下层伤口愈合胞外基质
- 聚乙烯醇水凝胶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醇水凝胶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依次交替的小肠粘膜下层单元和聚乙烯醇水凝胶,交替的层数为预设数量,且最顶层为聚乙烯醇水凝胶,最底层为小肠粘膜下层单元;其中,小肠粘膜下层单元为一层小...
- 张大宏魏威袁辉强
相关作者
- 杨志明

- 作品数:444被引量:2,90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成骨细胞 组织工程骨 体外培养 生物衍生骨 肌腱细胞
- 罗静聪

- 作品数:82被引量:4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小肠黏膜下层 生物衍生骨 组织工程骨 生物相容性 体外构建
- 张长青

- 作品数:782被引量:6,100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富血小板血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
- 李秀群

- 作品数:144被引量:78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组织工程骨 成骨细胞 生物衍生骨 小肠黏膜下层 生物相容性
- 曾炳芳

- 作品数:877被引量:8,555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