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4篇“ 就业水平“的相关文章
- 县域高质量就业水平测度及障碍度诊断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 2025年
- 以2020年陕西省107个县域(县、区)为评价单位,分别从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保护和就业状况四个维度25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县域高质量就业水平得分,运用ArcGIS软件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关联特征,最后应用障碍度诊断模型从四个维度诊断其障碍度因素。结果表明:(1)陕西省县域就业水平空间差异显著;(2)陕西省县域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空间集聚特征,高—高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咸阳市等中部地区,低—低区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和安康市等南部地区;(3)从障碍度诊断模型来看,排名前5的障碍因子分别是外地户口与本地户口人数比、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覆盖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失业保险覆盖率,各分类指标的障碍度排列依次为: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劳动保护、就业状况。建议陕西省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进而带动就业;重点关注就业质量低—低集聚区;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就业质量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 卢东宁卢东宁周鹏
- 关键词:就业能力就业环境
-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随着机器人等劳动节约型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机器人的行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机器替人”的担心。本文选取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程度对于我国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并通过选取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证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且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资本密集型和机器人应用高渗透度的样本中更为显著。文章基于上述回归结果提出了相关有价值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第一,在全国进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教育的普及,提高未来适龄劳动力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认知和素养;第二,政策制定者应该针对各行业的特征,制定与行业相匹配的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第三,提升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对其他行业的关注和投资。
- 朱玉婷
-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劳动力就业
- 中国高质量就业水平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高质量就业反映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还会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法、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高质量就业水平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高质量就业的总体水平在2021年之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到2021年之后则出现下降趋势,且总体水平不高;2.高质量就业水平的各个维度发展不协调,社会保障与劳动报酬的维度发展相对滞后;3.中国高质量就业水平的总体差异进一步扩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4.中国高质量就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贸易开放、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对本省和邻省高质量就业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商投资对本省高质量就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干预对邻省高质量就业具有抑制作用。针对该结论,从发挥政策资源的优势,提升高质量就业的总体水平、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缩小区域间高质量就业水平的差距、补齐社会保障和劳动报酬的短板,推动高质量就业各维度的协调发展、发挥高质量就业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进高质量就业水平的均衡发展4个方面提升中国高质量就业水平。
- 司小飞
-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时空分异影响因素
- 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的测度及量化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厘清中国就业水平状况是实现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历年政府就业政策文件为基础,构建了中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期间,中国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为7.0%,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充分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高于高质量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东部地区就业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地区间差异、新兴产业分别是中国就业水平空间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在空间集聚模式上,高就业水平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其它三大地区以低就业水平集聚模式为主。在当前中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未来进一步提高中国就业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陆跃祥梁占永邱康权
- 关键词:就业水平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 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升路径——基于NCA与fsQCA的混合分析
- 2024年
- 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就业水平提升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信息化、互联网、数字交易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案例,采用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探讨数字经济赋能就业水平的影响及提升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信息化基础’驱动型”“‘信息化基础-数字交易影响’推动型”“‘信息化基础和影响-数字交易基础和影响’引领型”等三条组态路径有效赋能劳动力就业水平。据此,各省份应当因地制宜,从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充分认识各变量之间的协同互动作用,处理好变量之间的关系,协同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优化各要素组合配置,共同推动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升。
- 徐珣李科平
- 关键词:数字经济就业水平就业效应
- 制造业出口服务化对城市服务业就业水平和质量的影响
- 2024年
-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其对就业的影响需要评估。综合运用并匹配中国236个地级城市、中国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库、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库等多个大样本库,运用投入产出技术核算出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服务化程度,研究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服务化水平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生产每增加1000美元的服务要素投入/劳动力,城市服务业就业上升0.455%,其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受城市劳动力供给弹性、城市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制约。进一步分析表明,制造业出口服务化从就业环境、就业状况等多维度提升了城市整体就业质量,并带动了高端服务业就业。本文既为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支持,也为进一步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就业稳定器”的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 陈琳俞小燕林智超
- 关键词:服务业就业劳动力供给
- 大学生就业水平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 2024年
- 文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因此,要建立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水平,提高他们的社会关怀意识。文章从就业能力、就业渠道、就业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论述。
- 刘娟琪桂雅立
-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能力
- 家政服务业发展提升了女性就业水平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基于个体、家庭和企业数据,利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构造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家政服务业发展使得城市女性就业概率显著增加了约10.8%、周工作时长显著增加了约5.1小时。机制分析表明:家政服务业发展从劳动需求端使得低学历女性从事家政类工作的概率显著提高0.2个百分点(相当于样本均值的31%);家政服务供给的增加使得高学历女性家庭的家政服务购买支出增加了约24.3%、每周的老人照料时长减少了约6.3小时、每周的家务劳动时长减少了约6.6小时。
- 梁超熊瑞祥王素素孙贺贺
-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女性就业
-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就业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普惠价值为初衷的数字普惠金融是驱动乡村就业市场扩容提质的可行性路径之一,而数字金融滥用衍生出的负面影响同样值得深入探讨。基于2011—2021年我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一系列计量策略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就业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乡村就业水平,其影响效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呈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影响最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次之、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居后的格局,二是对“胡焕庸线”以东省份的正面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影响机制会通过促进乡村零售业发展以及弥合城乡消费差距的传导路径而实现。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单一门限效应。据此,提出强化数字依托与普惠价值有机融合、赋能乡村创业热情、统筹协调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双重提升、布局乡村网络零售释放消费潜力、优化农村数字金融资源配置等建议。
- 陈培彬黄可权朱朝枝
- 关键词:城乡消费差距
- 数字经济发展对女性就业水平影响研究
- 2024年
- 数字经济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就业市场中一直存在对女性的歧视现象。为了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女性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地区女性就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女性就业水平影响的回归系数为0.315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女性就业在二三产业中具有明显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提高二三产业的占比,从而提升女性就业水平。
- 黄凯迪
- 关键词:数字经济
相关作者
- 吕月英

- 作品数:36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水平 就业
- 雷良海

- 作品数:233被引量:1,07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 实证研究 地方政府 财政支出
- 丁元

- 作品数:41被引量:12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就业 消费结构 收入分配 居民消费 实证分析
- 赵利

- 作品数:51被引量:254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技术进步 就业结构 劳动就业 实证分析 就业量
- 郭将

- 作品数:112被引量:33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韧性 区域经济 后发优势